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東度記   》 第七十回仲孝義解難甚奇 古僕人悔心救痛      方汝浩 Fang Ruhao

  木、石二怪送了婦女,各回村傢,果然兩傢問其歸來緣故,婦女依前說出。個個聽聞說:“世間有此善人,完全了人傢夫妻子女,衹教他多生貴子,福壽綿長。”卻說二怪送了婦女回到牙媒傢裏,聽那販婦的客人尚鼾呼,拐子兩個猶熟寢,木怪乃說道:“石老你變個女子,我還他個婦人,且耍他一耍。”石怪道:“那大戶孩子下見了,定要來尋牙媒,卻如何處?”木怪笑道:“這樣壞天理的,正要與大戶處治他。”果然次日天明,販婦客人與牙媒正去尋主兒來買婦女,又恐路近無主兒,計較遠方去賣。木、石二怪暗笑道:“你可惜空費心機,料你們也無甚好作成。”正說間,衹見大戶人傢來尋牙媒,連拐子都扯到官長問拐人要孩子。卻哪裏去尋,拐子難免官刑,笑壞了:怪作耍。後有說雖是二怪,捉弄二拐,卻也是天理不饒五言四句:可憐人傢肉,被拐刁割來。
  湛湛青天近,難饒平地災。
  木、石二怪變了婦女,一面笑拐子空費一番辛苦,一面又想着捉弄販婦的客人。卻說這販婦的,見兩個拐人走了孩子,拖帶牙媒也問罪受刑,總是大戶勢高大,他便不敢在近處販婦,把兩個婦女遠帶了出去。這一日到個客店裏安歇,卻遇着赤風大王被長老指教,歸林修行,待高僧過時來度,他正飛空,尋些積功纍行的事做,卻好見客店裏兩個婦女哭泣之聲不哀,乃是二怪作假態處,弄那販婦的戲耍。不知天地間人心敢有真正易動處,這兩個販婦的,忽然聽得婦女哭泣,動了他為客的好心,兩人計較說:“我們不是無本的生理,兩個婦女也費一註本錢,縱是有些利息,也要消受,何苦把人傢婦女賣入遠鄉遠裏,還有賣入不良之戶,天理何在。不如我兩人各分一個,成就個室傢,也省一番聘禮媒錢。”二人正議,二怪笑道:“好便是你好意,衹是我兩個假變的,如何做得傢眷?”擡頭一看,衹見空中赤風大王正在聽看。原來木石與虎都是山林契舊,見了各相認識,備說彼此根由。赤風大王說道:“我聽了禪僧長老道理,思想我本獸類,性復傷人,萬劫沉淪,終歸惡道,所以一念皈依了正門。我兩弟已轉了輪回人道,我尚要積功纍行,方得超脫。你二人本來木石,倒也是個清標厚重之質,雖久歷陰陽,得了靈氣,卻衹是個倚草附木之類。想乾坤浩蕩,宇宙遼闊,何不守你的清標,歷你不變的歲月,何苦倒生出一種多事的形骸,勞心的幻化。幻化益生,罪孽益着,遇若火炎昆岡,斧斤入山,你精靈何附?”木、石二怪答道:“你說的一派正理,卻不知我木石原非死枯,乃得天地氣化所生,日長歲增,誰不眼見。他如木石,原自木石,有命無性,獨我被僧鑿入庵門,得了往來善信精誠善念,生出這一種智識。本欲輪轉,但未曾受形人跡。前在山門欲聽高僧演教,神將不容,因此飄泊到此。你既要積功,我木石安得不修行!衹是這客人有本販的婦女,被我們設法送回原主,如今脫去,傷了他資本,又非我等修行正念。”赤風大王聽了道:“此事不難。你兩個可假意病臥,看此二客資本何從來。若是父娘血本,千鄉萬裏辛苦經商,雖然做的不是正大光明交易,也憐他個為利心腸,或是孝養父娘妻子出來,如何叫他折了本去?