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典 》 鏡花緣 》
第七十回 述奇形蠶繭當小帽 談異域酒壇作煙壺
李汝珍 Li Ruzhen
話說閨臣道:“我母舅帶那蠶繭,因素日常患目疾,迎風就要流淚,帶些出去,既可熏洗目疾,又可碰巧發賣。他又最再飲酒,酒量極大。每到海外,必帶許多紹興酒,即使數年不歸,藉此消遣,也就不覺寂寞。所有歷年飲過空壇,隨使撂在艙中,堆積無數。誰知財運亨通,飄到長人國,那酒壇竟大獲其利;嗣後嘆到小人國,蠶繭也大獲其利。”紫芝道:“那個長人國想來都喜吃酒,所以買些罎子好去盛酒。但那蠶繭除洗目疾,用處甚少,他卻買他怎麽?難道那些小人都有迎風流淚的毛病麽?”閨臣笑道:“他們那是為此。原來那些小人生性最拙,嚮來衣帽都製造不佳。他因蠶繭織得不薄不厚,甚是精緻,所以都買了去,從中分為兩段,或用綾羅鑲邊,或以針綫鎖口,都做為西瓜皮的小帽兒,因此纔肯重價買去。”紫芝道:“這樣小頭小臉,倒有個意恩。我不愁別的,我衹愁若不釘上兩根帽絆兒,衹用小小一陣風,就吹到‘瓜窪國’去了。請教那長人國把酒壇買去又有何用?”閨臣道:“說來更覺可笑:原來那長人國都喜聞鼻煙,他把酒壇買會,略為裝潢裝潢,結個絡兒,盛在裏面,竟是絶好的鼻煙壺兒;並且久而久之,還充作‘老胚兒’,若帶些紅色,就算‘窩瓜瓤兒’了。”
紫芝道:“原來他們竟講究鼻煙壺兒。可惜我的‘水上飄’同那翡翠壺兒未曾給他看見;他若見了,多多賣他幾兩銀子,也不枉辛辛苦苦盤了幾十年。”小春道:“姐姐這個‘十’字如今還用不著,我替你刪去罷。”紫芝道:“我那壺兒當日在人傢手裏業已盤了多年,及至到我手裏又盤好幾年,前後湊起來,豈非幾十年麽了這個‘十’字是最要緊的,如何倒喜刪去?幸虧姐姐未在場裏閱捲,若是這樣粗心浮氣,那裏屈不死人!”
小春道:“姐姐纔說要把壺兒多賣幾兩銀子,原來你頑鼻煙壺兒並非自己要頑,卻是藉此要圖利的。”紫芝道:”我也並非專心為此;如有愛上我的,少不得耍賺幾個手工錢。”
小春道:“我見姐姐於這鼻煙時刻不離,大約每年單這費用也就不少?”紫芝吐舌道:“這樣老貴的,如何買得!不瞞姐姐說:妹子自從聞了這些年,還未買過鼻煙哩。”
小春道:“嚮來聞的自然都是人送的了?”紫芝道:“有人送我,我倒感他大情了。”
因附耳道:“都是‘馬扁兒’來的。”小春道:“馬扁兒這個地方卻未到過,不知離此多遠?”婉如道:“‘馬扁’並非地名,姐姐會意錯了。你把兩字湊在一處,就明白了。”
小着想了一想,不覺笑道:“原來鼻煙都是這等來的,倒也雅緻,卻也儉樸。但姐姐每日如此狠闖,單靠‘馬扁兒’,如何供應得上,也要買點兒協濟罷?”紫芝道:“因其如此,所以這鼻煙壺兒萬不可不多,諸如瑪瑙、玳瑁、琥珀之類,不獨盤了可落手工錢,又可把他撒出去弄些鼻煙回來。設或一時‘馬扁兒’來的不接濟,少不得也買些‘乾銃兒’或‘玫瑰露’勉強敷衍。就衹乾銃兒好打嚏噴,玫瑰露好塞鼻子,又花錢,又不好,總不如‘馬扁兒’又省又好。”
小春道:“他們諸位姐姐都要聽閨臣姐姐外國話,我們衹顧找岔,未免不近人情,妹子衹問問鼻煙高下,就不問了。”紫芝道:“若論鼻煙:第一要細膩為主;若味道雖好,並不細膩,不為佳品。其次要有酸味,帶些椒香尤妙,總要一經嗅著,覺得一股清芬,直可透腦,衹知其味之美,不見形跡,方是上品;若滿鼻渣滓,縱味道甚佳,亦非好貨。”小春道:“姐姐近日‘馬扁兒’不知可有酸的?我要請教請教。”紫芝從懷中取出一個翡翠壺兒,雙手遞過去。小春慌忙搶進一步,雙手接過來,倒出聞了一聞,衹覺其酸無對,登時打了幾個嚏噴,鼻沸眼淚流個不住。不覺皺眉道:“姐姐,為何如此之酸?”紫芝又附耳道:“這是妹子用‘昔西兒’泡的。”小春道:“昔西兒是何藥料?賣幾兩銀一個?我也買兩個。”婉如笑道:“他這‘昔四兒’也同‘馬扁兒’一樣,都是拆字格。”小春聽了,這纔明白。
紫芝道:“請教閨臣姐姐:這個長人國聞鼻煙,還是偶爾一聞,還是時刻聞呢?”
