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春秋列國志傳   》 第七十回 丘亮泛舟救子胥 浣紗女抱石投江      餘邵魚 Yu Shaoyu

  卻說子胥得過昭關,心中暗喜,星夜奔至東吳,行至吳江口,河水茫茫,又無船渡,子胥哭於蘆花岸畔曰:“吾自離楚適宋過鄭,備歷艱辛,皆為父兄之仇未雪,所以不敢安居,今渡昭關而吳江難濟,殆非天亡我乎?”自辰至申,與米勝遊於北岸上,欲候渡舟,等至夕陽,不見渡舟,子胥與米勝將投吳江而死。忽聞滄浪之中,有數聲漁歌傳來,歌曰:重門夜鼓不停撾,畫戟犀簪將相傢,何以一身空四壁,滿江明月照蘆花。
  米勝急謂子胥曰:“江中有漁舟至,明輔何不呼而渡之。”
  子胥急呼:“漁者渡我!”漁父泛舟至岸。
  子胥與米勝下船,漁父見子胥形貌非常,知其必是好人,但見顔色饑餓,問其始末,子胥具實以告。漁父嗟嘆不已曰:“子饑色形於面,莫非乏食乎?”員曰:“然!”於是漁父係舟於楊樹,囑曰:“子姑少坐,待我歸取食而啖汝。”漁父既去,久而不來。子胥疑其聚衆捉己,登舟隱於蘆花深處。少頃,漁父持紅菱餅及魚羹至,則不見子胥,漁父曰:“噫,子胥疑吾為貪祿之徒!”乃呼曰:“蘆中人,蘆中人,吾非以子求利者也!”子胥方出,食其羹餅。解下所佩之劍,呈與漁父曰:“迫兵將至,吾不能少敘款麯,此劍乃鬥寶會上秦王所賜吾者,價值百金,姑獻與子,少伸謝意。”漁者辭曰:“吾聞楚王有令,能捕亡臣伍員者,賞粟五萬石,官至上大夫,且吾既不圖大夫之爵,而何敢取百金之劍乎?且君子無劍不遊,子且速行,毋緻露泄行蹤。”
  子胥拜謝登岸數步,顧謂漁者曰:“子既不受吾劍,願乞姓名,以圖後報!”漁父怒曰:“吾以子為銜屈之徒,故渡汝江,豈望報乎?”胥曰:“大丈夫一飯之德必酬,今不願詳名姓,何以滿吾之意?”漁父曰:“今日相逢,子為亡臣,吾為縱盜,焉用姓名為哉?況我以舟楫活計,波浪生涯,雖有姓名,何期再會!苟天意不負二人之好,使他日復得相逢,我但呼子為蘆中人,子但呼我為漁丈人,足為志記耳!”子胥欣然拜謝,上馬行之數步,又顧漁丈人曰:“追兵若至,子勿渡而捉我!”
  漁者聞子胥之囑,仰天嘆曰:“吾將德以全子之命,倘若追兵別渡,豈不以吾之德變為仇乎?請以死別,以絶君疑!”言罷!斷帆拋舵,連船沉於江心。子胥回見漁父,連舟溺死,咨嗟不已。後人有詩一律雲:
  伍員脫難奔東吳,江口從容謝漁父,辭劍不為貪利客,進羹專憫負冤徒。
  蘆花明月生涯有,顯姓真名豈特無,既濟猶疑怨害德,斷帆拋舵漲江枯。
  又有一絶雲:吳江春水去悠悠,楚國亡臣絶濟遊,設使漁翁非義士,子胥難免逐波流。
  又有《贈劍賦一篇雲:彼予胥兮,亡命江湄。賴漁父兮,停撓在茲。既流之濟矣,圖解劍而酬之。厚意殷勤,何惜千金之寶。高情特達,用陳三讓之辭。哀其去國無途,迷津獨立,前臨瀨水之阻,後有追兵之急。瞻仰而鶴發,相憫顧盼,而漁父可人。憂心盡展,憑枯木以何虞。渡口非遙,挂輕帆而已及。由是,指拭青萍,披陳素悃,念險難以知我,顧提攜而賜憐。拔三尺之熒熒,波間電閃。橫七寸之凜凜,掌上風生。叟乃莞爾,以興言支,顧而話志,本期浩渺之難涉,焉可倉惶而詢利。酬恩報惠,誠多公子之心;害義傷廉,且非老夫之意。況乎楚令方急,嚴刑具陳,盡索奔亡之黨,先誅隱匿之人。若以爵祿為念,榮華是親,則本捉爾躬而赴國,將爾劍以防身,整棹西歸,自受執珪之賞,論功北面,寧無佩玉之珍。蓋緣惻隱存心,難危是救,方圖散發之樂,豈假吹毛之銳。情高而俗慮難量,語罷而鳴擲忽逝。
  連環吐月,空留玉匣之間;一葉搖風,漸入寒煙之際。豈不誠求志達微隱,言窮是非,棄夙願以長往,弄波濤而不歸。寂寞煙岩,從東流之渺渺;凄涼浦樹,含落日之依依。已而義立一時,名超萬古,轟雷霆之異狀,皎日星之光輝。飄然高舟而登岸,吾於斯入而可歸。
  衹見隔江雲露漫天,聲震波濤,原是囊瓦引兵而至,見無舟渡,抽兵而回。子胥恐其東渡,慌忙而走。
