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类 》 荀子今註今譯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3)
王云五 Wang Yunwu
熊公哲 Xiong Gongzhe
按:吾嘗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荀子此言,與《論語·衛靈公篇》所載孔子“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雲雲,意頗相似,但荀子以性為惡,故其所謂學者,譬猶行遠之輿馬,絶江海之舟檝,假之於外,而非發之於內,此其所以為義外之儒而與孔子不同也。此段申釋假物之義,言所托所假,不可不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竜生焉;積善成德,神明自得①,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②,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③,功在不捨。鍥④而捨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⑤。螾⑥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⑦,非蛇蟺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⑧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⑨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⑩無足而飛,梧鼠{11}五技而窮。詩曰:“屍鳩{12}在桑,其子七兮{13}。淑人{14}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今註]
①神明,謂無不通達有如神明一般。荀子論學:成聖在於積善,成積在於並一而不二,並一而不二則通於神明矣。自得,謂得於己也。互詳《儒效篇》。
②跬步,跬讀傀,半步也。至,行而至之也。
③駕,馬行一日,夜則休駕,故以一日為一駕;十駕,十日之程也。
④鍥,刻也,斷也。
⑤鏤,音陋,雕刻也。分言木謂之鍥,金謂之鏤。統言則鏤亦刻也。
⑥螾,蚯蚓也。
⑦跪,足也,螯;蟹之首上二足,其端有鉗如鉞者。
⑧冥冥,惛惛,皆專默精誠之貌。
⑨衢道,衢同歧,《王霸篇》:“楊朱哭衢塗。”即歧道也。
⑩螣蛇,竜類,能興雲霧而遊其中。
{11}梧鼠,楊註謂梧當為鼫,《大戴記》正作鼫。五技,謂能飛不能過屋,能緣不能窮木,能遊不能渡𠔌,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
{12}屍鳩,鳥名,屍字又作鳲,毛詩《曹風》,有《鳲鳩篇》。傳:鴣鞠也,一名布𠔌。
{13}其子七兮,屍鳩喂七子,每有定程,日則自上而下,夜則自下而上。故曰:其儀一兮。儀,準程也。
{14}淑人,即賢人。
[今譯]
積土成山,山高而風雨興;積水成淵,淵深而蛟竜生;積善成德,德成而神明自得,聖心完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遠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匯成江海。騏驥日行千裏,一躍亦不能超過駑馬之十步;駑馬日行不已,不過十日之駕程,亦可追及騏驥之所至。用刀刻木,中途棄置,雖是朽木,不能使之斷折,如繼續刻鍥不捨,金石亦可雕刻成形。善不積,固不足以成德。何以能成積乎?衹是看用心專一與不專一已耳。蚯蚓無爪牙之利,無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無待外求者,便是用心專一之故。螃蟹有六足二螯,非蟺蛇之洞穴,適當之處所,無可托身者,便因心情躁暴之故。所以無沉冥之心志者,無昭著之明,無惛篤之行為者,無赫顯之功。徬徨於歧路者,必無所至達,依違兩主之間者,必致兩不見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能凌虛而飛;鼫鼠有五技,而終至於固窮,唯其不專,是以不精。詩曰:“屍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君子造道,亦當如屍鳩喂子之有定儀,結於一而不二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臺灣商務印書館國學經典文叢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
|
|
編纂古籍今註今譯序 | 《荀子今註今譯》自序 | 凡例(1) | 凡例(2)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1)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2)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3)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4)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5)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6) | 第一捲 勸學篇第一(7)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1)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2)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3)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4)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5) | 第一捲 修身篇第二(6)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1)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2)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3)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4)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5) | 第二捲 不苟篇第三(6) | 第二捲 榮辱篇第四(1)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