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 全能女孩李卿曦成纔揭秘:發現孩子   》 第7節:第五章 善於從黑暗的地方發現光亮      李卿曦 Li Qingxi

  第五章 善於從黑暗的地方發現光亮
  既然愛打遊戲,就要成為遊戲高手 小孩子很少有不貪玩的,衹是貪玩的程度和內容有所不同。對於那些利與弊都一目瞭然的東西,要作出决斷往往都很容易,可在有些表面看來不是很好的事情上,傢長的思考、判斷和處理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好和壞都不明朗的情況下,任何簡單的肯定或否定都不免失之草率,都衹會縱容孩子養成惡習,或者在無意之中將孩子某些可貴的潛質扼殺在搖籃裏,給後來的教育造成難以消除的障礙。這就要求父母必須格外用心,通過仔細的觀察、耐心的引導、恰當的糾正和鼓勵,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利因素,讓事態朝好的方向轉化。在這種時候,我們的體會是,傢長一定要負起責任,掌握主動,一旦發現不對,就應該及時出手,果斷處理,而絶不能聽之任之、置之不理,更不能把問題留給孩子。 類似的問題,我們在曦曦打電子遊戲的事情上就曾遇到過。回想起來,整個過程很是耐人尋味。 記得在1993年,曦曦剛滿5歲時,爸爸買回一臺袖珍式的電子遊戲機,就是市面上常見的那種“掌中機”,隨機帶有“俄羅斯方塊”之類的簡單項目,遊戲的難度完全可以自由選擇、隨意調節,曦曦果然非常喜歡,一看到就愛不釋手,一打就是兩三個鐘頭,每次都玩得特別投入。當時,我們都絶對沒有料到:就是這麽個小小的玩意兒,竟會深刻影響並且改變了女兒的一生! 在這件事情上,爸爸總是特別寬容。他的觀點是,衹要不違法、不沉迷、不成癮,凡事都可以嘗試——他把遊戲機買回傢來,就是要讓孩子隨便玩的。出於對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重視,他甚至會經常陪着孩子一起打,並引導她在遊戲的過程中,盡情享受不斷升級所帶來的喜悅,淡化輸贏的概念和感受。這些當然都是很好的做法,但正是由於過於寬容的緣故,便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或大或小的紕漏。過了段時間,爸爸見孩子玩得開心,並且提高很快,便又投其所好,買回了相對復雜的電視遊戲機,就是那種叫做“小霸王”、可以插卡的便攜式電子遊戲機,這在客觀上無異於對孩子的愛好給予了正面的鼓勵。 當時,對這種明顯很費時間、又特別容易傷害眼睛的玩法,媽媽自然會有不同的看法。但她從來都不抱怨,也不會去爭論,而是憑着母親的本能,自覺地在女兒面前扮演了一個不受歡迎的角色,對爸爸的某些疏忽進行了一些修正和補充。事實證明,相對於那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媽媽的幹預不僅非常及時,而且也是完全必要、十分有效的。 我們很快發現,女兒在打電子遊戲方面的確是很厲害,很有天分。儘管她對那些不大需要動腦筋的操作性遊戲不是很感冒,很多項目也都沒有打過通關,但很多人包括成年人都打不過她。直到現在,凡是跟曦曦一同打過遊戲的同學,衹要一提起來,就會衆口一詞、心悅誠服地說:“兇!”意思是非常厲害。面對諸如此類的“成功”,我們不知道孩子有沒有得意的感覺,是不是從中受到了某種程度的鼓勵和縱容,但當時的跡象表明:她在這上面的興趣明顯越來越大了。 媽媽本人一直都不太喜歡玩任何遊戲。在發現孩子真正喜歡上電子遊戲之後,媽媽的心裏雖然有幾分不踏實,卻並沒有拿自己的喜好去要求孩子。她的態度是不鼓勵、不支持,但也不是一味地禁止,而是給予了一定的限製。一開始,是給孩子定好玩耍的時間,原則上不允許超過;到後來又附加了各種各樣的條件,促使孩子去做一些她平常興趣相對較小的事情,一般傢務事很少,主要是看書、練琴或者是畫畫什麽的。每次在孩子玩遊戲之前,母女倆都要先把條件講好,一定要做完哪些事情,每件事必須達到什麽樣的程度,做好了,拿給媽媽過目,達到要求了,然後纔會讓她去玩。