若是來的不明資本,賺的犯法金銀,你便假病而亡,還叫他賠棺木,葬你荒郊。”木、石依言,到了天明,推病不起。衹見二客慌忙問候,木、石二怪衹叫病沉。那客背地裏抱怨說道:“此事奈何?萬一婦女病亡,這註本錢折了,卻如何還鄉?”一個道:“況是藉貸的人本,合夥的營生。”一個說:“債主卻狠五分算利,若是傷了他本,怎肯罷休。”一個說:“他放債起傢,合夥為利,便折了他的,再作計較。”赤風大王聽得,乃說與二怪。二怪便假死去。這兩個販客,慌忙備棺殯葬。那店傢又勒索起來,說魘魅他房屋,挾騙錢鈔,二客衹是叫苦,衹得傾囊貼鈔。這赤風大王與二怪待他送葬荒沙,卻脫身又變了婦女的父娘兩個,赤風也變個隨伴親戚,到店中來,故意尋着二客,說道:“自你兩位帶了我婦女出來,我在傢思想,割捨不得,趕路追來,交還你財禮,還我人去。”兩客說:“婦女已病亡。”父娘哪裏肯信,便哭哭啼啼,衹是要人,急得兩客沒了主意。赤風乃與店主勸解,兩客把行囊準折貼補了,方纔放得生而去。後有譏誚拐子並兩客二詞《如夢令》,說道:(販客你),世上財當取義,誰叫販賣婦女。一旦本利雙亡,反把行囊貼與。怎處?怎處?將何填還債主?
  (拐子你),資生盡多賣買,何苦壞心拐帶。可憐人傢孩童,一旦分離在外。,木怪,石怪,耍他遭刑受害。
  話說店傢老兩口子,同着一個漢子,開張安歇客捨。遇有客人不幸災疾,可憐他客邸舉目無親,遇着有同鄉同伴好的,積善心,憐苦病,調理伏侍,這一片忠厚心腸,便積在身,遇有災殃,自有神佑;遇着個沒慈心的,衹顧自己趕路程,還要就中取利,這樣人後來偏也遇着沒人救的苦事。莫要說客人,便是店傢更要存個仁德心腸,遇着客人疾病不吝湯藥,服事勞苦。欲話說得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若是沒仁心,疑忌魘魅,或圖孤客金錢,或趕逐病人出境,這樣店主豈能常保無災無害!便是這店傢兩口子騙挾客人,說婦女病亡,魘魅他房屋,勒索得客人一心焦折本,一心焦店騙,沒奈何貼補店傢錢鈔,又要勒他燒紙退送。衹這一種不仁之心,古怪兩口子生起病來,十分沉重。
  卻說遠鄉有三個行道的,天晚投宿在店,一個叫今來,一個叫古往,一個叫做仲孝義。今來是個侍詔,古往是個官裔,仲孝義是個寒士。他三個人衹為進身未第,有善信傳來,說海潮庵高僧三個高徒道行,都有前定文捲,能知人後世事業,三人因此裹糧而來參謁,卻為天晚,投入店傢住宿。三個人衹有仲孝義貧寒,極孝父母,村中人人皆稱他為孝子。卻說他這一件孝,就遇了幾宗險難,俱解救得甚奇。一日越海乘舟,狂風忽把舟覆,得一個大鼋渡他登岸,那鼋口且銜他人遺金相贈。一日鄰居裏捨皆被火焚,他獨安寧,父母且無驚駭,以此為喜。一日其幼子匍匐入井,村人見者,急救不得,那井中忽如人接手送出井,毫無傷損。仲孝義有此孝徵,衹是名尚未就,故此與今、古二人來庵問僧,這晚三人在店投宿。
