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子杂家 》 草木子 》
草木子卷之三下
叶子奇 She Ziji
杂制篇
○杂制篇
井田之法。非独为均田制禄而已。盖所以阴寓设险守国之意。故中原平衍。设立许多沟浍。许多阡陌。使车不得方其轨。骑不得骋其足也。岂非寓至险于大顺之中者乎。观晋郄克欲使齐人尽东其亩。以便戎车。吴玠在蜀。于天水军作地网。以阻金兵之骑。于此可以验之也。
兵法始于黄帝。而井田亦始于黄帝。
八阵图亦出于井田。公田即中军也。私田八家即八阵也。
历法。斗建。天行也。建除十二位是也。日辰。日行也。角亢二十八宿是也。斗顺天而西行。日逆天而东转。斗日互行。至复会于元。分之所以为一岁。故曰天周岁终。此历之大纲也。
历自上古黄帝以后。莫不随时考验。以与天合。故历法无数更之弊。及秦灭先世之术。置闰于岁终。古法殚废矣。由汉而下。以积年日法为推步之准。以至于今。夫天运流行而不息。欲以一定之法拘之。未有久而不差之理。差而必改。其势有不得不然者。乃命改造仪象。日测月验。以与天合。庶永终无弊。 【 元诏】
汉大初历。凡十九年七闰为一章。章者至朔分齐闰无余分也。二十七章五百一十三岁为一会。会者日月交会一终也。凡三会八十一章一千五百三十九岁为一统。闰朔并无余分。但非甲子岁首也。凡三统二百四十三章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至是闰朔并无余分。又值甲子岁首也。此扬子云拟之以作太玄也。唐大衍历亦以初年甲子日子时朔旦。冬至在岁次甲子之首。谓之至朔同日。第二十年为第二章首。复得至朔同日。然非甲子之先期夜半。乃是癸卯日卯时。第三十九年至朔同于癸未日午时。第五十八年为第四章首。至朔复同于癸亥日卯时。第七十七年至朔又复同于癸卯日子时。因其至朔同在夜半。与初年第一章同。遂以七十六年名一蔀。蔀者。蔽暗昧之时也。凡四章为一蔀。总二十蔀名曰一纪。计一千五百二十年必然至朔同于甲子日之先期夜半。但非甲子岁首耳。总三纪积四千五百六十年至朔同于甲子日之先期夜半。又甲子岁首。总会如初。名曰一元。此僧一行推之演大易也。历说虽多。不出此二家之术也。
定历名曰授时。取尧典敬授人时之义。
自古历多用一定之法。故未久而差。由不知天为动物。而岁亦略有差也。古历虽立差法。五十年差一度又太过。一百年差一度又不及。七十五年差一度。稍为近之。尚未精密。元朝以八十一年而差一度。算已往。减一算。算将来。加一算。始为精密。又随时以仪象。
历代立八尺之表。以量日景。故表短而晷景短。尺寸易以差。元朝立四丈之表。于二丈折中开窍。以量日景。故表长而晷景长。尺寸纵有毫杪之差则少矣。
元朝立简仪。为圆室一间。平置地盘二十四位于其下。屋背中间开一圆窍。以漏日光。可以不出户而知天运矣。
铜漏之外。又有灯漏沙漏。皆奇制也。
玲珑仪。镂星象于其体。就腹中仰以观之。此出色目人之制也。更有五更。更有五点。前后多寡相补。其数相齐。此可以见古人于小事亦有法也。
元熊朋来律论。黄钟流行。诸律本无间断也。算法之起。殆因律管有长短。此算家因律以命术。非律以命算也。犹之方田焉。田生五谷。岂知我为圭箕弧环。律和五声。岂知我为正变倍半。皆算家命之耳。故古之钟律者。以耳齐其声。后人不能。始假数以正其度。雅乐之不可兴。声音之不可传也。
黍命于律。不命于黍。吾于算法亦云。又谓空围九分。乃算家内周。非空中容九方分。律有半。吕有倍。使有半周倍用变。各有伦理。凡以羽翼蔡氏之书。非求异也。