幾年下來,孩子漸漸明白了玩和做事的先後次序及輕重關係,確立了“要想玩,先做事”的意識,並且養成了很好的習慣。 那時候,我們還沒有意識到遊戲對孩子的特殊意義,僅僅把它看做是衆多兒童玩具中的一種,在發現它對孩子的特殊吸引力之後,又很自然地拿來作為調節孩子日常行為的杠桿,讓它在家庭教育中發揮積極的作用,而不是成為一種阻力。 學會駕馭電腦而不是被電腦控製 我們的孩子很聰明,這一點真的是從電腦上發現的。 曦曦上小學三年級以後開始玩電腦遊戲,當時打得比較多的是可以鍛煉人的記憶力、觀察力和應變力的“猜圖”,還有模擬性比較強的RPG(Role-playing Game,角色扮演遊戲),興趣越來越大,但玩的時間大都不是很長,通常每星期衹有一兩個小時。到四年級的時候就多一些了,特別是星期三,因為課程和作業都比較少,一般都會玩上半個小時左右;而到了星期六和星期天,時間相對更加充裕了,每天都要玩一個小時以上,為這,可真沒少挨媽媽的數落。 通過玩遊戲,曦曦漸漸地熟悉了電腦的基本構造、工作原理和有關程序,越來越感覺電腦的奇妙,不僅擁有尖端的技術,而且也很實用,能夠讓很多復雜而又煩瑣的事情變得特別簡單,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多方便,而且本身又是那麽有趣和好玩,所以很自然地喜歡上了電腦。後來,在媽媽的刺激和引導下,開始有意識地關註這方面的事情,並且早早地確立了要成為一名軟件開發和遊戲設計者的目標。 差不多是在接觸電腦遊戲同時,曦曦從基本的鍵盤錄入開始,着手學習計算機操作,成績還不錯,在1998年5月成都市錦江區教委電化教育館和區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主辦的“中小學生鍵盤錄入競速賽”中,獲得過小學組的三等奬。到了四五年級以後,又在媽媽的指導下,試着學習一些常用軟件的操作,由於善於思考,並且敢於動手,到五六年級時就已經基本掌握了計算機的應用,初步展露了這方面的才華。曦曦曾回憶了自己參加過的一次計算機考試,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學習情況和她從中得到的感悟: 星期三,我們班電腦期中考試。考題很簡單,而且老師把答案也給了我們,衹要背下來就可以了。可是有些同學還是沒有打出來,這是怎麽回事呢? 上午,同學們認認真真地復習,絲毫不馬虎。下午,同學們都顯得很有信心。 考試開始了,先是一組考,一組考得差不多了,我們二組才能上去。 一會兒就輪到我們考了。我很快就打完了,再看看我旁邊的商爾樂,她也剛剛打完,好像出了什麽問題,正在修改呢。反正打完了,周老師又在看他的報紙,我就開始閱讀商爾樂的文件。文件名叫B,有一個未知數是X……“咦,除了多了幾個空格以外,都是對的啊!”我心中有些驚奇。再看看商爾樂,她正在將那幾個多餘的空格刪去,然後調用這個文件。可是屏幕上顯示:有個X出了問題。我好想喊她把所有的X重新打一遍,但考場紀律卻不允許我這麽做,就衹好坐在一旁替她暗暗着急。這時,周老師將我的分數登記了,我離開了考場。過了一會兒商爾樂出來了,她說:“我打的一個X扁了點,後來我重新打了,全對!”我心想:同時打出來的字符怎麽會有一個扁了點呢? 過了一會兒,賴思昱出來了。她哭訴道:“我的計算機的屏幕出錯了,顯示出來的字符、圖像全是粉紅色的。” 望着那一臺臺計算機,我不由陷入了沉思。那些看起來總是特別沉默、溫順、忠實、可靠,但實際上卻常常會耍點小性子的傢夥似乎是在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全對,哪怕是計算機也有出錯的時候! 的確,電腦是個奇妙的東西,既有方便、快捷的一面,能夠為你所用,為你分憂,但也有古怪莫測、桀驁不馴的一面,常常會突然發難,讓你下不來臺。這越發提起了曦曦的興趣,下决心要去琢磨它、搞懂並掌握它。 能夠始終保持一顆好奇心,帶着問題去觀察和學習,是曦曦的一大優點。