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千古中醫故事 》
扁鵲之謎(2)
孫立群 Sun Liqun
王立群 Wang Liqun
關於“六不治”,許多研究扁鵲的論著都認為是扁鵲的思想和主張,甚至認為有現實意義而予以肯定。對此,我有一些不同意見,提出來和大傢討論。
第一,從《史記》行文看,不像是扁鵲的話,因為沒有“扁鵲曰”這樣的字眼,倒像是司馬遷個人的議論。在“六不治”前面還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意思是,人們擔憂的是疾病太多,醫生憂慮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這話也看不出是誰說的。
第二,作為大夫,“六不治”有的不太合理。我們分析一下:
一不治,“驕恣不論於理”,就是說蠻橫不講理。的確,無論古今,社會上肯定有這樣的人,但畢竟是極少數。他們不講理,有的是無知,有的則因得病難受,脾氣不好,作為醫生應做細緻耐心的解釋工作,使他們改變態度,心平氣和,而不應簡單地拒之門外,不予治療。當然,對極其蠻橫者除外。
二不治,“輕身重財”,這是指輕視身體,看重錢財的人。這類病人也屬少數,古往今來,下層老百姓不是有錢不看病,而是因為窮看不起病,要是有錢,誰不願意治病?得了病,吃不下,喝不下,錢還有何用?這個道理一般人都明白。無論古代還是現代,老百姓往往不是財迷,而是因為窮,看不起病。作為醫生應該嚮病人講清錢與身體的關係,同時盡可能用便宜一點的藥,讓病人承受得起,使病人與其配合,解除病痛。如果一見病人捨不得花錢就不給治了,這不太合適,有違醫德。
三不治,“衣食不能適”,指衣着飲食不能適當調節。如穿得少凍着了,吃得多傷了腸胃,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難免的現象,現在到醫院看病的人大部分都是衣食不適者,對這些病人哪能不治呢?如果連這都不治,那醫院幹脆關門算了!
四不治,“陰陽並,髒氣不定”,指體內氣血錯亂、五髒功能不正常,髒腑功能嚴重衰竭的人。從醫學上講,這種病人比第三種——“衣食不能適”嚴重,但仍屬於可治療範圍。從醫學常識看,陰陽的相對平衡是健康的表現,而患病的主要原因是陰陽平衡被打亂。從中醫講,治療的根本原則就是調整陰陽,補其不足,瀉其有餘,恢復陰陽的相對平衡,恢復身體健康。
五不治,“形羸不能服藥”,這是指身體虛弱病情嚴重的人。在當時,治病主要靠吃藥,一旦體弱吃不下去藥,確實危險。但還可用針灸等辦法,扁鵲實際也是這樣做的,所以也不能說不治。
六不治,“信巫不信醫”,在“六不治”原則中就這一條較為有理。一旦遇到此類病人,又不聽勸阻,衹好由他自理。這個原則在巫醫不分的古代有利於醫學的發展。在當今,信巫醫、巫術的畢竟是少數人,對他們,衹要找上門來要求治病,就要予以治療,除非他說什麽也不讓治,對這樣頑固的人衹能是後果自負——不治。
依據以上分析,應該說除了第一和第六,對那些頑固堅持者可以不予治療外,其他四條,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是應該治療的。
綜上所述,我認為“六不治”不是扁鵲主張,因為它不符合扁鵲的行醫實踐,扁鵲有同情心,他不會對病人坐視不管的。這段話可能是司馬遷在講完了扁鵲的故事之後,發表的個人感慨。
扁鵲是中醫史上一位承前啓後的醫學家,為傳統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被後世的醫生尊為祖師。自古醫藥是一傢,但凡中醫名傢對中草藥都是十分精通的。因此,民間流傳着許多大醫藥學家與中草藥的故事,扁鵲發現牛黃①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那麽,這其中的過程究竟是怎樣的?牛黃真的是扁鵲發現的嗎?
大傢都知道,牛黃是重要的中藥材。以牛黃配置的成藥非常之多,幾乎每個人都吃過。但牛黃怎樣被發現的?據說是扁鵲發現的。
據說有一天,扁鵲正從藥罐中取出炮製好的青礞石②,準備為一位名叫陽文的鄰居治療中風偏癱。這時,門外傳來一陣喧鬧聲,扁鵲一打聽,原來是陽文傢中養的一頭十幾年的老黃牛,不知何故,近來日見消瘦,以致不能耕作,陽文的兒子陽寶一看牛沒用了,就請人把牛宰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診病聖手(1) | 診病聖手(2) | 診病聖手(3) | 診病聖手(4) | 診病聖手(5) | 扁鵲之謎(1) | 扁鵲之謎(2) | 扁鵲之謎(3) | 扁鵲之謎(4) | 附錄(1) | 神醫傳奇(1) | 神醫傳奇(2) | 神醫傳奇(3) | 神醫傳奇(4) | 華佗之死(1) | 華佗之死(2) | 華佗之死(3) | 華佗之死(4) | 附錄 | 醫聖之路(1) | 醫聖之路(2) | 醫聖之路(3) | 醫聖之路(4) | 醫聖之路(5)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