  卻說這店主人一病垂亡,是夜門外有勾人的無常使者,到店門外,不敢擅進。衆宿客有醒的聽着,那無常若嚮人說道:“待善人臥熟時,方敢進去勾提。”這人問道:“是今來麽?”勾人道:“非也。”又問:“是古往?”勾人道:“不是。”又問道:“是我等大王麽?”勾人說:“非也。”原來問的便是木、石二怪,他似幻形,故識勾人,乃又問他:“善人畢竟是誰?”勾人道:“是仲孝子。”木、石二怪笑道:“姓名已舉,冠冕加身,今來、古往,何人不畏,你如何說不是?”勾人答道:“貴不敵孝,衹等孝子熟寢,方敢入門勾取。”少時仲孝子寢熟,那勾人入內,店主嗚呼尚饗。
  次早,木、石二怪將此話說與赤風大王。赤風大王笑道:“你兩個詐言有此等情,我大王如何不知。”二怪道:“衹因你尚未超出輪回,尚有此劫,非如我等原有木石之性,可復得混混沌沌,不入此等境界。”大王問道:“勾人既說貴不敵孝,假使貴的更孝,卻如何?”木、石二怪道:“我卻不知,除非問庵中高僧。”赤風大王道:“正是。仲孝義既孝,如何不貴?”二怪道:“也不得知。”赤風大王道:“如此還回庵問僧。”乃假作人形,謝辭了店傢,助店傢些假設錢鈔,出得門來,飛空而去。
  這今來三人離店取路,望海潮庵而來,起得天早,忽然遇着一件奇事。三人帶了一僕,名叫莫來,乃古傢人,此僕平日心地姦險,雖說不壞了主人傢事,卻也是個豪奴悍婢。三人在前,繞過一林,莫來擔着行囊隨後,纔放了擔子撒溺,忽然一條赤蛇兒上前,把莫來的腿上,一口咬了幾個窟窿。莫來疼痛難當,行走不得,倒臥在林間,吆喝難忍。三人衹得坐地,守着天明。那腿看看腫得桶粗,三人無計,進退兩難。今、古二人衹叫:“丟下莫來,且回傢去罷,趁天早還趕得到,行囊叫僕守看,再着人來接取。”仲孝義道:“我們何事而來?豈有參謁高僧中途回去?”莫來道:“近處有便人,雇覓一個去罷。”今、古道:“哪有便人?”正說間,一個漢子前來,今、古忙叫他擔囊代僕。那人道:“蛇咬的僕人,誰人肯替?”仲孝義道:“漢子差矣,我僕被蛇咬,難道行囊便替不得。”漢子道:“蛇傷虎咬,豈是良人!正要他遠路磨折,我若代他擔囊,倒教他受快活。”古往道:“不白煩你,須與你鈔。”漢子道:“錢鈔衹可施濟貧人,豈可與那惡僕?”古往道:“不是與我僕,乃與你。”漢子笑道:“固是與我,卻是與你代僕擔囊。我不代他擔囊,你可肯與我錢鈔?與我實乃與他。”漢子說了,往前徑走。仲孝義道:“如今惟有各分囊物,三人擔行。莫來可行則行,不可行,且臥於此。”古往依言,把行囊三分,各相擔着。今、古二人自嗟自怨,一個說:“好沒來由,早知多帶兩個僕從。”一個說:“不如坐在傢中,問甚長老,官雖未做,料已在後為之。”衹有仲孝子擔囊力弱,口念了一聲佛祖,忽然一個長老從小路走出,仲孝子看那長老:削發除煩惱,留須表丈夫。
  肩擔月牙杖,挂着一棕蒲。
  長老見了仲孝子,也不問來歷,兩手把他行囊,奪在月牙杖上擔着,方纔道:“善人好生慢行,我和尚代你幾肩勞苦。”今、古見那杖長,和尚力大,便要開口求替,怎知道那長老擔了仲孝子的行囊,如飛星去。二人笑道:“仲老行囊,長老騙搶了去也。”看看轉彎,哪裏有個長老?仲孝義口雖不言,心下也疑,衹得大着膽子往前走去。二人乃分些囊物,與仲擔着,卻輕便無難。三人直走到晚,離庵尚有十裏之遙,衹見一個路口,那長老坐地,笑道:“善人來了。”仲孝子見了大喜,便問:“到庵尚有十裏,天晚如何?”長老道:“便是善人們趕到,高僧已入靜室,庵門已閉,不如此路內有一善堂,聊可寄宿。”仲孝子道:“我等也知此堂傾塌,齋食且不便。”長老道:“近來是小僧修葺可住,便是齋供,小僧也備下有,三位可聊寄一宿。”三人乃進入小路,到那善堂,果然修理可住。三人放下行囊,長老收拾齋食。