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專業培訓之後,她忽然發現:雖然電腦的運算以快速、敏捷而著稱,但其精確程度卻依賴於操作者自身的能力,一個人要想很好地駕馭它,就必須盡快提高自己的能力。此後,她的主攻方向更加明確,學習熱情也更加高漲了。 曦曦大約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就擁有了第一臺自己專用的電腦。在她學會電腦後特別是上網以後,我們對她采取了必要的控製,她完全可以保持對電腦的愛好,可以適當地玩會兒遊戲,但絶不能在顯示屏前一坐就是一天;在一般情況下,我們不贊成她到網吧去,因為那種地方大都比較混亂,人很多,人員成分很雜,空氣不好,安全係數也不高。不過,在這些方面我們並沒有作出任何硬性的規定,而是基於對孩子的尊重和信任,采取啓發和引導的方式,開誠布公地把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告訴她,把决定權交到她自己手裏。 事實證明,我們的做法是對的,孩子並沒有辜負我們的希望,從未沉迷於網絡和遊戲之中;至於網吧,雖然也曾被同學們拉着進去過一兩次,但因為那種環境給她的感覺實在太差,後來她就說什麽也不肯再去了。 愛好是最好的專業 曦曦從小就特別喜歡神話、童話、動畫片、歷史故事和神秘現象之類的東西,對東方遠古時期的神話更是情有獨鐘,像《搜神記》、《山海經》,還有伏羲女媧、河圖洛書之類的。至於西方神話比較偏愛古代埃及的,因為古埃及神話中的名字比較短,容易讓人記住,不像希臘、羅馬神話裏的那些名字,動不動就是一大串,太長了,老是記不住。她的這個愛好,不僅從未斷過,反而歷久彌新,一直持續至今,這在同齡人當中是比較少見的,因此常常都會有孤掌難鳴的感覺。後來她經常用神話裏的典故調侃一位好朋友,但是對方卻根本聽不懂,這一度讓她感到非常鬱悶。 以前,見孩子對這類東西如此着迷,我們沒有太當回事,以為那不過是小孩子的衆多喜好之一。在她學會計算機編程以後,我們纔終於明白,她喜歡這些其實並不完全是為了消遣,或者僅僅是出於偏愛,而是有意識地在為以後所要從事的工作做準備。當我們對此表示不理解、要加以干涉的時候,她就會鄭重地告訴我們說:“我是在收集素材。以後要是做遊戲的話,這些東西其實就是一筆特別寶貴的資源。” 曦曦發現,在神話、史跡、遊戲和動漫作品之間,似乎有着某種天然的聯繫,它們無論在形式還是在內容上,都有很多的神似之處。在掌握了電腦操作以後,她忽然有了一種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的感覺。在電子計算機的幫助下,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不僅可以用作遊戲設計的參考和藉鑒,還可以直接進行加工和利用,通過數字化的處理和編排,古老的事物都可以被賦予一種新穎、生動而又活潑的形式,以嶄新的姿態呈現在世人眼前。 這一發現為她打開了一扇嶄新的窗口,嚮她展示了藉助計算機技術,通過設計和製作遊戲,整合、利用和開發這筆寶貴資源的可能性,與此同時,也源源不斷地給她帶來了許多靈感和啓示。因此,在她接觸到電腦遊戲尤其是網絡遊戲之後,她對神話和動漫的喜愛便受到了空前強烈的刺激,變得越來越熱情,也越來越投入了。在我們眼裏,有時甚至是達到了癡迷的地步。書就不用說了,當時國內這方面的出版物她差不多全都看了,衹要說起這類的話題,她就能滔滔不絶地說上半天;另外,像動畫和卡通之類的東西看得也很多,還常常看中央臺的少兒頻道。媽媽有時忍不住要說她幼稚,要是見她目不轉睛地盯着熒屏看,便總要埋怨她幾句,甚至會嘲笑她看電視的樣子很弱智。對此,曦曦每每不以為然,一笑了之。你要是說多了、說得厲害了,她纔會一五一十地跟你解釋:這幅圖片我是在哪個網站上搜到過的,是做什麽用的;那種圖形在遊戲裏是什麽意思,又是怎麽合成的……有很多時候,她甚至會去思考這個遊戲為什麽會吸引她,為什麽會興盛那麽久,她從中得到了哪些啓示,以後又打算怎麽做等等。