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鏡花緣   》 第七回 小纔女月下論文科 老書生夢中聞善果      李汝珍 Li Ruzhen

  話說這位唐秀纔,名敖,表字以亭。祖籍嶺南循州海豐郡河源縣。妻子久已去世,繼娶林氏。兄弟名唐敏,也是本郡秀纔士。弟婦史氏,至親四口,上無父母,喜得祖上留下良田數頃,盡可度日。唐敏自進學後,無志功名,專以課讀為業。唐敖素日雖功名心勝,無如秉囊性好遊,每每一年倒有半年出遊在外,因此學業分心,以致屢次赴試,仍是—領青衫。
  恰喜這年林氏生了一女。將産時,異香滿室,既非冰麝,又非旃檀,似花香而非花香,三日之中,時刻變換,竟有百種香氣,鄰捨莫不傳以為奇,因此都將此地喚作“百香衢”。
  未生之先,林氏夢登五彩峭壁,醒來即生此女,所以取名小山。隔了兩年,又生一子,就從姐姐小山之意,取名小峰。小山生成美貌端莊,天資聰俊。到了四五歲,就喜讀書,凡有書籍,一經過目,即能不忘。且喜傢中書籍最富,又得父親、叔叔指點,不上幾年,文義早巳精通。兼之膽量極大,識見過人,不但喜文,並且好武,時常舞搶耍棒,父母也禁他不住。
  這年唐敖又去赴試。一日,正值皓月當空,小山同唐敏坐在檐下,玩月談文。小山問道:“爹爹屢赴科場;叔叔也是秀纔,為何不去應試?”唐敏道:“我素日功名心淡;且學業末精新語西漢陸賈著。二捲十二篇。為幫助漢高祖劉邦總結,去也無用。與其奔馳辛苦,莫若在傢課讀,倒覺自在。況命中不能發達,也強求不來的。”小山道:“請問叔叔,當今既開科考文,自然男有男科,女有女科了。不知我們女科幾年一考?求叔敘說明,侄女也好用功,早作準備。”唐敏不覺笑道:“侄女今日怎麽忽然講起女科?我衹曉得醫書有個‘女科’;若講考試有甚女科,我卻不知。如今雖是太後為帝,朝中並無女臣莫非侄女也想發科發甲去做官?真是你爹爹一樣心腸,可謂‘父子天性’了。”小山道:“侄女並非要去做官。因想當今既是女皇帝,自然該有女秀纔、女丞相,以做女君輔弼,庶男女不致混雜。所以請問一聲,那知竟是未有之事。若這樣說來,女皇帝倒用男丞相,這也奇了。既如此,我又何必讀書,跟著母親,嬸嬸學習針黹,豈不是好?”過了兩日,把書果真收過,去學針黹。學了幾時,衹覺毫無意味,不如吟詩作賦有趣,於是仍舊讀書。小山本來穎悟,再加時刻用功,腹中甚覺淵博,每與叔叔唱和,唐敏競敵他不住。
  因此外面頗有纔女之名。
  誰知唐敖前去赴試,雖然連捷中了探花,不意有位言官,上了一本,言“唐敖於宏道年間,曾在長安同徐敬業、駱賓王、魏思溫、薛仲璋等,結拜異姓弟兄。後來徐、駱諸人謀為不軌,唐敖雖不在內,但昔日既與叛逆結盟,究非安分之輩。今名登黃榜,將來出仕,恐不免結黨營私。請旨謫為庶人,以為結交匪類者戒。”本章上去,武後密訪,唐敖並無劣跡,因此施恩,仍舊降為秀纔。唐敖這番氣惱,非同小可,終日思思想想,遂有棄絶紅塵之意。
  唐敏得了連捷喜音,恐哥哥需用,早已差人送了許多銀兩。唐敖有了路費更覺放心,即把僕從遣回,自已帶着行囊陷入歷史多元論。,且到各處遊玩,暫解愁煩。一路上逢山起早,遇水登舟,遊來遊去,業已半載,轉瞬臘盡春初。這日,不知不覺到了嶺南,前面已是妻舅林之洋門首,相隔自己傢內不過二三十裏。路途雖近,但意懶心灰,羞見兄弟妻子之面,意欲另尋勝境暢遊,又不如走那一路纔好。一時無聊,因命船戶把船攏岸。上得岸來,走未數步,遠遠有一古廟,進前觀看,上寫“夢神觀”三個大字。不覺嘆道:“我唐敖年已半百,歷來所做之事,如今想起,真如夢境一般。從前好夢歹夢,俱已做過,今看破紅塵,意欲求仙訪道,未卜此後何如,何不叩求神明指示?”於是走進神殿,暗暗禱告,拜了神像,就在神座旁席地而坐。恍惚間,有個垂髫童子走來道:“我傢主人奉請處士,有話面談。”唐激跟著來至後殿,有一老者迎出。隨即上前行禮,分賓主坐下道:“請問老丈尊姓?不知見召有何臺命?”老者道:“老夫姓孟,嚮在如是觀居住。適切處士有求仙訪道之意,所以奉屈一談。