讳法。自周以前无之。至周公立制。人生既冠。以字易名。及有爵者。死而定谥。则固以弥文矣。后世遵之。其法愈严。如始皇名政。改正月之正音征。至今不改。汉吕后讳雉。改雉名野鸡。人患痔者名野鸡疾。晋宣帝讳昭。改昭穆为招穆。至唐李贺父名晋肃。谓贺不当举进士犯其父。偏名为讳。昌黎韩文公至为作讳辨。宋有礼筵。名曰大排。凡所招亲宾。则先请其三代名讳。筵中倡优杂戏歌曲。皆逐一刊定回避。然后呈进。及入人家。皆先问父祖讳。然后接谈。冀无误犯。历代讳法之严如此。至于元朝。起自漠北。风俗浑厚质朴。并无所讳。君臣往往同名。后来虽有讳法之行。不过临文略缺点画而已。然亦不甚以为意也。初不害其为尊。以至士大夫间。此礼亦不甚讲。
历代多崇徽号襃美。多至十余言以上。皆后世群臣之导谀也。后世人谁诵之。初亦何益。如尧舜禹汤无谥。初不害其为有道之君。至周公旦始立谥法。谥其父兄为文为武。特止一字而已。当谥法之行。亦出于公。皆考行以定名。如幽厉无道。加谥以恶。虽孝子慈孙。百世犹不能改。何则。时以公也。及始皇奋其私智。一革谥法。谓子不可以议父。臣不可以议君。直以贤圣自居。何则。实出于私己也。汉谥尚少。亦死而定名。至唐而生加美谥。至字最多。至为无谓。元朝此等皆绝而不为。及死而始为之谥。亦止于一二字而已。初不掩其行之善恶是非。此亦可以为法也。自周立谥。至诸侯卿大夫皆有之。历世遵行。乃其常也。至元朝秦王太师潜行不轨。欲要誉于天下。以私钱十万锭。济怯怜口站户之乏。庚申帝下诏曰。有臣如此。宜极褒嘉。加以美称凡十四字。此又古之大臣所未有也。此又殆九锡之渐者乎。幸而未几事败身殒。此则权臣窃命。元朝之变例也。
历代送终之礼。至始皇为甚侈。至穷天下之力以崇山坟。至倾天下之财以满藏郭。至尽后宫之女以殉埋葬。坆土未干而国丘墟矣。其他如汉唐宋陵寝。埋殉货物亦多。如汉用即位之年上供钱帛之半。其后变乱。多遭发掘。形体暴露。非徒无益。盖有损焉。元朝官里。用梡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小大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送至其直北园寝之地深埋之。则用万马蹴平。俟草青方解严。则已漫同平坡。无复考志遗迹。岂复有发掘暴露之患哉。诚旷古所无之典也。夫葬以安遗体。遗体既安。多赀以殉。何益。
山呼。汉制也。自武帝祀嵩岳始。舞蹈。唐制也。自武后赐宋之问始。
尝读酉阳杂俎书。见其记汉礼。天子临朝。赞者云。天子为宰相起处则临轩送之。御史大夫将军此三公之官皆然。尚犹存此等体貌大臣之礼。汉遵秦君尊臣卑之制。尚未尽废。后世之待大臣。直奴仆耳。直牛羊尔。三代之时。天子当宁而立。以朝羣臣。未至。偃然以临其下。后世益以陵夷也。
历代累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朝加大成二字于其上。诏词略曰。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百王。师表万世者也。文亦精雅。
蝉冠朱衣。汉制也。幞头大袍。隋制也。今用蝉冠朱衣。方心曲领。玉佩朱履。是革隋而用汉也。此则公裳。
纱帽圆领。唐服也。仕者用之。巾笠襕衫。宋服也。巾环■〈衤巽〉领。金服也。帽子系腰。元服也。方巾圆领。明服也。庶民用之。
朝服。一品二品用犀玉带大团花紫罗袍。三品至五品用金带紫罗袍。六品七品用绯袍。八品九品用绿袍。皆以罗流。外授省札。则用袒褐。其幞头皂靴。自上至下皆同也。
