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老殘遊記   》 第七回 藉箸代籌一縣策 納楹閑訪百城書      劉鶚 Liu E

  話說老殘與申東造議論玉賢正為有纔,亟於做官,所以喪天害理,至於如此,彼此嘆息一會。東造道:“正是。我昨日說有要事與先生密商,就是為此。先生想,此公殘忍至於此極,兄弟不幸,偏又在他屬下。依他做,實在不忍;不依他做,又實無良法。先生閱歷最多,所謂‘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必有良策,其何以教我?”老殘道:“知難則易者至矣。閣下既不恥下問,弟先須請教宗旨何如。若求在上官面上討好,做得烈烈轟轟,有聲有色,則衹有依玉公辦法,所謂逼民為盜也;若要顧念‘父母官’三字,求為民除害,亦有化盜為民之法。若官階稍大,轄境稍寬,略為易辦;若止一縣之事,缺分又苦,未免稍形棘手,然亦非不能也。”
  東造道:“自然以為民除害為主。果能使地方安靜,雖無不次之遷,要亦不至於凍餒。‘子孫飯,吃他做什麽呢!但是缺分太苦,前任養小隊五十名,盜案仍是疊出;加以虧空官款,因此罣誤去官。弟思如賠纍而地方安靜,尚可設法彌補;若俱不可得,算是為何事呢!”老殘道:“五十名小隊,所費誠然太多。以此缺論,能籌款若幹,便不致賠纍呢?”東造道:“不過千金,尚不吃重。”
  老殘道:“此事卻有個辦法。閣下一年籌一千二百金,卻不用管我如何辦法,我可以代畫一策,包你境內沒有一個盜案;倘有盜案,且可以包你頃刻便獲。閣下以為何如?”東造道:“能得先生去為我幫忙,我就百拜的感激了。”老殘道:“我無庸去,衹是教閣下個至良極美的法則。”東造道:“閣下不去,這法則誰能行呢?”老殘道:“正為薦一個行此法則的人。惟此人千萬不可怠慢。若怠慢此人,彼必立刻便去,去後禍必更烈。
  “此人姓劉,號仁甫,即是此地平陰縣人,傢在平陰縣西南桃花山裏面。其人少時,十四五歲在嵩山少林寺學拳棒。學了些時,覺得徒有虛名,無甚出奇緻勝處,於是奔走江湖,將近十年。在四川峨眉山上遇見了一個和尚,武功絶倫。他就拜他力師,學了一套‘太祖神拳”一套‘少祖神拳’。因請教這和尚,拳法從那裏得來的,和尚說係少林寺。他就大為驚訝,說:‘徒弟在少林寺四五年,見沒有一個出色拳法,師父從那一個學的呢?’那和尚道:‘這是少林寺的拳法,卻不從少林寺學來。現在少林寺裏的拳法,久已失傳了。你所學者太祖拳,就是達摩傳下來的;那少祖拳,就是神光傳下來的。當初傳下這個拳法來的時候,專為和尚們練習了這拳,身體可以結壯,精神可以悠久。若當朝山訪道的時候,單身走路,或遇虎豹,或遇強人,和尚傢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筋骨強壯,肌肉堅固,便可以忍耐凍餓。你想,行腳僧在荒山野壑裏,訪求高人古德,於“宿食”兩字,一定難以周全的,此太祖、少祖傳下拳法來的美意了。那知後來少林寺拳法出了名,外邊來學的日多,學出去的人,也有做強盜的,也有姦淫人傢婦女的,屢有所聞。因此,在現在這老和尚以前四五代上的個老和尚,就將這正經拳法收起不傳,衹用些“外面光”“不管事”的拳法敷衍門面而已。我這拳法係從漢中府裏一個古德學來的,若能認真修練,將來可以到得甘鳳池的位分。”