媽媽感到特別驚訝,沒想到孩子小小年紀就已經學會分析了,而且目的性和針對性都這麽強,不禁對她颳目相看。 多年以來,曦曦一直對人類遠古文明的失落而深感痛心,我們經常聽她像個老學究似的長吁短嘆:那些古老的文明基本上全都沒有了,到現在,衹有中國還能看到一點點痕跡,可其他那些,像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倫還有古代美洲的瑪雅、托爾特剋和阿茲臺剋文明等等,幾乎完全失落了,甚至是一點兒都沒有了。當時有本書叫《失落的文明》,給她的刺激很深。她時刻夢想着要通過製作遊戲軟件的方式,把它們一一還原或者說重現出來,讓它們在虛擬的世界裏永遠延續下去。 通過編寫簡單的電腦程序,曦曦忽然發現:遊戲的意義和價值絶不僅僅是好玩,而是實現夢想的手段,是一條可以把自己的愛好和專業結合起來有效途徑,所以,她纔會在很小的時候就下了那麽大的决心,又投入了那麽多的精力,特別認真地學習計算機編程和應用。 在互聯網上練就“去粗取精,去偽求真”的能力 在因特網普及以前,國內關於神話、動漫和遊戲方面的資料還不是很多,也比較鬆散,不像現在這麽豐富和方便,要想增加相關知識,就得像沙裏淘金甚至像大海撈針一樣,一點一滴地從書本和電視上獲取和積纍。在這個過程中,曦曦逐步養成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從浩如煙海的蕪雜信息中辨別和獲取有益資訊的能力。傢裏開通互聯網以後,孩子又很快學會了見縫插針,利用所剩不多的業餘時間,一有機會就到網上去搜集資料。那時我們傢還沒有寬帶,衹能通過電話撥號上網,速度非常慢。這孩子完全是憑着一顆常人少有的恆心,像螞蟻啃骨頭一樣,日復一日、鍥而不捨地查找着,幾年裏,幾乎查遍了所有的網站和論壇,不單是中文的,也有英文和其他語種包括日語和韓語的網站,甚至還有很多天文、地理和IT之類的專業技術網站,找到了大量的圖像和文章,然後就跟藏寶似的,把它們偷偷摸摸、分門別類地存放在電腦的硬盤裏,別人要是不知道的話,壓根兒就註意不到。 一次,媽媽的一位朋友要寫一本涉及古代文明的書,知道曦曦對這方面很感興趣,特意來傢裏找她要一些背景資料。結果,我們發現電腦裏差不多已經存滿了她多年來收集的很多古代神話資料,除了中國的以外,還有古希臘、古羅馬、古印度、古埃及的神像等,不僅特別豐富,而且非常係統,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媽媽問她:“這種沒用的東西看看也就行了,何必把它們都存下來呢?”她卻非常認真地據理力爭說:“我以後要做遊戲軟件,這些資料都會非常有用的——要知道,每個神話都很可能被做成一個獨立的軟件!”對她的話,我們當時並不是特別在意,因為根本就不相信她已經達到了那個高度,說來還真是小看了她。 那幾年裏,因為怕我們不理解、要對她進行批評和幹預,曦曦還是瞞着我們做了不少“地下工作”,有很多時候她玩遊戲或是做與此有關的事情我們是不知道的。但好在她一直都非常節制,時間也都很短,每次在我們回傢之前她就已經“收場”了。所以在這方面,我們並沒有跟她發生太大的衝突,對她的某些活動我們也不是特別清楚,直到後來她跟記者們說起當時的事情,我們纔恍然大悟。 除神話和動畫之類的東西外,她對UFO等神秘現象一直保持濃厚的興趣,這方面比較有名的著作她差不多全都看了,讓很多人都感到驚訝。同時,又不得不佩服她合理支配時間的能力,竟然能在那麽緊張的情況下不聲不響地搞了那麽多的名堂。在這一點上,曦曦自始至終讓我們非常欣慰,無論她的愛好有多麽廣泛、對某種東西的喜愛程度有多深,但對事情的輕重緩急、利弊得失,尤其是對於自己的當務之急,她從來都是心裏有數,甚至於會積極主動地去做一些自己不是很喜歡的事情,她所采取的每一步驟都像經過周密的計算一樣,清晰而精確,根本不用別人提醒。一旦發生衝突,她就會捨棄所有的業餘愛好,心無旁騖地撲在當下的主攻目標上。 回想起來,她看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應該主要是在小學高年級到初中高年級期間,特別是假期裏,自由度相對較高的時候。