官民皆带帽。其檐或圆。或前圆后方。或楼子。盖兜鍪之遗制也。其发或辫。或打纱练椎。庶民则椎髻。衣服贵者用浑金线为纳失失。或腰线绣通神襕。然上下均可服。等威不甚辨也。
伞盖。授宣者用褐罗。授敕者用青罗。
北人华靡之服。帽则金其顶。袄则线其腰。靴则鹅其顶。
元诏信州路龙虎山三十六代张天师朝京。锡以金印。封留国公。主领江南三山符箓道教事。真人吴闲闲为宗师留辇下。真人丘长春能烧金。佐世祖军国之用。以功封以金印。主全真教。其外又有白莲教。满摩教。回回教。头陀教。不合不通。各自有宗。
元太祖起龙朔。破大金。世祖得襄阳。平南宋。天下一统。取大易大哉干元之义。国号曰大元。取至哉坤元之义。年号曰至元。设经陈纪。以垂后世。立中书省以总庶务。立枢密院以掌兵要。立御史台以纠弹百司。世祖尝言。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此其立台之旨。历世遵其道不变。持国正论。谓之台纲。后世渐徇私情。谓非亲不举。非雠不弹。执此之论。反谓当然。而国论遂大不正矣。自庚申帝御极。太平王燕帖木儿为相。即用其弟买里古思为御史大夫。太平既败。继用秦王伯颜为相。即用其兄子脱脱为御史大夫。幸脱脱听其馆客吴行可之说。发其逆谋。秦王贬死。遂以功命脱脱为相。亦用其弟野先不花为御史大夫。及脱脱见贬。答麻矫诏鴆之。遂以答麻为相。即用其弟雪雪为御史大夫。当时国事已去矣。嗟乎。世祖设是官。本以防权奸胶固党与盘结之患。使之有所防范。击刺以正国势。及其末世。台省要任。乃皆萃于一门。殊失养猫捕鼠畜狗防奸之意。幸其才智短拙。谋不逮心。旋致败灭。向使莽操懿温之伦居之。元之为元。已不迨顺帝而后宗社为墟也。
元中台建于大都。西台建于陕西。南台建于建康。其余各道设廉访司。隶于三台。每岁巡历州县。纠察官吏。询求民瘼。
元朝建中台为御史大夫者。自陈缑山始。开科为状元。自张起岩始。缑山以德业举。起岩以人物举。
元朝一品衙门用三台金印。二品三品用两台银印。其余大小衙门印。虽大小不同。皆用铜。其印文皆用八思麻帝师所制蒙古字书。惟宣命之宝用玉。以玉筯篆文。此其异也。
元之宣敕皆用纸。一品至五品为宣。色以白。六品至九品为敕。色以赤。虽异乎古之诰敕用织绫。亦甚简古而费约。可尚也。
元君立。另设一帐房。极金碧之盛。名为斡耳朵。及崩即架阁起。新君立。复自作斡耳朵。
元朝后妃及大臣之正室。皆带姑姑衣大袍。其次即带皮帽。姑姑高圆二尺许。用红色罗盖。唐金步摇冠之遗制也。
元朝正后皆用雍吉剌氏。自太祖与其族帐设誓。同取天下。世用其女为后。犹契丹有国。世用萧氏为后也。自正后之下。复立两宫。其称亦曰二宫皇后三宫皇后。三日一轮。幸即书宣以召之。苟有子则为验。遵大金之遗制也。与赵宋之法不同。宋后宫无三日之制。但遇幸者皆内朝之。时则所幸者具礼服谢恩。掌宫者即书其姓名。他日有子以为验。
北人女使。必得高丽女孩童。家僮。必得黑厮。不如此谓之不成仕宦。元为札剌儿氏。太祖与雍吉剌氏同取天下。约曰。我男长为帝。汝女长为后。
元朝人死。致祭曰烧饭。其大祭则烧马。
元世祖既一天下。问刘太保曰。今之定都。惟上都大都耳。两处何为最佳。刘曰。上都国祚短。民风淳。大都国祚长。民风淫。遂定都燕之计。
元分天下为十一省二十三道。每州皆为路。在内为中书省。在外为行中书省。按历代疆理天下。三代分天下为九州或十二州。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汉分天下为十三部一百六郡。晋分天下为十五道。唐十道。宋分天下为四京三十三路。此其大略也。
