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康震評說蘇東坡   》 第7節:一、少年成名(6)      康震 Kang Zhen

  蘇軾用他天才的文思與妙筆,一舉成名天下知。可是,因為母親程夫人的不幸去世,蘇軾衹得返回家乡服喪。三年之後,也就是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二月,當蘇軾兄弟陪父親再次來到京城的時候,一次北宋王朝最高級別的人才選拔考試--製舉考試即將舉行。曾經在三年前的進士科考試中小試牛刀、一舉成名的蘇軾兄弟自然不會放過這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們準備嚮這次製舉考試再次發起衝擊。那麽,製舉考試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考試制度?而蘇軾兄弟在這場製舉考試中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少年成名的蘇軾還會帶給人們更多的驚喜嗎?
  製舉不同於三年舉行一次的"進士"、"明經"一類的"常科",它是由皇帝特別下詔並親自主持、為選拔非常人才而特設的一種考試制度,倘若被錄取,就可以獲得較快的擢拔提升。參加製舉考試的考生必須由朝中大臣推薦,然後由六名考官先行考核,及格者才能參加皇帝主持的考試。製舉開設次數極少,兩宋三百年歷史中,衹舉行過二十二次製舉考試;資格審查也極為嚴格,能夠參加考試的人很少,能夠考中的就更少,考中而成績優異者則少而又少。宋朝三百年中考中製舉的纔有四十人左右,而考中進士的則有將近四萬人,相差近一千倍。
  蘇軾所應考的是"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賢良方正"是說文學出衆道德端正,"能直言極諫"是指善於策論,勇於給皇帝提意見。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八月,蘇軾以所作五十篇策、論通過製舉考試。顯然,蘇軾應考製舉的策論文章再一次得到了主考官的賞識,不過這次賞識他的還有當朝皇帝宋仁宗。仁宗皇帝與司馬光等考官將蘇軾點為製舉第三等,這是極高的榮譽。按照宋代製舉等級的慣例,一、二等都是虛設,實際最高等級為第三等,其次為第三次等、第四等、第四次等,第五等算是不及格。自從北宋開設製舉以來,衹有吳育以"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通過第三次等,其他人都在四等以下。因此,蘇軾得第三等是破天荒的大事。弟弟蘇轍也不示弱,獲得了第四等的好成績。這一年蘇軾二十六歲,蘇轍二十三歲。
  蘇軾兄弟的學習和考試經歷很值得我們當代人深思。他們一路斬將刈旗,取得這麽好的考試成績,秘訣在什麽地方?現在很多學生都害怕考試,有的人也對應試教育提出很多批評的意見。但是我們說,真正善於讀書的人,讀書讀得很優秀的人,不會成為考試的奴隸,而會成為考試的主人。
  從蘇軾的讀書生活中可以總結出幾個很重要的因素:第一,他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對他要求很嚴格;第二,他有非常紮實、雄厚的基本功;第三,他有非常科學的、有效的讀書方法;第四,他善於靈活地運用知識;第五,良好的機遇,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名人歐陽修對他的提拔奬掖也起了重要作用。所有的這些因素綜合到一起,纔造就了少年成名的蘇軾。正是這樣善於讀書的人、勤於讀書的人,才能成為考試的主人,成為大文學家,才能在政治上實現宏偉的志嚮。
  現在,蘇軾有禮部考試第二名、製舉第一名的輝煌業績,還有宋仁宗以及諸位考官的高度評價,年輕的蘇軾一定要迎來一個無比輝煌的成功了吧?他一定會得到比一般人快得多的提升吧?少年成名的蘇軾在仕途上是否也會一舉成功呢?
  請看第二章《步入仕途》。第二章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百傢講壇
第1節:康震評說蘇東坡序第2節:一、少年成名(1)第3節:一、少年成名(2)第4節:一、少年成名(3)
第5節:一、少年成名(4)第6節:一、少年成名(5)第7節:一、少年成名(6)第8節:二、步入仕途(1)
第9節:二、步入仕途(2)第10節:二、步入仕途(3)第11節:二、步入仕途(4)第12節:二、步入仕途(5)
第13節:二、步入仕途(6)第14節:二、步入仕途(7)第15節:二、步入仕途(8)第16節:二、步入仕途(9)
第17節:二、步入仕途(10)第18節:三、大難臨頭(1)第19節:三、大難臨頭(2)第20節:三、大難臨頭(3)
第21節:三、大難臨頭(4)第22節:三、大難臨頭(5)第23節:三、大難臨頭(6)第24節:三、大難臨頭(7)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