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講述歷史老城:北京城的明朝往事   》 慕義立言利瑪竇(3)      萬明 Mo Ming    張兆裕 Zhang Zhaoyu

  萬歷三十年(1602年),利瑪竇在北京會見了後來被譽為中國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的楊廷筠(另外兩人是徐光啓和李之藻),那一年,楊廷筠奉旨進京正準備接任湖廣道監察御使一職。九年以後,即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他在杭州領受了洗禮。
  利瑪竇等耶穌會士在北京獲得居住權後,基督教在中國從南到北,依次有了肇慶、韶州、南昌、南京、北京五個居留點,特別是在北京的定居,使它的影響進一步擴大。
  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已經皈依基督教的徐光啓到北京參加會試,他進京後第一件事就是拜訪教堂(神父們自用的小教堂),行懺悔禮和領聖餐,據說他在領聖餐時竟虔誠地留下淚來。徐光啓這次還把他七十多歲高齡的老父親也帶到北京,想爭取讓老人在有生之年也皈依基督教。經過徐光啓和利瑪竇等傳教士的努力,老人終於在逝世的前一年受了洗禮。萬歷三十二年是會試之年,各地舉子匯集京城;這一年又是外察之年,外任官都到京城朝覲,傳教士們利用這個機會與各地官員、士子及商人結交,擴大基督教的影響。
  在北京,傳教士們靠租房子住了六年,最初住在宮門附近,後來為了侯命隨時入宮修鐘而住在欽天監;從會同館遷出後,仍租房居住。他們一直在選擇可以修建教堂的地方,最終看中了順城門(北京市宣武門東)附近一處面積寬敞的宅院,於是找來在京的一些朋友共議此事,徐光啓也在其中,還幫助湊足了買房的錢。1605年(萬歷三十三年)8月27日,傳教士們遷入新居,接着,他們修建了一間正式的禮拜堂,從此,北京有了最早的基督教的天主教堂,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南堂”。教堂中陳列有千裏鏡、地球儀、簡平儀等天文儀器,以及竜尾車、砂漏、自鳴鐘、天琴等。上至士大夫達官,下至普通窮人,各階層不斷有人登門“領教”,這一年在北京受洗的教徒超過了200人。利瑪竇還專程去過北直隸保定府的鄉村考察,發現在他們到北京之後的一年中,這裏已經有150多名信徒加入基督教,而且人數正在增多。
  徐光啓進一步嚮傳教士提出,應該印行一些有關歐洲科學的書籍,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經利瑪竇與徐光啓為時一年的共同努力,歐幾裏德的《幾何原本》前六捲被譯成中文。徐光啓將六捲合印成一册出版,並為其寫了《譯幾何原本引》和《刻幾何原本序》兩篇序言。《譯幾何原本引》是以利瑪竇神父的名義撰寫的,該書的出版,在當時中國知識界産生了重大的影響,一種新的科學的推演方法開始被中國人所接受。同年,他們又合編《測量法義》。通過嚮利瑪竇學習數學和天文學,李之藻編譯了《渾蓋通憲圖說》,這是第一部由中國人寫成的介紹西方天文學的著作。利瑪竇又與他合譯了《同文算指》並合著了《乾坤體義》。 萬歷十一年(1583年),從利瑪竇在肇慶第一次將標有經緯度的《坤輿萬國全圖》展示給中國人後,這幅地圖在二十多年中廣為流傳,它使中國人第一次認識了整個世界。這次又通過太監呈獻給明神宗,神宗將其看成是裝飾品,十分喜愛;下令以織錦的方式復製十二幅,每幅用六扇大屏風裝成,他要把它們送給他的皇子和親屬。
  利瑪竇於1610年(萬歷三十八年)5月30日病臥在床,11日臨近黃昏時逝世,終年五十八歲。按中國的習俗,棺材用瀝青密封,停放在教堂中。喪葬費用和棺木由李之藻出資。教徒中有人建議嚮皇上請求賜給利瑪竇神父一塊墓地,這樣做還可以使教會和基督教在中國更加合法化。奏疏以龐迪我神父的名義上呈,由李之藻為之潤色。在都御使孫瑋和翰林院官員的幫助下,奏疏很快轉呈皇上。他們又請葉嚮高與另一位內閣官員從中疏通。葉嚮高認為,僅就翻譯《幾何原本》一書的貢獻,就應該賜予墓地。神宗讓禮部復議,禮部根據《大明會典》的有關規定,認為可以同意龐迪我等人的請求,賜予一處無人居住的土地以安葬利瑪竇。最後選定阜成門外二裏溝的“仁恩寺”。由竜華民神父設計,通過對寺廟的改造,建成了基督教在中國的第一座墓地。北京的地方長官順天府丞黃吉士,為了表示對死者的敬意,親書“慕義立言”匾額,放於利瑪竇神父的墓上,還為此組織了一個隆重的送匾儀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
揮師北平憶徐達(1)揮師北平憶徐達(2)揮師北平憶徐達(3)遷都定鼎說朱棣(1)遷都定鼎說朱棣(2)入世異僧姚廣孝(1)
入世異僧姚廣孝(2)朱能地下猶護主(1)朱能地下猶護主(2)朱能地下猶護主(3)朱能地下猶護主(4)風華當年尋鄭和(1)
風華當年尋鄭和(2)黑山迷霧辨剛鐵(1)黑山迷霧辨剛鐵(2)黑山迷霧辨剛鐵(3)法海壁畫探李童(1)法海壁畫探李童(2)
法海壁畫探李童(3)名祠滄桑祭於謙(1)名祠滄桑祭於謙(2)名祠滄桑祭於謙(3)夢裏登城話阮安(1)夢裏登城話阮安(2)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