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论语今注今译 》
卷一 学而(3)
王云五 Wang Yunwu
毛子水 Mao Zishui
孔子说:“治理一个能出千辆兵车的国家,对事要毫不苟且而对人民要有信用,节省自己的用度而尽力爱护人民,役使人民要在最适当的时候。”
子曰:“弟子①,入则孝,出则弟②,谨而信③,泛爱众而亲仁④。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⑤。”
[今注]
①“弟子”二字通常有两种意义:(1)对于长辈,指年龄幼少,为人子为人弟的人讲;(2)对于师长,指受业的“门人”(学生)讲。
②弟,音悌。
③谨,谨慎;信,诚信。
④泛,普遍。这里的“仁”,是指“仁人”讲的。
⑤文,本是一切文字的通称;这里的“文”,指书本言。(在孔子的时候,一个士人所读的书籍,诗(经)和书(经)为最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为“除了学习德行以外,余事便是读书。”(孔子并不是说,学者须先把孝弟等事做好以后,再用余力去学书本上的知识;孔子是说,学者于学习孝、弟、谨、信、爱众、亲仁这些德行以外,又用力于书本上的知识。)实在,躬行学文,两不相妨;修习先后,难以执一。“余力”的话,读者不可以词害意;孔子似只是要说明学者不可因读书而忘却躬行“孝弟……亲仁”的德行。
[今译]
孔子说:“做一个学生,在家应当孝顺父母,出外应当恭敬尊长,做事谨慎而说话诚信,普遍地爱众人而特别亲近仁人。在学习这些德行以外,又用力于读书。”
子夏曰①:“贤贤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③;事君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⑤!”
[今注]
①《仲尼弟子列传》:“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
②宋翔凤《论语说义》以“贤贤易色”为“明夫妇之伦”,可备一说。刘疏:“汉书李寻传引此文;颜师古注:易色,轻略于色,不贵之也。”易,音以豉切。(变易的易,以益切,注中例不音。)
③竭,是竭尽的意思;竭力,即尽力。
④孔曰:“尽忠节不爱其身。”按:子张篇:“士,见危致命。”致身,意同“致命”。
⑤按:子夏申明学莫先于德行的意义,所以编《论语》的人把这章次于“弟子入则孝”章的后面。
[今译]
子夏说:“娶妻能够贵德而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尽心力;服侍君上,能不爱生命;和朋友交往,诚信不欺。这样的人,虽说没有读过什么书,我也把他当做读过书的!”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①,学则不固②。主忠信③,无友不如己者④,过则勿惮改⑤。”
[今注]
①重,是庄重的意思。威,是威严的意思。
②集解:“孔曰,固,蔽也。一曰,言人不能敦重,既无威严,学又不能坚固识其义理。”按:集解所记两说,从文理上讲,似以前一说为较合。孔氏解“固”为蔽,意为,人能学问,则知识广博而心思不固蔽。但学者多有从后一说的,如宋代朱熹即是。
③毛奇龄和江声都以为“主忠信”以下,当别为一章。《广雅释诂·三》:“主,守也。”“主忠信”:守住忠信的道理。
④“无”,古多借用为“毋”,毋是禁止的词,等于现代的“不要”。这句话,读者多有认为不合理的。刘疏解释说:“不如己者,即不仁之人。”这个讲法,似可使读者消失一些疑虑。孔子曾告诉子贡为仁的方法:“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不仁的人,必不能帮助我们为仁,所以不可以交。孔子这句话,乃是从一个人自己进德修业的观点讲的。就平常处世的道理讲,我们对所认识的人,就算他的德行学问不及我们,我们也应该和他为友以诱他向善。这样的交“不如己”的朋友,非特是孔子所不禁,当亦是孔子所赞许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
【资料来源】重庆出版社 |
|
|
编纂古籍今注今译序 | 《论语今注今译》新版序 | 自序 | 《论语今注今译》凡例 | 卷一 学而(1) | 卷一 学而(2) | 卷一 学而(3) | 卷一 学而(4) | 卷一 学而(5) | 卷二 为政(1) | 卷二 为政(2) | 卷二 为政(3) | 卷二 为政(4) | 卷二 为政(5) | 卷二 为政(6) | 卷三 八佾(1) | 卷三 八佾(2) | 卷三 八佾(3) | 卷三 八佾(4) | 卷三 八佾(5) | 卷三 八佾(6) | 卷三 八佾(7) | 卷四 里仁(1) | 卷四 里仁(2)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