上初一時,學習很輕鬆,老師和我們給她的規定的任務也不是很多,所以她纔會有時間去看這些東西,做這些事情。到初二以後,功課多了,競賽更忙了,時間一天比一天緊了,她不得不中斷了所有的“研究”工作,後來又漸漸地把遊戲戒了,衹是在高二參加全國計算機競賽期間,作為一種調劑,纔會跟同學們一起玩上一會兒,但迫於必須拿到全國一等奬的壓力,每次玩的時間都很短。高中二年級獲得升入大學的保送資格以後,她終於如釋重負,原來的那些愛好不僅又都恢復了,而且還開始“變本加厲”地玩一些網絡遊戲。 儘管我們對她選擇的專業一直持保留意見,但那時木已成舟,她也算是熬出一個比較好的結果了,我們自然也就沒必要去說她什麽了。 衹要心態對了,電子遊戲也不是“洪水猛獸” 在曦曦眼裏,遊戲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神話。一款好的遊戲裏面,不僅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的夢幻和奇遇,富有神秘和宿命色彩,而且能夠讓人在充滿變數的情節中,身臨其境,不斷給人以驚險和刺激的感覺,同時也充滿了人生智慧,可以極大地激發人的思考和想象。對此,她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人生就是一場遊戲,所以你要玩得盡興!” 曦曦的意思是:凡事都要盡可能地投入,盡量做好每一個過程和每一個細節,力爭取得最好的結果,這樣你的人生纔會更充實、更精彩,也纔有可能擁有別人體會不到的快樂。曦曦骨子裏是一個特別認真的人,做任何事情,就算是玩遊戲,也都是有目的、有用途的,非得帶上各種各樣的想法,甚至於帶上自己的主見和“算計”不可。難怪媽媽有時候忍不住要嚮她抱怨:“曦曦,你纍不纍呀?” 其實,我們完全理解: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然不纍。當你用心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常常會接近或進入忘我的狀態,那本身就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享受。曦曦就曾從她個人的角度表達了對電腦遊戲和歷史故事的特殊理解: 這個國慶節假期,一轉眼就過了一半多了。在過去的四天中,我和小學同學去了遊樂園、網吧;和媽媽去拜訪了與我同校的鐘蓮夏姐姐。但最有趣的還是我一個人玩電腦遊戲。 今天上午,我媽媽特許我玩一個小時的電腦遊戲。於是,我在三國志曹操傳的帶領下,又回到了金戈鐵馬的三國時代。經過了火燒赤壁、長板坡之戰的曹軍已經開始了對東吳的猛烈攻擊。 我先選擇了這次出戰的大將——拳聖典韋、貂嬋、軍師司馬懿、程昱、弓箭手夏侯淵、曹丕等等。接着便開始了我今天的第一戰——建業入侵戰。首先,我將軍隊分為三部分,從前、左、右三個城門進軍。建業城可以分為四層,最裏層是東吳的司令部;中間兩層有重兵把守,但主要聚集在前方;最外層有十多個騎兵把守,但主要分部在左、右兩邊。看了看地形,我决定開始進攻。前方部隊很容易地進入了第二層,不禁使我懷疑是否有伏兵。於是,我將前方部隊分散開來,以免遭到火攻(城裏衹能用火)。而左、右兩個部隊就沒那麽幸運了,在進入第二層時就遭到了襲擊。典韋、貂嬋一馬當先在第一回合就消滅了兩個敵方大將。該敵軍進攻了,他們沒有多大的變動,似乎要養精蓄銳一决死戰。但貂嬋和典韋就慘了,被十個敵兵包圍在中間。我將計就計,讓典韋和貂嬋又消滅了兩個敵軍大將。就這樣,我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小時,在建業入侵戰中殺個天昏地暗。最終,我軍勝利了。曹操平定了蜀、吳,凱旋回到許都後,開始了人治人的新時代。 我喜歡這個電腦遊戲,因為它不僅好玩,而且在玩的同時也讓我瞭解了許多三國時期的英雄豪傑。我煩悶時,就在赤壁與諸葛亮鬥智;我生氣時,就到長板坡與張飛、劉備殺個天昏地暗。一兩場戰鬥後,心中的不高興就隨着勝利煙消雲散了。 