  “劉仁甫在四川住了三年,盡得其傳。當時正是粵匪擾亂的時候,他從四川出來,就在湘軍、淮軍營盤裏混過些時。因上兩軍,湘軍必須湖南人,淮軍必須安徽人,方有照應。若別省人,不過敷衍故事,得個把小保舉而已,大權萬不會有的。此公已保舉到個都司,軍務漸平。他也無心戀棧,遂回家乡,種了幾畝田,聊以度日,閑暇無事,在這齊、豫兩省隨便遊行。這兩省練武功的人,無不知他的名氣。他卻不肯傳授徒弟,若是深知這人一定安分的,他就教他幾手拳棒,也十分慎重的。所以這兩省有武藝的,全敵他不過,都俱怕他。若將此人延為上賓,將這每月一百兩交付此人,聽其如何應用。大約他衹要招十名小隊,供奔走之役,每人月餉六兩,其餘四十兩,供應往來豪傑酒水之資,也就夠了。
  “大概這河南、山東、直隸三省,及江蘇、安徽的兩個北半省,共為一局。此局內的強盜計分大小兩種:大盜係有頭領,有號令,有法律的,大概其中有本領的甚多;小盜則隨時隨地無賴之徒,及失業的頑民,胡亂搶劫,既無人幫助,又無槍火兵器,搶過之後,不是酗酒,便是賭博,最容易犯案的。譬如玉大尊所辦的人,大約十分中九分半是良民,半分是這些小盜。若論那些大盜,無論頭目人物,就是他們的羽翼,也不作興有一個被玉大尊捉着的呢。但是大盜卻容易相與,如京中保鏢的呢,無論十萬二十萬銀子,衹須一兩個人,便可保得一路無事。試問如此巨款,就聚了一二百強盜搶去,也很夠享用的,難道這一兩個鏢司務就敵得過他們嗎?衹因為大盜相傳有這個規矩,不作興害鏢局的。所以凡保鑲的車上,有他的字號,出門要叫個口號。這口號喊出,那大盜就覿面碰着,彼此打個招呼,也决不動手的。鏢局幾傢字號,大盜都知道的;大盜有幾處窩巢,鏢局也是知道的。倘若他的羽翼,到了有鏢局的所在,進門打過暗號,他們就知道是那一路的朋友,當時必須留着喝酒吃飯,臨行還要送他三二百個錢的盤川;若是大頭目,就須盡力應酬。這就叫做江湖上的規矩。
  “我方纔說這個劉仁甫,江湖都是大有名的。京城裏鏢局上請過他幾次,他都不肯去,情願埋名隱姓,做個農夫。若是此人來時,待以上賓之禮,仿佛貴縣開了一個保護木縣的鏢局。他無事時,在街上茶館飯店裏坐坐,這過往的人,凡是江湖上朋友,他到眼便知,隨便會幾個茶飯東道,不消十天半個月,各處大盜頭目就全曉得了,立刻便要傳出號令:某人立足之地,不許打攪的。每月所餘的那四十金就是給他做這個用處的。至於小盜,他本無門徑,隨意亂做,就近處,自有人來暗中報信,失主尚未來縣報案,他的手下人倒已先將盜犯獲住。若是稍遠的地方做了案子,沿路也有他們的朋友,替他暗中捕下去,無論走到何處,俱捉得到的。所以要十名小隊子,其實,衹要四五個應手的人已經足用了。那多餘的五六個人,為的是本縣轎子前頭擺擺威風,或者按差送差,跑信等事用的。”
  東造道:“如閣下所說,自然是極妙的法則。但是此人既不肯應鏢局之聘,若是兄弟衙署裏請他,恐怕也不肯來,如之何呢?”老殘道:“衹是你去請他,自然他不肯來的,所以我須詳詳細細寫封信去,並拿救一縣無辜良民的話打動他,自然他就肯來了。況他與我交情甚厚,我若勸他,一定肯的。因為我二十幾歲的時候,看天下將來一定有大亂,所以極力留心將纔,談兵的朋友頗多。此人當年在河南時,我們是莫逆之交,相約倘若國傢有用我輩的日子,凡我同人,俱要出來相助為理的。其時講輿地,講陣圖,講製造,講武功的,各樣朋友都有。此公便是講武功的巨擘。後來大傢都明白了:治天下的,又是一種人才,着是我輩所講所學,全是無用的。故爾各人都弄個謀生之道,混飯吃去,把這雄心便拋入東洋大海去了。雖如此說,然當時的交情義氣,斷不會敗壞的。所以我寫封信去,一定肯來的。”
