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味至濃時即家乡   》 第7節:醬菜 水晶蝦餅      梁實秋 Liang Shiqiu

  所說某處有所謂全鱔席,我沒有見過這種場面。想來原則上和全鴨席差不多,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取勝。全鴨席我是見過的——拌鴨掌、糟鴨片、燴鴨條、糟蒸鴨肝、燴鴨胰、黃燜鴨塊、薑芽炒鴨片、燴鴨舌,最後是挂爐燒鴨。全鱔席當然也是類似的做法。這是噱頭,知味者恐怕未必以為然,因為吃東西如配方,也要君臣佐使,搭配平衡。
  醬菜
  抗戰時我和老嚮在後方,我調侃他說:“貴地保定府可有什麽名産?”他說:“當然有。保定府,三宗寶,鐵球、醬菜、春不老。”他並且說將來有機會必定嚮我獻寶,讓我見識見識。抗戰勝利還鄉,他果然實踐諾言,從保定到北平來看我,攜來一對鐵球(北方老人喜歡放在手裏揉玩的玩意兒),一簍醬菜,春不老因不是季節所以不能帶。鐵球且不說,那簍醬菜我起初未敢小覷,勝地名産,當有可觀。油紙糊的簍子,固然簡陋,然凡物不可貌相。打開一看,原來是什錦醬菜,蘿蔔、黃瓜、花生、杏仁都有。我捏一塊放進嘴裏,哇,比北平的大腌蘿蔔“棺材板”還鹹!
  北平的醬菜,妙在不太鹹,同時又不太甜。糧食店的六必居,因為匾額是嚴嵩寫的(三個大字確是寫得好),格外地有號召力,多少人跑老遠的路去買他的醬菜。我個人的經驗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鐵門也有一傢醬園,名震遐邇,也沒有什麽特殊。倒是金魚鬍同市場對面的天義順,離我傢近,貨色新鮮。
  醬菜的花樣雖多,要以甜醬蘿蔔為百吃不厭的正宗。這種蘿蔔,細長質美,以製醬菜恰到好處。他處的蘿蔔嫌水分太多,質地不夠堅實,醬出來便不夠脆,不禁咀嚼。可見一切名産,固有賴於手藝,實則材料更為重要。甘露,作蠃螄狀,清脆可口,是別處所沒有的。
  有兩樣醬菜,特別宜於作烹調的配料。一個是醬黃瓜炒山雞丁。過年前後,野味上市,山雞(即雉)最受歡迎,那彩色的長尾巴就很好看。取山雞胸肉切丁,加進醬黃瓜塊大火爆炒,臨起鍋時再投人大量的蔥塊,澆上麻油拌勻。炒出來雞肉白嫩,羼上醬黃瓜又鹹又甜的滋味,是年菜中不可少的一味,要冷食。北地寒,炒一大鍋,經久不壞。
  另一味是醬白菜炒鼕筍。這是一道熱炒。北方的白菜又白又嫩。新從醬缸出來的醬白菜,切碎,炒鼕筍片,別有風味,和雪裏蕻炒筍、薺菜炒筍、鼕菇炒筍迥乎不同。
  日本的醬菜,太鹹太甜,吾所不取。
  水晶蝦餅
  蝦,種類繁多。《爾雅·翼》所記:“閩中五色蝦,長尺餘,具五色。梅蝦,梅雨時有之。蘆蝦,青色,相傳蘆葦所變。泥蝦,稻花變成,多在泥田中。又蝦姑,狀如蜈蚣,一名‘管蝦’。”蘆葦、稻花會變蝦,當然是神話。
  蝦不在大,大了反倒不好吃。竜蝦一身鎧甲,須爪戟張,樣子十分威武多姿,可是剝出來的竜蝦肉,衹合做沙拉,其味不過爾爾。大抵鹹水蝦,其味不如淡水蝦。
  蝦要吃活的,有人還喜活吃。西湖樓外樓的“熗活蝦”,是在湖中用竹簍養着的,臨時取出,歡蹦亂跳,剪去其須吻足尾,放在盤中,用碗蓋之。食客微啓碗沿,以箸挾取之,在旁邊的小碗醬油、麻油、醋裏一蘸,送到嘴邊用上下牙齒一咬,像嗑瓜子一般,吮而食之。吃過把蝦殼吐出,猶咕咕嚷嚷地在動。有時候嫌其過分活躍,在盤裏潑進半杯燒酒,蝦乃頽然醉倒。據聞有人吃活蝦不慎,蝦一躍而戳到喉嚨裏,幾緻喪生。生吃活蝦不算稀奇,我還看見過有人生吃活螃蟹呢!
  熗活蝦,我無福享受。我衹能吃油爆蝦、????焗蝦、白灼蝦。若是嫌剝殼麻煩,就衹好吃炒蝦仁、燴蝦仁了。說起炒蝦仁,做得最好的是福建館子。記得北平西長安街的忠信堂是北平唯一的有規模的閩菜館,做出來的清炒蝦仁不加任何配料,滿滿一盤蝦仁,鮮明透亮,而且軟中帶脆。閩人善治海鮮當推獨步。燴蝦仁則是北平飯莊的拿手,館子做不好。飯莊的酒席上四小碗其中一定有燴蝦仁,羼一點荸薺丁、勾芡,一切恰到好處。這一炒一燴,全是靠使油及火候,竈上的手藝一點也含糊不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西施舌 火腿第2節:醋熘魚 烤羊肉第3節:燒鴨第4節:獅子頭
第5節:熗青蛤第6節:生炒鱔魚絲第7節:醬菜 水晶蝦餅第8節:湯包 核桃酪
第9節:鐵鍋蛋第10節:瓦塊魚 溜黃菜(1)第11節:瓦塊魚 溜黃菜(2)第12節:鍋燒雞
第13節:核桃腰 豆汁兒第14節:芙蓉雞片 烏魚錢第15節:蟹第16節:炸丸子
第17節:佛跳墻第18節:慄子 海參第19節:滿漢細點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