我喜歡這盤遊戲的另一個原因是它嚮我展示了許多值得敬佩的人,例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姜維的忠心不二、張飛的勇不可擋和劉備的平易近人。同時他們都在告訴我,一個生長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亂世的辛酸與和平的不易…… 遊戲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體驗、觀察與思考的過程。她從中産生的想法和心得未必有多深,有多麽成熟和正確,但這畢竟給她提供了一條新穎而有效的途徑,讓她的精神境界得以不斷擴展和提升,所以到後來她真的是迷上了遊戲,並立志要從事遊戲軟件和市場開發等方面的工作。 現在,曦曦已經朝自己的目標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成了一名大學計算機工程專業的學生,衹要用心學下去,很快就可以在遊戲編程方面大展身手了。由於她在這方面的素養已經非常深厚,等於是為自己建立了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寶庫,再加上已經形成並掌握了有效利用相關信息的方法,我們相信,在以後的學習和實踐中,她不僅會有一種駕輕就熟的感覺,而且一定能取得應有的成就。 曦曦完全是從黑暗的地方發現了光亮。當很多老師和傢長都把電子遊戲看做危害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洪水猛獸時,曦曦真的是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世上沒有學而無用的東西,即使是對妖魔鬼怪和電子遊戲那樣的東西,也不能簡單地用好壞二字來加以區分,關鍵在於要能夠鑒別和駕馭它們,同時要能夠真正把握自己,讓自己保持清醒,而不至於被事物的負面效應所蠱惑和左右,最終迷失方向,乃至於丟魂喪魄、不能自拔。 請將不如激將 當曦曦被五所名校錄取之後,有記者發現:讓各校看好李卿曦的,除了各類比賽的優異成績外,還有她比較突出的個人能力,其中,包括她在計算機方面紮實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應用能力。 曦曦能在計算機軟件開發與編程的道路上走這麽遠,說來完全是由於媽媽對女兒心理的瞭解和有效監控,也離不開媽媽對她的“刺激”。 曦曦上學讀書後,個性和主見與日俱增,變得越來越要強和好勝了,完全成了一個非常執拗的孩子,說她喜歡“一條道走到黑”,一點兒都不為過——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她連碰都不會碰一下;相反,凡是她認準了的,那可真是“九頭牛都拉不回來”,除非你能從道理上徹底說服她。對這樣的孩子,批評和強製衹能引起反感和抵觸,從正面說服教育也往往達不到應有的力度,因而起不到什麽作用。對此,媽媽常常感到頭疼,但心裏卻很清楚,必須另外想辦法纔行。 就拿曦曦從玩遊戲到學習計算機編程的過程來說吧,那本身就是媽媽用“激將法”編寫並啓動的一個近乎完美的育兒程序。 一開始,電腦在曦曦手裏,還僅僅是個大型玩具,衹能用來玩一玩電子遊戲,玩的次數不算多,時間也都不是很長,我們也就沒太當回事。大概到了要上四年級的時候,她終於有了第一臺自己的電腦,用起來方便多了,遊戲玩得就比較頻繁了,一度到了有些癡迷的地步。有幾次媽媽實在看不過去了,就忍不住說了她幾句,但每次都是治標不治本,衹要一有機會,她還是照打不誤。後來,媽媽靈機一動,心想與其聽任她把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打遊戲上,倒不如讓她從瞭解基本程序和原理入手,學一點貨真價實的計算機知識,將來無論她會做什麽,學會使用電腦總是件有益無害的事情,於是,就不輕不重地“刺”了她一句:“整天玩遊戲有什麽用?能自己寫遊戲那纔叫真本事呢!”