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弘道悟語 》
第7節:寵辱不驚(1)
錢弘道 Qian Hongdao
寵辱不驚
近數月,我常回南天目書院或雁蕩山中整理舊日文稿,因此留連於山水之間。天地廣阔,讀書人何必將自己禁錮於城中狹小的書屋裏呢?讀書人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來關愛自己的身心,不必像商場、權力場中人一樣使勁往熱鬧中擠。習靜覺日長,逐忙覺日短,熱鬧中奔馳常常無益,清閑中滋味往往最長。春聽鳥啼,夏聽蟬鳴,鼕聽雪落,不虛此生。
古人今人之病,我皆有。我未見不病之人。區別衹在病尚可救和病入膏肓耳。病若可救,全在自救。世人之苦,除天災人禍不可抗力以外,多因過於鑽牛角尖之故。牛角尖何其彎,何其小,不顧一切鑽將進去,進不得,退不得,其苦當然莫可名狀。此時,退畢竟尚有餘地,不要戀戰,靜靜地徐徐地退出,你方知牛角尖之外,天地可容盡天下萬物。此時,你會嘲笑自己愚;此時,你會慶幸自己醒悟及時。古人有言,人生待足何時足,未老得閑始是閑。
讀書人大概都沾染一點酸勁。這種酸勁源於矛盾心態,源於缺少一種寵辱不驚、進退自如的胸懷。讀書萬卷,但無機會一展抱負,效力天下,易生酸勁;矛盾心態是指,既想浮五湖、戲滄洲,又眷戀虛名虛利,因而進退兩難,也易生酸勁。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通病。像李白這樣才華橫溢,"神氣高朗,軒軒然若霞舉"的人物也不能例外。李白喜歡稱道的歷史人物,如傅說、呂尚、管仲、范蠡、樂毅、魯仲連、信陵君、張良、韓信、諸葛亮、謝安等,都是所謂安國定邦的風雲人物。唐玄宗徵召李白入京時,李白寫詩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然而進京後卻被委以翰林待詔的虛職,英雄終無用武之地。於是便生出置身雲天林壑的念頭來:"嚴光桐廬溪,謝客臨海嶠。功成謝人間,從此一投釣。"李白未等"功成"便被"賜金還鄉",被玄宗下了逐客令,去當嚴子陵或者謝康樂去了。李白的性格是很矛盾的,既有浮雲富貴、糞土王侯的氣概,又免不了眷戀朝廷、留戀宮廷生活的俗情。當然,李白在政治上的失敗,主要的並不在於他的矛盾性格,而在昏君主政,姦臣當道。李白是有鮮明性格的讀書人,要想被朝廷重用,在政治上有一番大作為,簡直是妄想。唐玄宗中年以後迷信神仙符籙,專意漁色享受,姦相李林甫排斥殺害有骨氣的讀書人,以至有遠見的人,都不安於位或潔身退隱。如李白的推薦者吳筠和賀知章,都比李白早離開了長安。"酒中八仙"之一、左相李適之,遭李林甫排擠被貶,直至被迫自殺。宦官頭子高力士以脫靴為恥,挑撥楊玉環,誣說李白"以趙飛燕比妃子,是賤之甚矣!"致使李白失去了楊玉環的歡心,楊玉環曾三次阻撓唐玄宗授李白以官職。李白顯然有讀書人的酸勁,但他的酸勁是屈原式的,對於朝廷的昏庸還敢於批評,這已經很難得。李白的一生是個悲劇,"兼濟"未成功,"獨善"也不見正果。李白的病根正在於不能做到寵辱不驚、進退從容。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
|
第1節:序 | 第2節:人生大事(1) | 第3節:人生大事(2) | 第4節:山中一日(1) | 第5節:山中一日(2) | 第6節:山中一日(3) | 第7節:寵辱不驚(1) | 第8節:寵辱不驚(2) | 第9節:人非機器(1) | 第10節:人非機器(2) | 第11節:江南的雪(1) | 第12節:江南的雪(2) | 第13節:江南的雪(3) | 第14節:故鄉的雨 | 第15節:風雨春秋(1) | 第16節:風雨春秋(2) | 第17節:風雨春秋(3) | 第18節:風雨春秋(4) | 第19節:重新讀書(1) | 第20節:重新讀書(2) | 第21節:弘道書院(1) | 第22節:弘道書院(2) | 第23節:弘道書院(3) | 第24節:弘道書院(4)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