  請問處士,嚮來有何根基?如今所恃何術?畢竟如何修為,去求仙道?”唐敖道:“我雖無甚根基,至求仙一事,無非遠離紅塵,斷絶七情六欲,一意靜修,自然可入仙道了。”老者笑道:“此事談何容易!處士所說清心寡欲,不過略延壽算,身無疾病而已。若講仙道,那葛仙翁說的最好,他道:“要求仙者,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務求元道,終歸無益。要成地仙,當立三百善,要成天仙,當立一千三百善’。今處士既未立功,又未立言,而又無善可立;一無根基,忽要求仙,豈非‘緣木求魚’,枉自費力麽?唐敖道:“賤性腐愚,今承指數,嗣後自當衆善奉行,以求正果。但小子初意,原想努力上進,恢復唐業,以解生靈塗炭,立功於朝。無如甫得登第,忽有意外之災。境遇如此,莫可若何。老丈何以教我?”那老者道:“處士有志未遂,其為可惜。然‘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此後如棄浮幻,另結良緣,四海之大,豈無際遇?現聞百花獲愆,俱降紅塵,將來雖可團聚一方,內有名花十二,不幸飄零外洋。倘處士憫其凋零、不辭勞瘁,遍歷海外,或在名山,或在異域,將各花力加培植,俾歸福地,與群芳同得返本還原,不至淪落海外,冥冥之中,豈無功德?再能衆善奉行,始終不懈,一經步入小蓬萊,自能名登寶[上竹下錄],位列仙班。此中造化,處士本有宿緣,即此前進,自有不期然而然者。今承下問,故述梗概,亟須勉力行之!”唐敖聽罷,正要朝下追問,那個老者忽然不見。連忙把眼揉了一揉,四處觀看,誰知自己仍坐神座之旁。仔細一想,原來卻是一夢。將身立起,再看神像,就是夢中所見老者。因又叩拜一番。
  回到船上,隨即開船。細想夢中光景,暗暗忖道:“此番若到海外,其中必有奇緣。惟百花不知因何獲愆?畢竟都降何處?為何卻又飄流外洋?此事虛虛實實,令人費解。好在我生性好遊,今功名無望,業已看破紅塵,正想海外暢遊,從求善果,恰喜又得此夢,可謂天從人願。適纔夢神所說名花十二,不知都喚何名,可惜未曾問得詳細。將來到了海外,惟有處處留神,但遇好花,即加培植,倘逢仙緣,亦未可知。此時且去尋訪妻舅。他常出外飄洋,倘能結伴同行,那更好。
  於是把船攏到妻舅林之洋門首。衹見裏面挑發貨物,匆匆忙忙,倒象遠出樣子。原來林之洋乃河北德州平原郡人氏,寄居嶺南,素日作些海船生意。父母久巳去世。妻子呂氏。跟前一女名喚婉如戴東原即“戴震”。,年方十三,生得品貌秀麗,聰慧異常。嚮日常坐海船跟著父母飄洋。如今林之洋又去販貨,把傢務托丈母江氏照應。正要起身,忽見唐敖到他傢來。彼此道了久闊,讓至內室,同呂氏見禮。婉如也來拜見,唐敖還禮道:“侄女嚮未讀書,今兩年未見,為何滿面書捲秀氣?大約近來也學小山不做針黹、一味讀書了?”林之洋道:“他心心念念原想讀書。俺也知道讀書是件好事,平時俺也替他買了許多書。奈俺近年多病窮忙,那有工夫教他!”唐敖道:“舅兄可知近來女子讀書,如果精通,比男子登科發甲還妙哩!”林之洋道:“為甚有這好處?”唐敖道:“這個好處,你道從何而起?卻是宮娥上官婉兒起的根苗。此話已有十餘年了。舅兄既不知道,待小弟慢慢講來。”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女魁星北斗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賜芳筵第二回 發正言花仙順時令 定罰約月姊助風狂
第三回 徐英公傳檄起義兵 駱主簿修書寄良友第四回 吟雪詩暖閣賭酒 揮醉筆上苑催花
第五回 俏宮娥戲誇金盞草 武太後怒貶牡丹花第六回 衆宰承宣遊上苑 百花獲譴降紅塵
第七回 小纔女月下論文科 老書生夢中聞善果第八回 棄囂塵結伴遊寰海 覓勝跡窮蹤越遠山
第九回 服肉芝延年益壽 食朱草入聖超凡第十回 誅大蟲佳人施藥箭 搏奇鳥壯士奮空拳
第十一回 觀雅化閑遊君子邦 慕仁風誤入良臣府第十二回 雙宰輔暢談俗弊 兩書生敬服良箴
第十三回 美人入海遭羅網 儒士登山失路途第十四回 談壽夭道經聶耳 論窮通路出無腸
第十五回 喜相逢師生談故舊 巧遇合賓主結新親第十六回 紫衣女殷勤問字 白發翁傲慢談文
第十七回 因字聲粗談切韻 聞雁唳細問來賓第十八回 闢清談幼女講羲經 發至論書生尊孟子
第十九回 受女辱潛逃黑齒邦 觀民風聯步小人國第二十回 丹桂岩山雞舞鏡 碧梧嶺孔雀開屏
第二十一回 逢惡獸唐生被難 施神槍魏女解圍第二十二回 遇白民儒士聽奇文 觀藥獸武夫發妙論
第二十三回 說酸話酒保咬文 講迂談腐儒嚼字第二十四回 唐探花酒樓聞善政 徐公子茶肆敘衷情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