沒想到,就是這麽一句簡簡單單的話,竟然異常深刻地影響了孩子的一生,甚至於一舉改變了她的命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真是一點兒都不假。正因為曦曦本來就對遊戲很感興趣,所以媽媽的話纔會與她的想法和心願一拍即合。從那時起,曦曦就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學會自己編寫遊戲。 從那以後,媽媽發現曦曦明顯變了,不僅玩遊戲的時間少了,而且喜歡對電腦問長問短了,開始有意識地接觸一些軟件之類的東西了。當媽媽發現她對這些真正發生興趣之後,就時不時地跟她講一講,教她一些比較淺顯的東西,同時也會找一些這方面的資料給她看,目的就是要加深她對電腦的認識和理解,將她的註意力從遊戲引嚮計算機知識本身。那段時間,報紙上衹要登了這方面的東西,媽媽就都會拿給她看,像比爾?蓋茨和王選之類的人物和事跡,曦曦就是從媽媽介紹的資料裏面看到和瞭解的。 讓我們始料未及的是,不僅孩子在這方面興趣和韌勁大得超過了我們的想象,膽子更是大得出奇,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不管是係統文件還是普通文檔,沒有她不敢碰的。曦曦後來回憶說:因為她當時什麽都不懂,有些東西媽媽講了也記不住,而且在電腦軟件應用方面也確實是沒什麽竅門好講,所以幹脆什麽都去嘗試一下,常常是在這個鍵上按一下,在那個地方又動一下,要麽就拿起鼠標一通亂點。因為小孩子天性好奇,又比較容易逆反,凡是大人說過不能動的卻偏偏要去動一下,結果就可想而知了……不過,我們也真的是一點兒都不心疼東西,衹要不影響她的學習和休息,就總是鼓勵她大膽嘗試,真的是由着她折騰,有幾次她把計算機係統搞崩潰了,也從來沒有說過她,一旦發現她哪兒沒搞對,便會跟她分析原因,盡可能地把道理講清楚。 在孩子學習電腦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一些稀奇古怪、叫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但由於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細節也都過於瑣碎,所以大都記不得了。到這會兒,給我們留下印象比較深的是,有一次,曦曦稀裏糊塗地修改了電腦的顯示“屬性”,把窗口改成了正常屏幕的二分之一大小,卻不知道該怎麽恢復,這下可把她嚇壞了,不得已,衹好嚮媽媽求救。媽媽就耐心地嚮她演示了應該怎麽操作,告訴她以後遇到這種情況該怎幺辦,讓她把每個步驟都記下來,然後又指導她上機操作……聽着媽媽準確而透徹的講解,看着媽媽駕輕就熟的動作和指法,曦曦不由得暗暗喝彩:媽媽懂的可真多!心裏邊對媽媽佩服得不得了。但當時她想得還不是太遠,衹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跟媽媽差不多。 在媽媽深入淺出、有的放矢的指導下,曦曦的計算機應用水平提高得非常快,興趣更是與日俱增。沒過不久,我們便驚訝地發現,她在電腦技能方面越來越專業了,我們跟她講過的東西,過段時間她竟然就能很好地做出來了。我們忽然意識到,對有些表面看來不是很好的東西,假如傢長能夠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加強引導,孩子就不會沉迷其中,進而造成這樣那樣的不良後果;而且衹要教育的方法對路,就往往能夠興利除弊、變害為益,就算是玩遊戲,也能夠“玩”出一些名堂來。 回顧這段經歷,我們不難發現:在媽媽使用激將法之後,曦曦在計算機學習上明顯地更加自覺、更加刻苦,也更加係統和深入了。在小學期間,她通過勤學苦練攻剋了基本的鍵盤關;在初中階段,又學了Basic語言等基礎應用方面的東西;到高中後則進一步學習了Pascal語言,同時參加了全國青少年的計算機競賽,並一舉奪得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剋聯賽的一等奬。