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盐与文明   》 1.玄滋素液(7)      王仁湘 Wang Renxiang

  黑井盐灶
  明洪武元年(1368)在沧州长芦镇设北平河间盐运司,次年改称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以长芦为盐产总汇之区,后简称长芦都转运盐使司。河北盐区由此以长芦为名,所产盐称为长芦盐。河北盐区增至24场,这是河北盐区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时期。明朝中叶,位于今黄骅市境内的海丰场和位于今海兴县境内的深州海盐场,在大口河畔筑池晒盐,开长芦盐区易煎为晒之先河。
  在现代有国家重点投资建设南堡盐场、黄骅盐场,复建、扩建大清河盐场,河北原盐设计生产能力300多万吨,为全国第二大海盐生产基地。
  天津为海盐主要产区之一,天津长芦是全国四大盐区之一,另外三个盐区是辽宁、山东、淮北。天津长芦年产盐250万吨左右,品种较多,历史悠久。
  天津盐场自然条件较好,不仅产量高,质量也属上乘,有“芦台玉砂”之誉,是贡盐中的上品。明代中叶天津盐业有较大发展,天津成为长芦盐运销集散中心。
  山东为海盐主要产区之一。整个山东半岛地处黄、渤海之间,海岸线长达3024公里,沿海滩涂广阔,气候适宜。原盐生产能力2000万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3以上。食盐生产能力100万吨左右,莱州和鲁北大粒盐、青岛和寿光的海精盐驰誉海内外。
  江苏海盐古称淮盐,是因淮河横贯江苏盐场而得名,淮盐产区是中国四大海盐产区之一。淮盐历史悠久,自古就是进贡上品。江苏盐场分布在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至长江口这一斜形狭长的海岸带上,跨越连云港、盐城、淮阴、南通4市的13个县、区。江苏海岸带有全国最为广阔的沿海滩涂,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适宜于海盐生产。
  早在吴王阖闾的时代,江苏沿海就开始煮海为盐。汉代时招募民众煎盐,刈草供煎,燃热盘铁,煮海为盐。吴王濞开挖邗沟支道,由扬州朱萸湾东通海陵仓至泰州蟠溪,专事运盐。唐代开沟引潮,铺设亭场,晒灰淋卤,撇煎锅熬,并开始设立专场产盐。到宋代,煮海为盐的工艺已很成熟,淮盐产量占到总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至元代江苏地区已发展到30个盐场,煮海规模居各地之首。明代淮盐由煎盐发展到晒盐,如《明史·食货志》所说,“淮南之盐煎,淮北之盐晒”。明代两淮盐场29个,主要集中在泰州沿海地区的淮南中十场。
  在数千年产盐历史中,两淮地区是主要的海盐产区。唐、宋以来盐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两淮盐税最多。清顺治年代,两淮盐税收入占全国盐税的62%。
  在新中国淮盐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而得到迅速发展,年产海盐200万吨,原盐质量全部达到一级品,部分达到优级品。 淮盐行销湘、鄂、皖、赣和苏、鲁、豫、沪、浙、贵等省、市、自治区,计270个县市,供2亿多人口食用。
  浙江为海盐主要产区之一。岱山是浙江第一产盐大县,自南宋以来一直以渔盐之利富甲一方。岱山有盐田3.5万余亩。盐田的规模要数岱西盐场与双峰盐场最大。高亭镇盐场是岱山重点盐场之一,盐质特佳,优一级品率高,具有色白粒细、味细、速溶的特点,以“岱盐”之称名扬全国。自宋朝起就被列为贡盐。
  慈溪盐场是浙江重要的海盐生产区之一,产盐历史已有1300余年。慈溪海盐产量长期位居全浙之冠,主要产地庵东素有“浙江盐都”之美誉。它位于杭州湾南岸,始于唐代,至宋代已具一定规模。北宋庆历七年(1047),慈溪修筑了第一条拦海大坝即大古塘,盐场移至大古塘以北。宋代慈溪自东至西已建有龙头、鸣鹤、石堰三个盐场,随着三北半岛的北淤速度加快,石堰、鸣鹤两个盐场的作业区也不断向北推移,最后形成了庵东盐场。慈溪各盐场的制盐方法经历了煎熬、板晒、滩晒三个阶段。宋代至清咸丰年间全部采用刮土淋卤火力煎盐的制法。咸丰二年(1852),板晒制盐法兴起,煎盐渐减。盐板是晒盐的主要器具,以杉木制成,四周用木框围拢,以便贮卤,板面平滑,合缝之处嵌以油灰,以防止渗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1.玄滋素液(1)1.玄滋素液(2)1.玄滋素液(3)1.玄滋素液(4)
1.玄滋素液(5)1.玄滋素液(6)1.玄滋素液(7)1.玄滋素液(8)
2.穿井取卤(1)2.穿井取卤(2)2.穿井取卤(3)2.穿井取卤(4)
2.穿井取卤(5)2.穿井取卤(6)2.穿井取卤(7)2.穿井取卤(8)
2.穿井取卤(9)3.煮海熬波(1)3.煮海熬波(2)3.煮海熬波(3)
4.阳光产品(1)4.阳光产品(2)4.阳光产品(3)5.造盐者:盐丁(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