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才華橫溢的薄命君王:李煜傳 》
第五章鴉啼影亂天將暮(8)
田居儉 Tian Jujian
燕之南,越之北,日月所生,是為中國。其間含齒戴發、食粟衣帛者是為人,剛柔動植、林林而無窮者是為物。以聲相命是為名,倍物相聚是為利,匯首而蕓蕓是為事。事往而記於心,為喜,為悲,為怨,為恩。其名雖衆實一:心之變也。始則無物,終復何有?而於是強分彼我。彼謂我為彼,我亦謂彼為彼;彼自謂為我,我亦自謂為我;終不知孰為彼耶?孰為我耶?
而世方徇欲嗜利,係心於物,局促若轅下駒。安得如列禦寇、莊周者,焚天下之轅,釋天下之駒,浩浩乎復歸於無物歟?
潘佑默誦完這篇文字,又閉目沉思良久。然後,他從容提筆留下一紙遺書,便安然自若懸梁自盡了。噩耗傳出,隱居廬山的處士劉洞扼腕嘆息,並作詩悼念:“翻憶潘朗章奏內,陰陰日暮好沾巾。”預感兇多吉少的李平,則因承受不起精神上的苦痛壓抑,緊步潘佑的後塵,縊死獄中。純紜矠
李煜堵塞言路,拒諫飾非,枉殺忠臣,雖然落得耳畔清靜,可是這卻把他推上了自毀社稷的險路,迫使一些忠義有為之臣與他貌合神離,甚至分道揚鑣了。
韓熙載是個滿腹經綸,才氣橫溢的老臣,美中不足的是,他自青年時代起就生活放蕩,落拓不羈。他在府內收養數十名色藝兼備的歌伎,長夜宴飲歌舞。平日對這些歌伎又嬌縱慣養,管束不嚴,默許她們在府第臨街一面的墻壁上,開設許多橫窗,外罩一層稀疏絲網,便於探視府外景物。開始,這些歌伎還算規矩,個個默不作聲,悄然嚮外窺望;久之便大膽試探,公然揭開絲網購買瓜果點心和女紅用品;最後竟敢為所欲為,與外人相互調笑饋贈。時人遂將韓府這些臨街橫窗,譏之為“自在窗”。純紝矠尤為荒唐出格的是,他竟能容忍這些歌伎同府內男客雜居廝混,唱和“最是五更留不住,嚮人枕畔索衣裳”之類輕佻的調情詩。
早在潘佑、李平冤案發生之前,老謀深算的韓熙載就覺察到李煜剛愎自用的頑癥和君臣共事的艱難。當他從同僚口中隱約得知李煜屢欲拜他為相,便在生活上愈加放縱不拘。除了終日狂飲酣歌之外,又同門生舒雅在府內大搞惡作劇:他身着弊衣,腳蹬破屨,扮作瞽者操琴賣藝,令舒雅在旁執板伴奏,到歌伎住處沿門乞討,鬧得府內烏煙瘴氣。純紟矠他卻心安理得地對親信說:“我之所以狎伎自污,就是拒任宰相,免得在國事紛亂時操治不力,為人留下與誤國君主同流合污的口實,成為貽笑千古的把柄。”
瓊林光慶使、檢校太保廖居素,鑒於南唐君臣庸碌無能,國勢殆危,也曾冒死上書,期望李煜幡然悔悟,改弦更張,可是潘佑、李平的結局卻使他陷入了極度傷心絶望之中。他見自己的奏疏如泥牛入海,杳無消息,先是閉門絶食,後又穿戴整齊上朝衣冠,立死井中。傢人在他死後清理遺物時,從篋中發現了他留下的絶命詞:“吾之死,不忍見國破而主辱也。”
博學多才的徐鍇,為人為學俱佳,與其兄徐鉉齊名,人稱南唐“二徐”。他任集賢殿學士期間盡心貢舉,廣收圖籍,為南唐選拔治國人才和搜求圖書典籍立有汗馬功勞,深得李煜贊許:“諸臣勤其官,皆如徐鍇在集賢,吾何憂哉?”同時,他還替心治學,鑽研典章制度,對文字訓詁學造詣尤深,著《說文解字係傳》、《說文通釋》各四十捲。這個以國事為重的正派文官,對李煜連殺三位忠臣而憂憤病倒在床,臨終無奈地對傢人說:“吾今免為俘虜矣!”
李煜倒行逆施的消息傳到汴梁,趙匡胤和他身邊的重臣無不幸災樂禍。他們認為:南唐君主昏庸,臣下離析,正是北宋兵發江南、全綫進攻的有利時機。誠然,當初在李穆出使南唐的同時,趙匡胤也曾調兵遣將,部署徵戰,不過那是想以兵甲為後盾,要挾李煜和平歸降而已。不想李煜“倔強不朝”,趙匡胤這次可真要興師動衆,大張撻伐了。
長江下遊水深岸闊,嚮有“天塹”之稱。自古以來,凡立國於金陵者,莫不恃為禦敵守土的天然屏障;而欲問鼎江南者,又莫不算盡機關破阻跨越。當年,身為後周重要軍事將領的趙匡胤,追隨主帥柴榮轉戰江淮水鄉,就曾對此深有感觸。他強烈地意識到,如果沒有威力強大的水軍,想要渡江南徵,衹能是紙上談兵,望江興嘆。因此,他在稱帝之初,就責令專人組建水軍,在荊湖一帶,即西起江陵、東抵黃岡、北自天門、南至嶽陽的數百裏河網水域,建造了數千艘艨艟戰船,大張旗鼓地招募和操練水師,謀劃日後徵伐南唐。
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農歷九月,運籌帷幄已久的趙匡胤,毅然宣諭由宣徽南院使曹彬任西南面行營馬步軍戰棹都部署挂帥出徵。趙匡胤為這次南徵製訂的進兵方略是:以潁州團練使曹翰為開路先鋒,率精銳水軍和騎兵自江陵出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突破,重創並震懾南唐沿江守軍。隨後,主力兵分兩路進發:一路由曹彬親自指揮,由侍衛馬軍都虞侯李漢瓊,賀州刺史田欽祚率部分舟師和步騎,緊跟先鋒自蘄州入長江順流東下;另一路由山南東道節度使潘美任指揮,由侍衛步軍都虞侯劉遇、東上門使梁迥率步騎舟師,乘戰船從汴梁水東門啓程,沿汴水入長江。然後兩路兵馬會師池州再攻采石,從西嚮東進逼金陵。另授吳越王錢為東南面行營招撫製置使,並以內客省使丁德裕為監軍,率師沿太湖自東嚮西進攻,與曹彬、潘美緊密配合,對金陵造成兩面夾擊之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
|
|
目錄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1)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2)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3)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2)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3)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4)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5)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6)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7)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8)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9)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0)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1)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2)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3)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4)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1)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2)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3)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4)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5)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6)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