  子胥駕馬走上五十餘裏,見一女子浣紗,子胥繞水江邊,行過裏餘,迷失道路,前復無人可詢,依舊抽馬回來,問前女子曰:“吾乃楚國亡臣伍員也!因楚王無道,殺我父兄,欲投東吳,藉兵雪恨,迷失前途,乞煩指示,决不忘報!”女子以投東嚮南一路示之。子胥辭謝,上馬行數步,顧謂女子曰:“楚兵追至,萬勿指引其途!”女子曰:“諾!”子胥既謝,上馬前行,至半途,恐女人見識不定,復抽馬回曰:“感伊深德,不教追兵之路,願求姓名,以圖後報?”女子曰:“妾姓馬氏,自幼未曾適夫,與母孀居,勤事桑麻,以供朝夕,吾哀將軍有父兄之仇,指迷道路,非敢望報,今將軍去而復還者數次,是疑小妾主心不定,更指示追兵也!妾請投江而死,以絶將軍之疑!”言罷,抱一大石,投於江心,後史臣有詩云:
  瀨水江邊女丈夫,清輝瑩澆若冰壺,綄紗自信供親旨,抱石何妨引客途。
  月照碧潭寒骨白,霜橫緑浦潔身孤,幾回岸畔鶯聲巧,似語佳人節不枯。
  子胥將欲援之不及,曰:“此非劍殺此女,亦因理死,他日功成,焉敢忘報?”因名此女為浣紗女,咬指血流下,寫數字於石上,為記曰:亡臣經此過,逢女浣溪紗,抱石因吾死,銘恩肺腑奢。
  寫完,又恐後人認見,復以泥土掩之。上馬行三十餘裏,天色幾晚,前後又無人傢投宿,聞山後有雞犬之聲,疑有人傢,遂挾米勝,轉入山坡,見一莊村,僅有三五人傢,子胥連叩柴扉。少頃,一人開門,出視乃昔日鄭界所別溫竜也!竜曰:“公子何以至此?”子胥見是義兄溫竜,遂將前事細說一遍。溫竜整酒暢飲,各敘往事,不知外有數人望見子胥,結聚數十餘人,五更左側,喊開溫竜之宅,要捉子胥入楚請功。子胥慌忙從後路密走,強徒打入其宅,搜捉不見,一齊趕來。
  子胥走上數裏,饑睏難進,行至溧陽,見一老嫗饋餉於道。
  子胥即下馬求之,嫗曰:“觀汝相貌,固非乞食之徒,何不奮力生涯,以圖活計。”子胥乃以實告,老嫗大驚,遂跪而進食,子胥食之未足,慌忙而走。老嫗曰:“將軍晝夜奔忙,力睏饑餒,一食水飯,尚何食之不盡而遽行乎?”子胥曰:“追兵至矣!老嫗與吾方便,幸勿指引其路!”老嫗曰:“將軍恐後追至,必須解下衣服,妾始可謀。”子膏解衣付與老嫗,追馬從間道而去!老嫗將胥袍置於東路口,遂縊於道旁之樹。強徒後來果然追至,見子胥袍服,遂直奔東南,追五十裏不及而還。
  後人有詩曰:負屈含冤走渡江,兵追糧絶實堪傷,若非野母留詭計,爭得將軍撻楚王。
  又短歌一章曰:
  子胥急難兮,渡吳江。溧陽絶食兮,事堪傷。
  匍匐中道兮,命將亡。忽逢老母兮,靖安康。
  強兵追及兮,慮難量。遺衣引路兮,從此昌。
  母死千古兮,入談揚。雖為婦人兮,有丈夫之剛。
  子胥從間道走入吳邦棠邑,無得故人引入,暫停棠邑,以候相知。
  一日遊於城內,見一壯士狀如餓虎,聲似震雷,子胥疑其非常人物,正欲與之相見,忽與一士相打,衆皆力勸不止,有一婦人出喚數句,其人即斂手歸傢。子胥默然嘆曰:“險些錯交此士,特怯婦之徒,何足道哉?”乃詢問其姓名,皆竟是誰,且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蘇妲己驛堂被魅 雲中子進斬妖劍第二回 西伯入商得雷震 西伯陷囚羑裏城
第三回 紂王作酒池肉林 西伯脫囚歸歧周第四回 西伯建臺鑿池沼 子牙避紂隱磻溪
第五回 子牙代武吉掩災 西伯侯初聘姜尚第六回 西伯再訪姜子牙 子牙收服崇侯虎
第七回 周武王議伐商辛 姜子牙檄降殷郊第八回 姜子牙收服洛陽 孟津河白魚入舟
第九回 太公遺計收五將 紂王拜將徵西歧第十回 太公興周滅商紂 武王分土封諸侯
第十一回 周公秉政誅管蔡 成王感變啓金滕第十二回 周公定鼎於郟鄏 召公奭宣佈王化
第十三回 南民不忍伐甘棠 楚子膠舟溺昭王第十四回 穆王西遊昆侖山 楚人大戰麒麟𠔌
第十五回 周穆王趙城托孤 密康公因色亡國第十六回 嬴非子牧馬受封 十丈臺李巫監謗
第十七回 尹吉甫大徵儼狁 薑皇后脫簪諫王第十八回 盧妃懷孕十八年 幽王舉火戲諸侯
第十九回 鄭桓公驪山救駕 周平王棄鎬東遷第二十回 穎考叔捨羹悟主 州籲恃寵弒桓公
第二十一回 衛石碏仗義殺子 陳穆公以婚救衛第二十二回 鄭莊公祖宮演武 周鄭於繻葛大戰
第二十三回 鄭太子救齊辭偶 鄭祭仲殺婿逐君第二十四回 魯桓公入齊遭弒 齊襄公出狩遇怪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