  東造聽了,連連作揖道謝,說:“我自從挂牌委署斯缺,未嘗一夜安眠。今日得聞這番議論,如夢初醒,如病初愈,真是萬千之幸!但是這封信是派個何等樣人送去方妥呢?”老殘道:“必須有個親信朋友吃這一趟辛苦纔好。若隨便叫個差人送去,便有輕慢他的意思,他一定不肯出來,那就連我都要遭怪了。”東造連連說:“是的,是的。我這裏有個族弟,明天就到的,可以讓他去一趟。先生信幾時寫呢?就費心寫起來最好。”老殘道:“明日一天不出門。我此刻正寫一長函緻莊宮保,托姚雲翁轉呈,為細述玉太尊政績的,大約也要明天寫完;並此信一總寫起,我後天就要動身了。”東造問:“後天往那裏去?”老殘答說:“先往東昌府訪柳小惠傢的收藏,想看看他的宋、元板書,隨後即回濟南省城過年。再後的行蹤,連我自己也不知道了。今日夜已深了,可以睡罷。”立起身來。東造叫傢人:“打個手照,送鐵老爺回去。”
  揭起門簾來,衹見天地一色,那雪已下的混混沌沌價白,覺得照的眼睛發脹似的。那下的階雪已有了七八寸深,走不過去了。衹有這上房到大門口的一條路,常有人來往,所以不住的掃。那到廂房裏的一條路已看不出路影,同別處一樣的高了。東造叫人趕忙鏟出一條路來,讓老殘回房。推開門來,燈已滅了。上房送下一個燭臺,兩支紅燭,取火點起,再想寫信,那筆硯竟違抗萬分,不遵調度,衹好睡了。
  到了次日,雪雖已止,寒氣卻更甚於前。起來喊店傢秤了五斤木炭,生了一個大火盆,又叫買了幾張桑皮紙,把那破窗戶糊了。頃刻之間,房屋裏暖氣陽回,非昨日的氣象了。遂把硯池烘化,將昨日未曾寫完的信,詳細寫完封好,又將緻劉仁甫的信亦寫畢,一總送到上房,交東造收了,東造一面將緻姚雲翁的一函,加個馬封,送往驛站;一面將劉仁甫的一函,送人枕頭箱內。廚房也開了飯來。二人一同吃過,又復清談片時,衹見傢人來報:“二老爺同師爺們都到了,住在西邊店裏呢。洗完臉,就過來的。”
  停了一會,衹見門外來了一個不到四十歲模樣的人,尚未留須,穿了件舊寧綢二藍的大毛皮袍子,玄色長袖皮馬褂,蹬了一雙絨靴,已經被雪泥浸了幫子了,慌忙走進堂屋,先替乃兄作了個揖。東造就說:“這就是捨弟,號子平。”回過臉來說:“這是鐵補殘先生。”甲子平走近一步,作了個揖,說聲:“久仰的很!”東造便問:“吃過飯了沒有?”子平說:“纔到,洗了臉就過來的,吃飯不忙呢。”東造說:“分付廚房裏做二老爺的飯,”子平道:“可以不必。停一刻,還是同他們老夫子一塊吃罷。”傢人上來回說:“廚房裏已經分付,叫他們送一桌飯去,讓二老爺同師爺們吃呢。”那時又有一個傢人揭了門簾,拿了好幾個大紅全帖進來,老殘知道是師爺們來見東傢的,就趁勢走了。
  到了晚飯之後,申東造又將老殘請到上房裏,將那如何往桃花山訪劉仁甫的話對着子平詳細問了一遍。子平又問:“從那裏去最近?”老殘道:“從此地去怎樣走法,我卻不知道。昔年是從省城順黃河到平陰縣,出平陰縣嚮西南三十裏地,就到了山腳下了。進山就不能坐車,最好帶個小驢子:到那平坦的地方,就騎驢;稍微危險些,就下來走兩步。進山去有兩條大路。西峪裏走進有十幾裏的光景,有座關帝廟。那廟裏的道士與劉仁甫常相往來的。你到廟裏打聽,就知道詳細了。那山裏夫帝廟有兩處:集東一個,集西一個。這是集西的一個關帝廟。”申子平問得明白,遂各自歸房安歇去了。
