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弘道悟语   》 第7节:宠辱不惊(1)      钱弘道 Qian Hongdao

  宠辱不惊
  近数月,我常回南天目书院或雁荡山中整理旧日文稿,因此留连于山水之间。天地广阔,读书人何必将自己禁锢于城中狭小的书屋里呢?读书人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关爱自己的身心,不必像商场、权力场中人一样使劲往热闹中挤。习静觉日长,逐忙觉日短,热闹中奔驰常常无益,清闲中滋味往往最长。春听鸟啼,夏听蝉鸣,冬听雪落,不虚此生。
  古人今人之病,我皆有。我未见不病之人。区别只在病尚可救和病入膏肓耳。病若可救,全在自救。世人之苦,除天灾人祸不可抗力以外,多因过于钻牛角尖之故。牛角尖何其弯,何其小,不顾一切钻将进去,进不得,退不得,其苦当然莫可名状。此时,退毕竟尚有余地,不要恋战,静静地徐徐地退出,你方知牛角尖之外,天地可容尽天下万物。此时,你会嘲笑自己愚;此时,你会庆幸自己醒悟及时。古人有言,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
  读书人大概都沾染一点酸劲。这种酸劲源于矛盾心态,源于缺少一种宠辱不惊、进退自如的胸怀。读书万卷,但无机会一展抱负,效力天下,易生酸劲;矛盾心态是指,既想浮五湖、戏沧洲,又眷恋虚名虚利,因而进退两难,也易生酸劲。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通病。像李白这样才华横溢,"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的人物也不能例外。李白喜欢称道的历史人物,如傅说、吕尚、管仲、范蠡、乐毅、鲁仲连、信陵君、张良、韩信、诸葛亮、谢安等,都是所谓安国定邦的风云人物。唐玄宗征召李白入京时,李白写诗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然而进京后却被委以翰林待诏的虚职,英雄终无用武之地。于是便生出置身云天林壑的念头来:"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李白未等"功成"便被"赐金还乡",被玄宗下了逐客令,去当严子陵或者谢康乐去了。李白的性格是很矛盾的,既有浮云富贵、粪土王侯的气概,又免不了眷恋朝廷、留恋宫廷生活的俗情。当然,李白在政治上的失败,主要的并不在于他的矛盾性格,而在昏君主政,奸臣当道。李白是有鲜明性格的读书人,要想被朝廷重用,在政治上有一番大作为,简直是妄想。唐玄宗中年以后迷信神仙符箓,专意渔色享受,奸相李林甫排斥杀害有骨气的读书人,以至有远见的人,都不安于位或洁身退隐。如李白的推荐者吴筠和贺知章,都比李白早离开了长安。"酒中八仙"之一、左相李适之,遭李林甫排挤被贬,直至被迫自杀。宦官头子高力士以脱靴为耻,挑拨杨玉环,诬说李白"以赵飞燕比妃子,是贱之甚矣!"致使李白失去了杨玉环的欢心,杨玉环曾三次阻挠唐玄宗授李白以官职。李白显然有读书人的酸劲,但他的酸劲是屈原式的,对于朝廷的昏庸还敢于批评,这已经很难得。李白的一生是个悲剧,"兼济"未成功,"独善"也不见正果。李白的病根正在于不能做到宠辱不惊、进退从容。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节:序第2节:人生大事(1)第3节:人生大事(2)
第4节:山中一日(1)第5节:山中一日(2)第6节:山中一日(3)
第7节:宠辱不惊(1)第8节:宠辱不惊(2)第9节:人非机器(1)
第10节:人非机器(2)第11节:江南的雪(1)第12节:江南的雪(2)
第13节:江南的雪(3)第14节:故乡的雨第15节:风雨春秋(1)
第16节:风雨春秋(2)第17节:风雨春秋(3)第18节:风雨春秋(4)
第19节:重新读书(1)第20节:重新读书(2)第21节:弘道书院(1)
第22节:弘道书院(2)第23节:弘道书院(3)第24节:弘道书院(4)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