  衹見莫來踉踉蹌蹌腫腿跛足來了。長老看見,問是何故。莫來把蛇咬說出。長老道:“我看你相貌,蛇牙虎口,心地必惡毒姦邪,報應不差,若不速行改悔,衹恐將來不止蛇咬。”莫來聽了,衹要痛止,便答道:“小子從今改侮,卻自想平日也無甚毒惡。”長老笑道:“人人俱有個良心,若知惡毒,誰肯便做,就是做了,中必有一點愧心。衹是利欲或忿怒動了無明,突然做去,死也不愧,這時豈自能知。料你僕人性情,除了不忠傢主,姦盜邪淫,十惡不赦之條,此外惡毒可赦,可赦便可改,是你不知,無足怪異。衹是此後,若能悔改,莫說蛇咬,便是蚊蟲也不侵你。”仲孝義聽了,便問道:“師父,他一個愚僕,何知怎麽改悔,你如今可教他一個悔改的法兒麽?”長老道:“大人,君子無惡毒可悔改。善信有不知誤犯,衹在一念警省間。若是愚俗,須要對神明梵香懺禮,仗延我僧與他消災釋罪,自然蛇毒自退,腿腳疼痛復安。”莫來聽了,便嚮長老下拜,說道:“師父,小子不曾帶得香儀,願藉堂中聖前,就如今悔改了罷。如是靈驗,免得疼痛一夜。”長老道:“悔改須也要尋你平日自知的惡處,比如不聽主人叫喚,莫說嗔責怨駡,便是以惡眼視主,就為惡也。”莫來道:“一個惡眼視主,便是毒惡,菩薩如何這般法嚴!”長老道:“惡眼視主,莫說你僕人輩,菩薩法嚴,還有大似你的,嚴過菩薩的。”卻是何說。下回自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南印度王建佛會 密多尊者闡禪宗第二回道童騎鶴闖妖氛 梵志惺庵留幻法
第三回蒲草接翅放青鸞 槍棒化蛇降衆少第四回衆道徒設法移師 說方便尊者開度
第五回三尖嶺衆賊劫庵 兩刃山一言化盜第六回本智設法弄師兄 美男奪俏疑歌妓
第七回純一報恩留長老 酒傭懷忿算高僧第八回巫師假托白鰻怪 尊者慈仁螻蟻生
第九回擾靜功頑石化婦 報仇忿衆惡當關第十回賽新園巫師釋道 靈通關商客持經
第十一回兇黨回心因善解 牛童正念轉輪回第十二回元通說破靈通關 梵志擴充法裏法
第十三回指迷人回頭苦海 持正念靜浪平風第十四回破幻法一句真詮 妙禪機五空覺悟
第十五回茶杯入見度傢僧 一品遺書薦梵志第十六回弄戲法暗調佳麗 降甘霖衆感巫師
第十七回賽新園復修舊廟 東印度重禮真僧第十八回二十七祖傳大法 達摩老祖度元通
第十九回清寧觀道副投師 輪轉司元通閱捲第二十回陶情逞能誇造酒 風魔設法警陶情
第二十一回妾婦備細說衷腸 王範相逢謀道路第二十二回詠月王陽招諷誚 載酒陶情說轉輪
第二十三回貪嗔癡路過分心 清寧觀僧投老祖第二十四回神司善惡送投生 和尚風魔警破戒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