|
散文集 》 浮光掠影看平生 》
第70节:创造性的新诗子弟书(5)
启功 Qi Gong
八创造性的新诗体
子弟书虽然是歌唱的,但因为它是敷陈故事,属于鼓书一类性质,所以叫做"书",当时这些"书"的作者,极像宋元之间的戏曲作者"书会先生"。他们创作作品,称为"著书",所以隆文序中说春澍斋"尤善著书",即指撰写子弟书。
我对这个"书"字却有些意见,并非以为只有经史子集才配叫书,必作议论考据才配叫著书,而是觉得它应叫"子弟诗"才算名副其实。这个"诗"的含义,不止因它是韵语,而是因它在古典诗歌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等路子几乎走穷时,创出来这种"不以句害意"的诗体。我们知道白居易的作品在唐代总算够自由和大胆的了,那些《长恨歌》、《琵琶行》,通俗性并不减于春澍斋、韩小窗的子弟书,但他还出现过把周师范这个人名在诗句中只称周师,自注"去范字升韵"直成了"杀头便冠,削足适履"。当然由于冠履小于头足,才去杀削,若有人能制出能伸缩、有松紧的冠履,头足也就无须杀削了。
古代诗从四言到杂言,字数由少到多,句式由固定到不固定,都是冠履由紧到松。但每放开不久,就又成了定型。杂言到了李白《蜀道难》,总算句式相当自由了,三、四、五、七、九言杂用,思路、形象跳跃,当然与句型的变化是尽力相应的。但由于时代差异,语言习惯发展,今天读起来,未免仍稍有生硬之感。欧阳修的《明妃曲》,出现"胡人以鞍马为家,狩猎为俗,泉甘草美无常处"的句式,实是以三四四的句子对七言句,但念起来远不如子弟书流畅,主要应由于"胡人以"处顿不开,便成了七四七的两句,相当拙涩了。
词、曲解放了一步,因为它们可以有衬字,但终究有曲牌的锁链松松地套着。到了衬字辨不出来时,就都变了正文,那松链又变成了紧链。偶然遇到苏轼的《水龙吟·杨花》、李清照的《声声慢》,能在紧链中任情高唱,大家不禁喝彩,可惜就只有这么几首中的几句。
到了元明剧曲中,衬字活的,能"不以词害句";而定型了的,则多以文雅的词藻、典故来堆衬,以救其"不成话"之穷,造成了"皮厚"(艺人称易懂的唱词为"皮薄",难懂的唱词为"皮厚")的唱词。西皮二黄唱词似乎可以无多顾忌了,但也出现了"翻身上了马能行"一类的句子。马而不能行,上它何为?实际"能行"只是凑数凑韵而已。
子弟书以七言律句为基调,以其它的长短碎句为衬垫,伸缩自如,没有受字数约束的句子,也就没有受句式约束的思想感情。虽也有打破三字脚的句子,但总以并列的四言镇住句尾。
在其它作品中,也有一句中以一个四言为句尾的,但这种句中上边总以松活的衬句领先,而且对句也必配得相称。绝没有"胡人--以--鞍马--为家"那样干巴巴的句子。至于:
似这般,不作美的金铃、不作美的雨;
怎当我,割不断的相思、割不断的情。
当然"不作美的雨"和"割不断的情"是五言句,实际上这两句是"作美金铃作美雨,不断相思不断情"。加上衬垫,就把五言、七言句子变得有如烟云舒卷、幻化无方了。又如蚯蚓有一般的长度,但禁得起切成碎段。断了再长,又成几条。这种既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又具有多变的灵活性,归结还不离一般的长度和形态。这种诗,衬垫自然,不必用很多的"啊"、"哦"来烘托,才够诗的气氛;节约版面,也不必用阶梯式的写法,才成诗的形式;密味恬吟,更不必用大力高声,才合朗诵腔调。
另一方面,它的曲词又可随处移植:在演唱的场面上,从前听到清音大鼓拿它作唱词,后又听到小口大鼓拿它作唱词。可见它又没有唱法唱腔上的狭隘局限,岂不是一举数得的民族的、民间的、"雅俗共赏"的新体诗作吗!
九子弟书与八股文
《忆真妃》隆文序中说:"余卒读之,纯是八股法为之。以史迁之笔,运熊、刘之气,来龙去脉,无不清真,而出落处,更属井井。至于意思新奇,字句典雅,又其余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1) | 第2节: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2) | 第3节: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3) | 第4节:我心目中的郑板桥(1) | 第5节:我心目中的郑板桥(2) | 第6节:记齐白石先生轶事(1) | 第7节:记齐白石先生轶事(2) | 第8节:记齐白石先生轶事(3) | 第9节:记我的几位恩师 | 第10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1) | 第11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2) | 第12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3) | 第13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4) | 第14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5) | 第15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6) | 第16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7) | 第17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1) | 第18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2) | 第19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3) | 第20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4) | 第21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5) | 第22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6) | 第23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7) | 第24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8)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