  次日早起,老殘出去雇了一輛騾車,將行李裝好,候申東造上衙門去稟辭,他就將前晚送來的那件狐裘,加了一封信,交給店傢,說:“等申大老爺回店的時候,送上去。此刻不必送去,恐有舛錯。”店裏掌櫃的慌忙開了櫃房裏的木頭箱子,裝了進去,然後送老殘動身上車,徑往東昌府去了。
  無非是風餐露宿,兩三日工夫已到了東昌城內,找了一傢幹淨車店住下。當晚安置停妥,次日早飯後便往街上尋覓書店。尋了許久,始覓着一傢小小書店,三間門面,半邊賣紙張筆墨,半邊賣書。遂走到賣書這邊櫃臺外坐下,問問此地行銷是些什麽書籍。
  那掌櫃的道:“我們這東昌府,文風最著名的。所管十縣地方,俗名叫做‘十美圖’,無一縣不是傢傢富足,戶戶弦歌。所有這十縣用的書,皆是嚮小號來販。小號店在這裏,後邊還有棧房,還有作坊。許多書都是本店裏自雕板,不用到外路去販買的。你老貴姓,來此有何貴幹?”老殘道:“我姓鐵,來此訪個朋友的。你這裏可有舊書嗎?”掌櫃的道:“有,有,有。你老要什麽罷?我們這兒多着呢!”一面回過頭來指着書架子上白紙條兒數道:“你老瞧!這裏《崇辨堂墨選》、《目耕齋初二三集》。再古的還有那《八銘塾鈔》呢。這都是講正經學問的。要是講雜學的,還有《古唐詩合解》、《唐詩三百首》。再要高古點,還有《古文釋義》。還有一部寶貝書呢,叫做《性理精義》,這書看得懂的,可就了不得了!”
  老殘笑道:“這些書我都不要。”那掌櫃的道:“還有,還有。那邊是《陽宅三要》、《鬼撮腳》、《淵悔子平》,諸子百傢,我們小號都是全的。濟南省城,那是大地方,不用說,若要說黃河以北,就要算我們小號是第一傢大書店了。別的城池裏都沒有專門的書店,大半在雜貨鋪裏帶賣書。所有方圓二三百裏,學堂裏用的《三》、《百》、《千》、《千》、都是在小號裏販得去的,一年要銷上萬本呢。”老殘道:“貴處行銷這‘三百千千’,我到沒有見過。是部什麽書?怎樣銷得這們多呢?”掌櫃的道:“暖!別哄我罷!我看你老很文雅,不能連這個也不知道。這不是一部書,‘三’是《三字經》,‘百’是《百傢姓》,‘千’是《千字文》;那一個‘千’字呢,是《千傢詩》。這《千傢詩》還算一半是冷貨,一年不過銷百把部;其餘《三》、《百》、《千》,就銷的廣了。”
  老殘說:“難道《四書》《五經》都沒有人買嗎?”他說:“怎麽沒有人買呢,《四書》小號就有。《詩》、《書》、《易》三經也有。若是要《禮記》、《左傳》呢,我們也可以寫信到省城裏捎去。你老來訪朋友,是那一傢呢?”
  老殘道:“是個柳小惠傢。當年他老大爺做過我們的漕臺,聽說他傢收藏的書極多。他刻了一部書,名叫《納書楹》,都是宋、元板書。我想開一開眼界,不知道有法可以看得見嗎?”掌櫃的道:“柳傢是俺們這兒第一個大人傢,怎麽不知道呢!衹是這柳小惠柳大人早已去世,他們少爺叫柳鳳儀,是個兩榜,那一部的主事。聽說他傢書多的很,都是用大板箱裝着,衹怕有好幾百箱子呢,堆在個大樓上,永遠沒有人去問他。有近房柳三爺,是個秀纔,常到我們這裏來坐坐。我問過他:‘你們傢裏那些書是些甚麽寶貝?可叫我們聽聽罷咧。’他說:‘我也沒有看見過是甚麽樣子。’我說:‘難道就那麽收着不怕蛀蟲嗎?’”