閨臣道:“據說那些貧窮人傢,沒錢購買,不過偶爾一聞,至富貴人傢,卻是時刻不能離的。”紫芝道:“不知當日帶去是甚等酒壇?”閨臣道:“聞得是宗女兒酒其壇可盛八十餘斤。”紫芝道:“如此說,那長人國聞鼻煙也過於費事了。”閨臣道:“何以見得?”紫芝道:“他這鼻煙既是時刻不能離的,每日卻教人擡著鼻煙罎子跟在後面,豈不費事?”閨臣笑道:“原來姐姐還不明白:他所以要煙壺絡子者,原是挂在身邊以圖便易;豈有叫人扛擡之理。姐姐真小覷長人國了。”上飧著一百位纔女名姓,原米就是我們今日百人。名姓之下,各註鄉貫事跡。人名之後,有一總論。論後有一篆寧圖章,鎸著四句,是‘茫茫大荒,事涉荒唐;唐時遇唐,流佈遐荒。’”紫芝道:“後面兩句,豈非教姐姐流傳海內麽?”閨臣道:“妹子因此把碑記抄了。後來遇一樵夫,接得父東傢信,催我作速回傢,即趕考試,俟中過纔女,父女方能會面,因此匆匆回來。”紫芝道:“姐姐且把碑記取來,人傢行行。”閨臣道:“這個碑記帶回嶺南,不意卻被一個得道白猿竊去。”寶雲道:“此猿從何而來?”閨臣道:“此猿乃傢父在小蓬萊捉獲,養在船內;婉如妹妹帶到傢中。每逢妹子看那碑記,他也在旁觀行。那時妹子曾對他取笑道:‘我看你每每寧神養性,不食煙火,雖然有些道理;但這上面畫跡,你何能曉得,卻要觀看?如今我要將這碑記付給文人墨士,做為稗官野史,流傳海內;你既觀看,可能替我建此大功麽?’誰知他聽了把頭點了兩點,拿著碑記,將身一縱,就不見了;至今查無下落。”紫芝道:“偏偏被這猴子偷去,令人可恨。不知那段總論姐姐可還記得?”
閨臣道:“我在船上看過兩遍。此時提起,雖略略記得,恐一時說不明白,必須寫出纔好。”
寶雲隨命丫環設下筆硯。閨臣道聲“得罪”,坐下,寫一句,想一句;幸而大略都還記得。不多時寫完,隨手又把幾副匾對也寫了。衆人都圍著觀看。紫芝道:“與其大傢慢慢傳觀,不如我念給諸位姐姐聽。”於是高聲剛涌,連匾帶對,從頭至尾念了一邊。
衆人聽了,個個稱奇。紫芝道:“據我看來:我們大傢倒要留神好好頑,將來這些事,衹怕還要傳哩。若在書上傳哩,隨他謅去,我還不怕,我衹怕傳到戲上,把我派作三花臉,變了小醜兒,那纔討人嫌哩。”蘭芝點點頭道:“你衹是跟著吵,那個三花臉看來也差不多。”因嚮史幽探道:“姐姐:他這‘薄命誰言座上無’一句,是個甚麽意思?難道內中薄命的多麽?”幽探道:“若是多,他何不將‘誰’字改做‘須’字,‘無’字改做‘多’字呢?”寶雲道:“話雖如此,但這對句同那‘泣紅亭’三字究竟不佳。”
因嚮師蘭言道:“那論上曾說‘師仿蘭言’,明明道著姐姐,其中必有寓意。這幾日我們趕宴,你在那裏登答公主,以及一切言談,莫不深明時務,洞達人情。他這匾對用意,大約姐姐也可參詳大概。何不道其一二?倘竟詳解不差,大傢知所趨避,也是一件好事。”
師蘭言道:“妹子那能解得仙機;若據對聯兩句細細猜詳,卻有個道理。”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 女魁星北斗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賜芳筵 | 第二回 發正言花仙順時令 定罰約月姊助風狂 | 第三回 徐英公傳檄起義兵 駱主簿修書寄良友 | 第四回 吟雪詩暖閣賭酒 揮醉筆上苑催花 | 第五回 俏宮娥戲誇金盞草 武太後怒貶牡丹花 | 第六回 衆宰承宣遊上苑 百花獲譴降紅塵 | 第七回 小纔女月下論文科 老書生夢中聞善果 | 第八回 棄囂塵結伴遊寰海 覓勝跡窮蹤越遠山 | 第九回 服肉芝延年益壽 食朱草入聖超凡 | 第十回 誅大蟲佳人施藥箭 搏奇鳥壯士奮空拳 | 第十一回 觀雅化閑遊君子邦 慕仁風誤入良臣府 | 第十二回 雙宰輔暢談俗弊 兩書生敬服良箴 | 第十三回 美人入海遭羅網 儒士登山失路途 | 第十四回 談壽夭道經聶耳 論窮通路出無腸 | 第十五回 喜相逢師生談故舊 巧遇合賓主結新親 | 第十六回 紫衣女殷勤問字 白發翁傲慢談文 | 第十七回 因字聲粗談切韻 聞雁唳細問來賓 | 第十八回 闢清談幼女講羲經 發至論書生尊孟子 | 第十九回 受女辱潛逃黑齒邦 觀民風聯步小人國 | 第二十回 丹桂岩山雞舞鏡 碧梧嶺孔雀開屏 | 第二十一回 逢惡獸唐生被難 施神槍魏女解圍 | 第二十二回 遇白民儒士聽奇文 觀藥獸武夫發妙論 | 第二十三回 說酸話酒保咬文 講迂談腐儒嚼字 | 第二十四回 唐探花酒樓聞善政 徐公子茶肆敘衷情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