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感悟 一盏心灯   》 第7节:自己的风景(1)      Hu Jianwen

  当列车蜿蜒着爬入湘西腹地,我却不由自主地睁大了困惑的眼睛:想像中倾斜着古典的诗意的吊脚楼呢?在花季少女袅袅婷婷的腰肢上飘展着民族风情的裙裾呢?野花野草一样盛开在阿哥阿妹唇边的情歌呢?没有,一切都没有。只有女人纤巧的脊背上那颤悠悠的小背篓,在流动的大街上,咯吱咯吱地背着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或许,我眼中的湘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湘西了。但真正意义上的湘西在哪儿呢?在心中,还是曾经的梦里?
  怀着些许的遗憾与惆怅,我在湘西扎下根来。像一棵经过移植的树,静静地舒枝展叶,静静地守着纯净的诗歌和圣洁的梦想。山外面的天空广阔无边,但却容不下一滴晶莹的水。是的,除了清新的空气和亘古的宁静,湘西什么都没有。而正因为如此,湘西又什么都有了。我用清新洗去满心的疲惫。我用宁静抚平青春的伤痕。当一首更纯粹的诗从我崭新的笔尖诞生,我知道,平淡而真实的湘西,已跟我年轻的生命牢牢地串在一起了,或者说,我已成了湘西热土里最普通最坚固的一部分。
  听人说,在离市区很远的乡下,还完整地保存着湘西的原汁原味。可我至今没有去走一走,看一看。是什么冲淡了内心那一份神秘的渴望呢?是什么,带走了我年少的梦土上那一股浪漫的冲动?凭窗,与周遭薄雾缭绕的群山对望,我已不再需要任何答案。真的,我不需要答案。隐居湘西,我仍愿驻留在沈从文的小说散文里,徜徉在黄永玉的诗里画里,偷偷地,躲在宋祖英的“小背篓”里……
  因为,真正的隐居,不是藏身于山水之间,而是一种安静的心境。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湘西,再次进入滚滚红尘,但我仍然会以隐居的方式,让我的生活,安静地回到自己的内心。
  我是朴素美的崇拜者。我热爱简单。我不问明天是辉煌还是黯淡,就那样提着一首小诗,坚定而默默地把脚交给道路。我以农民的儿子的姿态,土里土气地阔步行走在人世间。我从不奢望太阳的注目,月亮的青睐。任何时候,我都只想骄傲地说一声——我是我自己的风景!
  自己的风景
  生命以漂泊的形式存在着。在远离了故乡的土地上,我是一位流浪的歌者,走了那么远的路,经历过那么多复杂的人和事,依然无法平静地抒情,无法平静地面对一切。
  一直以来,总以为自己很坚毅,也很伟大。总以为自己就是故乡绵延起伏的山脉的一部分,写满刚劲和傲岸。而当某一个夜虫也突然停止了浅唱低吟的时刻,轻抚生命中无限温柔的部分,才蓦地发现,铁打的汉子,也会有流泪的冲动。只是有的人,泪水流成了忧伤,有的人,则把泪水化作了沉默的刚强。所以我很喜欢树,也很喜欢石头。在风中,在雨中,它们从不轻言痛苦。就连那最深的爱和恨,也只在血管里无声地奔流。
  也许人生只是一个经受磨砺与锻打的过程,幸福则是我们永远痛苦的渴望。于是,我近乎残酷地学习和工作着。只有把自己置身于无比沉重的劳动中,我才能感受到活着是多么的有滋有味。在吉首大学如画的校园里,那个瘦小的忙碌而孤单的身影,因为梦想而饱含着年轻的激情。
  我是朴素美的崇拜者。我热爱简单。我不问明天是辉煌还是黯淡,就那样提着一首小诗,坚定而默默地把脚交给道路。我以农民的儿子的姿态,土里土气地阔步行走在人世间。我从不奢望太阳的注目,月亮的青睐。任何时候,我都只想骄傲地说一声——我是我自己的风景!
  初恋是一只美丽的小纸船,总在我们脸红心跳的欢呼中起航,在我们的无限痛惜中,沉入时间的河床……
  初恋是一只美丽的小纸船
  上初中时,她意外地收到乡下老家一所学校一位男孩的来信。
  信很普通,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但在她心里,却掀起了一股轩然大波,毕竟,她还是第一次收到男孩子的信。
  她认认真真地回了信。
  他们很快成了一对要好的朋友,信儿一封接着一封。
  她感到幸福,为自己终于拥有了一个可以无话不谈的知已。生活上不如意,他的笔能够神奇地替她把烦忧轻轻删去;学习上受了挫,他热情的话语能够奇迹般地使她获得振作的力量。当然,一旦有了什么激动的开心的事情,她也总不忘在第一时间写信告诉他,让他与自己一同分享……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大众文艺出版社
第1节:嘲讽的力量第2节:不是不可能第3节: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第4节:做自己的伯乐第5节:珍藏感动第6节:隐居湘西
第7节:自己的风景(1)第8节:自己的风景(2)第9节:给自己一杯忘情水
第10节:走过坎坷第11节:信任第12节:惯性亲情
第13节:拼搏与征服(1)第14节:拼搏与征服(2)第15节:拼搏与征服(3)
第16节:绝望向左,希望向右第17节:想唱就唱(1)第18节:想唱就唱(2)
第19节:想唱就唱(3)第20节:甜蜜与苦涩(1)第21节:甜蜜与苦涩(2)
第22节:过年(1)第23节:过年(2)第24节:过年(3)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