  掌櫃的說到此處,衹見外面走進一個人來,拉了拉老殘,說:“趕緊回去罷,曹州府裏來的差人,急等着你老說話呢,快點走罷。”老殘聽了,說道:“你告訴他等着罷,我略停一刻就回去了。”那人道:“我在街上找了好半天了。俺掌櫃的着急的了不得,你老就早點回店罷。”老殘道:“不要緊的。你既找着了我,你就沒有錯兒了,你去罷。”
  店小二去後,書店掌櫃的看了看他去的遠了,慌忙低聲嚮老殘說道:“你老店裏行李值多少錢?此地有靠得住的朋友嗎?”老殘道:“我店裏行李也不值多錢,我此地亦無靠得住的朋友。你問這話是什麽意思呢?”掌櫃的道:“曹州府現是個玉大人。這人很惹不起的:無論你有理沒理,衹要他心裏覺得不錯,就上了站籠了。現在既是曹州府裏來的差人,恐怕不知是誰扳上你老了,我看是兇多吉少,不如趁此逃去罷。行李既不值多錢,就捨去了的好,還是性命要緊!”老殘道:“不怕的。他能拿我當強盜嗎?這事我很放心。”說着,點點頭,出了店門。
  街上迎面來了一輛小車,半邊裝行李,半邊坐人。老殘眼快,看見喊道:“那車上不是金二哥嗎?”即忙走上前去。那車上人也就跳下車來,定了定神,說道:“噯呀!這不是鐵二哥嗎?你怎樣到此地,來做什麽的?”老殘告訴了原委,就說:“你應該打尖了,就到我住的店裏去坐坐談談罷。你從那裏來?往那裏去?”那人道:“這是甚麽時候,我已打過尖了,今天還要趕路程呢。我是從直隸回南,因傢下有點事情,急於回傢,不能耽擱了。”老殘道:“既是這樣說,也不留你。衹是請你略坐一坐,我要寄封信給劉大哥,托你帶去罷。”說過,就嚮書店櫃臺對面,那賣紙張筆墨的櫃臺上,買了一枝筆,幾張紙,一個信封,藉了店裏的硯臺,草草的寫了一封,交給金二。大傢作了個揖,說:“恕不遠送了。山裏朋友見着都替我問好。”那金二接了信,便上了車。老殘也就回店去了。不知那曹州府未的差人究竟是否捉拿老殘,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土不製水歷年成患 風能鼓浪到處可危第二回 歷山山下古帝遺蹤 明湖湖邊美人絶調
第三回 金綫東來尋黑虎 布帆西去訪蒼鷹第四回 宮保愛纔求賢若渴 太尊治盜疾惡如仇
第五回 烈婦有心殉節 鄉人無意逢殃第六回 萬傢流血頂染猩紅 一席談心辯生狐白
第七回 藉箸代籌一縣策 納楹閑訪百城書第八回 桃花山月下遇虎 柏樹峪雪中訪賢
第九回 一客吟詩負手面壁 三人品茗促膝談心第十回 驪竜雙珠光照琴瑟 犀牛一角聲葉箜篌
第十一回 疫鼠傳殃成害馬 癡犬流災化毒竜第十二回 寒風凍塞黃河水 暖氣催成白雪辭
第十三回 娓娓青燈女兒酸語 滔滔黃水觀察嘉謨第十四回 大縣若蛙半浮水面 小船如蟻分送饅頭
第十五回 烈焰有聲驚二翠 嚴刑無度逼孤孀第十六回 六千金買得凌遲罪 一封書驅走喪門星
第十七回 鐵炮一聲公堂解索 瑤琴三疊旅捨銜環第十八回 白太守談笑釋奇冤 鐵先生風霜訪大案
第十九回 齊東村重搖鐵串鈴 濟南府巧設金錢套第二十回 浪子金銀伐性斧 道人冰雪返魂香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