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藝術人生:超越平凡的人生藝術   》 第7節:《摔三弦》一舉成名      王崢 Wang Zheng    朱軍 Zhu Jun

  2002年3月4日晚,趙本山走進了《藝術人生》的錄製現場。這是他成名以後第一次徹徹底底地回顧走過的路,也是第一次毫無保留地說出辛酸往事和歡樂生活。
  激情現場
  老傢在蓮花村
  朱軍:親愛的觀衆朋友們大傢好,非常感謝您在百忙當中來到《藝術人生》的演播現場。今天來到《藝術人生》做客的這位嘉賓來自一個大城市,雖然他在成名之後去了很多國傢,但是他依然忘不了那座大城市,遼寧省的鐵嶺市。我們掌聲請出鐵嶺民間藝術團的演員趙本山。(熱烈的掌聲)大傢都是從你的小品當中認識你的,觀衆朋友中瞭解你的過去的並不多,或者說真正瞭解你的並不多。是這樣嗎?
  趙本山:小報沒少登。(掌聲,笑聲)
  朱軍:小道消息不算數。我們都說人生有三大不幸,一是少年喪母,二是中年喪妻,三是老年喪子。據我所知,你好像生下來時間不長就攤上了一個。
  趙本山:這三件事我都攤過。
  朱軍:都攤過?我們先講第一件事。
  趙本山:5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我十幾歲的時候,父親犯了錯誤,上北大荒了。念書念到八年多,八年半吧,就到鄉裏的文藝宣傳隊去了。
  朱軍:我聽說你童年生活的那個村子衹有二十幾戶人傢。
  趙本山:24戶,104口人。
  朱軍:本山出生的地方說全了是遼寧省開原市蓮花鄉蓮花村石嘴溝六隊。(掌聲,笑聲)從瀋陽行車三個小時就到了開原市,從開原再走一段102國道就可以到達蓮花鄉,翻過山就是蓮花村了。對你的家乡和你周圍的人,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麽?
  趙本山:我有一個叔叔是盲人,他會拉二鬍,也會吹喇叭。我就跟他學,我們倆上井旁聲邊天天拉天天唱,就是尋找歡樂吧。這對我一生幫助最大。那時候上學別人帶飯我就帶苞米花,老師上課正講着就拿起來吃,經常幹這事。我的同桌就從傢裏給我帶飯,帶多少都剩半盒給我吃。有一次,他把我領到他們傢裏去了,就認了他媽做幹媽。我幹媽這個人,說心裏話挺偉大的,因為當時農村都不好過,他們傢有6個兒子,把我愣給排裏頭了。偶爾我實在餓極了就往那兒跑,吃一頓我再回來。現在我年年去接她她也不來,在農村過得挺好的。我那個時候就是盼過年,過年能吃頓肉。
  《摔三弦》一舉成名
  朱軍:在你生活當中,我覺得有一個人非常重要,就是你剛纔提到的盲二叔。
  趙本山:我跟他時間特別長,而且我們倆經常在一起唱,幾歲就開始一起唱二人轉。我確確實實跟我二叔身上學了很多。我對盲人的瞭解誰也比不過,我要演一個盲人的戲,誰也演不過我。盲人的心思很重,第一大特點是幹淨,沒事愛整理衣服和袖子。另外跟你說話的時候,用耳朵當嘴,把脖子探出來。
  朱軍:就是說,盲二叔應該是你藝術上的啓蒙老師。
  趙本山:算是。
  朱軍:憑着在家乡生活的積纍,憑着對生命的一種感悟,還有學到的一些能耐、一些本事,你從小學宣傳隊、中學宣傳隊到了公社宣傳隊。1982年對你來講好像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年份,在西風縣一舉成名,在那兒儼然是一個名人了。那時候演的是什麽角色?
  趙本山:《摔三弦》,演的是一個盲人。
  朱軍:那個時候戴那個帽子了嗎?
  趙本山:已經戴上了。(笑聲)
  朱軍:走路是不是盲二叔走路的那個樣子?
  趙本山:基本是一模一樣。我出國的時候都免檢過。他們都在站排,我就直接奔盲人那邊過去了,他們也讓我過。(掌聲,笑聲)
  朱軍:走盲人那個無障礙通道。
  趙本山:我覺得盲人在世界上都好使。(掌聲,笑聲)
  朱軍:1986年在你生命當中也是很關鍵的一年。那一年你終於實現了你的一個夢想,我們把它叫農轉非,終於變成城市戶口了,調到了縣劇團。當時是哪個縣劇團?
  趙本山:鐵嶺縣劇團。
  朱軍:後來一個全國有名的團到了鐵嶺。你們一個團的人,給二十幾個人演了一場。還記得嗎?
  趙本山:記得,是中央說唱團。說唱團到我們鐵嶺演出,鐵嶺市文化局就把我們這個團介紹給他們了。我們給他們演了一場。當時是薑昆當團長,薑昆老師把我的帶子帶回了中央臺,這樣中央臺纔可能知道我。我在這裏感謝他,還有馮鞏。我那陣子看着他們就跟看着皇上一樣,激動完了,照相的時候還哆嗦,笑都不會了。(掌聲,笑聲)
  朱軍:你既然是那樣一種心理狀態,為什麽還發揮得那麽好呢?
  趙本山:那陣子我已經找到了演出的自信。無論底下坐着誰,我都是那個演法。當時心情特別平淡,我們是小縣團,他們是中央說唱團,衹要人傢能捧捧場笑兩聲就足夠了。每一場演出我都能看出臺下主要坐的是什麽人,我什麽都不耽誤,根本沒進戲,但是別人瞅我可進戲了。這是我的演法,始終接收着觀衆的笑容和感覺,所以我的每一場演出都不一樣。我是一直這麽做的。
  朱軍:實時接到反饋以後,及時調整自己的演法。
  趙本山:我們必須把觀衆整樂了。(掌聲,笑聲)
  迷迷糊糊闖央視
  朱軍:後來就到中央臺來了。
  趙本山:突然就來了。
  朱軍:來的頭兩年,觀衆好像沒有在電視上見到你的作品。
  趙本山:剛開始能進中央臺就這幾個人,任何演員也都迷糊,你跟人笑都不知道咋笑。我上春節晚會還有一個過程。聽說都要送禮,我就從傢帶了十瓶茅臺,坐火車就來了。當時住的是梅地亞中心,送禮也找不着人,也拿不出手。後來我想送也白搭,就一天一瓶給喝了。到了第十一天,我就回去了。(掌聲,笑聲)
  朱軍:為什麽下不了决心去送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第1節:明星還原為普通人第2節:用文化引導娛樂第3節:我們尊敬直面歷史的老人第4節:發展再聚首品牌
第5節:朱軍訪談錄第6節:有責任心的男人第7節:《摔三弦》一舉成名第8節:迷迷糊糊闖央視
第9節:導演、製片人趙本山第10節:為什麽心情不好第11節:絶對幕後第12節:本期主人公陳凱歌導演
第13節:愧對父親第14節:第五代的黃土情結第15節:誠意電影和商業電影第16節:道具的背後
第17節:陳坤第18節:服務員的理想第19節:電影學院的好學生第20節:偶像是有責任的
第21節:憂鬱的背後第22節:五福臨門贈傅彪第23節:夫妻患難見真情第24節:真浪漫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