元路州县各立长官曰达鲁花赤。掌印信。以总一府一县之治。判署则用正官。在府则总管。在县则县尹。达鲁花犹华言荷包上压口捺子也。亦由古言总辖之比。
元各路立万户府。各县立千户。所以压镇各处。其所部之军。每岁第迁口粮。府县关支。而各道以宣慰司元帅总之。
元世祖定天下之刑。笞杖徒流绞五等。笞杖罪既定。曰天饶他一下。地饶他一下。我饶他一下。自是合笞五十。止笞四十七。合杖一百十。止杖一百七。天下死囚。审谳已定。亦不加刑。皆老死于囹圄。自后惟秦王伯颜出天下囚始一加刑。故七八十年之中。老稚不曾睹斩戮。及见一死人头。辄相惊骇。可谓胜残去杀。黎元在海涵春育之中矣。
元惠民有局。养济有院。重囚有粮。皆仁政也。
元自世祖以来。凡遇天寿圣节。天下郡县立山棚。百戏迎引。大开宴贺。至庚申帝当诞日。禁天下屠宰。不宴贺。虑其多杀以烦民也。
元世祖定大兴府为大都。开平府为上都。每年四月。迤北草青。则驾幸上都以避暑。颁赐于其宗戚。马亦就水草。八月草将枯。则驾回大都。自后官里岁以为常。车驾虽每岁往来于两都间。他无巡狩之事。山岳河海。惟遣使致祭。别无封禅繁缛之礼。欲以震耀古今。然亦莫掩其盛也。
元西域胡僧八思麻。知纬候。佐世祖定天下。制蒙古字书。以七音为本。特定一代之文。封为帝师。诏尊之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西方佛子。大元帝师。卒葬于京。其墓上天雨宝花。令天下郡国皆立帝师殿。其制一同文庙。呜呼谬哉。
元朝行移文字。其正书则自前而后。蒙古书则自后而前。畏吾儿字则横书。别立译史。
乐则郊祀天地。祭宗庙。祀先圣。大朝会用雅乐。盖宋徽宗所制大晟乐也。曲宴用细乐胡乐。驾行。前部用胡乐。驾前用清乐大乐。其部队遵依金制。驾后用马军。栲栲队。其俗有十六天魔舞。盖以朱缨盛饬美女十六人。为佛菩萨相而舞。
惟郊天则修大驾而用辇。其余巡行两都。多用毡车。散乐则立教坊司。掌天下妓乐。有驾前承应杂戏飞竿走索踢弄藏木厌等伎。
元世祖中统至元间立钞法。以至元宝为母。中统交为子。子母相推而行。中统二贯准至元二百文。一贯准至元一百文。行之四五十年。中统以费工本多。寻不印行。独至元钞法通行。用以权百货轻重。民甚便之。至正间。丞相脱脱当承平无事。入邪臣贾鲁之说。欲有所建立。以求名于后世。别立至正交钞。料既窳恶易败。难以倒换。遂涩滞不行。及兵乱。国用不足。多印钞以贾兵。钞贱物贵。无所于授。其法遂废。呜呼。盖尝考之。非其法之不善也。由后世变通不得其术也。元之钞法。即周汉之质剂。唐之钱引。宋之交会。金之交钞。当其盛时。皆用钞以权钱。及当衰叔。财货不足。止广造楮币以为费。楮币不足以权变。百货遂涩而不行。职此之由也。必也欲立钞法。须使钱货为之本。如盐之有引。茶之有引。引至则茶盐立得。使钞法如此。乌有不行之患哉。当今变法。宜于府县各立钱库。贮钱若干。置钞准钱引之制。如张咏四川行交子之比。使富室主之。引至钱出。引出钱入。以钱为母。以引为子。子母相权。以制天下百货。出之于货轻之时。收之于货重之日。权衡轻重。与时宜之。未有不可行之理也。譬之池水所入之沟。与所出之沟相等。则一池之水。动荡流通。而血脉常活也。借使所入之沟虽通。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动。惟有涨满浸淫。而有滥觞之患矣。此其理也。当时不知。徒知严刑驱穷民以必行。所以刑愈严而钞愈不行。此元之所以卒于无术而亡也。
又如富人粜谷以给批。行批得谷。其批行矣。贫人给批以无谷。批乃虚文。又何以行之哉。
元朝止行钞法而不铸钱。独至大官里行至大二等钱。当五以蒙古字书。小钱以楷书。及至正官里脱脱为相。立宝泉提举司。铸至正钱。直世道变。寻亦罢铸。参较改正。至今百有余年。略无讹舛。其法诚为不刊之典。
元朝至元宝钞凡十等。一十文为半钱。二十文为一钱。三十文为一钱半。五十文为二钱半。一百文为五钱。二百文为一贯。三百文为一贯五钱。五百文为二贯五钱。一贯为五两。二贯为十两。五个一贯为半锭。五个二贯为一锭。
元世祖立盐法。濒海州郡立场。差官主治。差盐亭户丁煮盐。至十月结场住煎。及额而止。盐商于各省府运司买引。就各处盐场支盐。后盐积而不售。均派户口收买。令其入钱县官收市。其中贫富不等。皆令入钱。胥吏并缘为奸。民甚苦之。嗷然皆言其不便。事寻罢。复命富商收市。尝考历世盐法。在夏禹时惟止入贡。至齐管仲始煮盐以富国。及汉武始立榷法。为牢盆之制。自是历代皆踵行之。计其利。于军国之费略于其半。唐宋及元因之。有加无瘳。大抵率由养兵多而资费广。故不能革也。
元朝于江西及湖广立提举司。使之产茶路分卖引。照茶以行。批验所验引无弊。即放行。至卖处收税。
御茶则建宁茶山别造以贡。谓之啖山茶。山下有泉一穴。遇造茶则出。造茶毕即竭矣。比之宋朝蔡京所制龙凤团。费则约矣。民间止用江西末茶。各处叶茶。
元海运自朱清张瑄始。岁运江淮米三百余万石。以给元京。四五月南风至起运。得便风十数日即抵直沽交卸。朝廷以二人之功。立海运万户府以官之。赐钞印。听其自印。钞色比官造加黑。印朱加红。富既埒国。虑其为变。以法诛之。而海运自后岁以为常。及张九四据有浙西。而海道又有方国珍。运道遂梗。而国已不国矣。
传命。陆有马站。水有水站。州县凡十里立一铺。大事则遣使驰驿。起船马有札子。小事文书。以铺兵传送。
法酒。用器烧酒之精液取之。名曰哈剌基。酒极醲烈。其清如水。盖酒露也。每岁于冀宁等路造葡萄酒。八月至大行山中。辨其真伪。真者不冰。倾之则流注。伪者杂水即冰凌而腹坚矣。其久藏者。中有一块。虽极寒。其余皆冰而此不冰。盖葡萄酒之精液也。饮之则令人透液而死。二三年宿葡萄酒。饮之有大毒。亦令人死。此皆元朝之法酒。古无有也。
北人茶饭重开割。其所佩小篦刀。用镔铁定铁造之。价贵于金。实为犀利。王公贵人皆佩之。
筵席则排桌五蔬五果五按酒。置壶瓶台盏马盂于别桌。于两楹之间。把盏则三跪。谓举盏至尊者。前半跪。退三步。执台全跪。俟尊者饮毕。起。进前接盏。又半跪。平交则平礼。尊者赐卑者。进接盏半跪。退三步全跪饮。其尊者从人相齐同跪。接盏退。盏不敢复还尊者。汤食非五则七。割挈设而散。酒行无算。
挈设盖茶饭中之体荐也。胡语言挈设。上宾则用羊背皮马背皮之类。其余宾用前手后手之类。或鹅则用胸于上宾。余宾多寡随分。
北方有诈马筵席最具筵之盛也。诸王公贵戚子弟。竞以衣马华侈相高。
豆腐始于汉。淮南王刘安之术也。饮茶始于唐。陆羽着为经也。糖霜始于宋。自蜀遂宁州入贡宣和始。葡萄酒答剌吉酒自元朝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自序 | 草木子卷之一上 | 草木子卷之一下 | 草木子卷之二上 | 草木子卷之二下 | 草木子卷之三上 | 草木子卷之三下 | 草木子卷之四上 | 草木子卷之四下 | 附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