此外,她還自覺進入了“超前攻讀”階段,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到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去旁聽有關課程,全面學習計算機高等教育的內容;就在赴港前夕,她還利用升學前的一點點空餘時間,學習了“面嚮對象程序設計”和“數學邏輯”等課程。在專業技能逐步提高的同時,她早早地開始了在電腦編程方面的實踐,還在上高一時,她就曾用計算機編寫過小遊戲,並興致勃勃地玩了整整一下午;後來,還為所在的石室中學設計並製作了許多網頁;到高中畢業之前,她已經能夠設計和製作不少的小程序、小遊戲了,從比較“弱智”的記憶遊戲到“挖地雷”、“貪吃蛇”和接竜遊戲等等,她的成果一個接一個,但她認為這些作品都太“爛”、也太低級了,所以一直都沒好意思拿給媽媽看。 就這樣,曦曦在計算機領域越走越遠,最終為實現自己從小學畢業前就定下的不參加高考,而是通過保送直接進入大學的目標,也為將來從事遊戲設計與軟件開發的志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現在,一般的計算機知識對她來說都已經不再是問題,一些較為常用的軟件她都可以自己編寫。因此,在收到第一份大學錄取通知書後,曦曦便沒有再為高考做準備,而是抓緊時間自學英語及大學數學課程——至於計算機專業的課程,她大部分都已經學過了。 回想起來,曦曦認為媽媽對自己的影響最大,尤其是那次“激將”,成效真的是非常顯著,因而給孩子和傢長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這種旨在激勵與鞭策的方法,也漸漸成了媽媽“對付”女兒的法寶之一,對她性格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個人習慣的培養與矯正,起了很大的積極作用。曦曦後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傢裏,在與學習有關的事情上,媽媽對她使用激將法的時候還是比較多的,也往往能夠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她小時候脾氣非常倔強,也特別喜歡爭強好勝,“狡猾”的媽媽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時不時地刺激她一下,同時提出某種希望和要求,而她幾乎每次都會狠狠地賭上一口氣,非要幹出個樣子來給大人看不可——這樣一來,自然是正中媽媽的下懷。不過,媽媽的“法寶”在生活上倒是不怎麽常用,因為女兒學業一直比較緊,平時做傢務的時候不是很多。衹有在假期裏,時間相對充裕,媽媽想讓她做某些在雜事而她又不大情願時,纔會隔三差五、小小地激她一下。 後來,到曦曦上高中以後,媽媽的這個“法寶”就基本上不用了,因為這種方法一般衹對性格要強的小孩子管用,也衹有他們纔會因為大人言語上的刺激作出反應,有時一點點刺激可能就會讓他們産生特別強烈的衝動,就像那次媽媽跟她說玩遊戲不如寫遊戲一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東方出版社
第1節:序 一 開花結果的歡樂
第2節:序 二 天才首先是普通孩子
第3節:第一章 家庭教育要順其自然 自然是成就天才兒童的第一步
第4節:第二章 快樂是童年第一課 沒有什麽比玩耍和遊戲更重要
第5節:第三章 成大事者重小節 媽媽的經歷讓女兒少走彎路
第6節:第四章 從最簡單最實在的小事做起 不要過早強調理想和抱負
第7節:第五章 善於從黑暗的地方發現光亮
第8節:第六章 該逼的就得逼,該堅持的就一定要堅持 認準了就做到底
第9節:第七章 父母也要學會發現自己 正確對待性格缺陷
第10節:第八章 換位思考,母親也不妨做一做女兒的“孩子”
第11節:第九章 在實踐中成長起來的老班長 硬碰硬根本不是辦法
第12節:第十章 “不想高考”,為什麽?
第13節:第十一章 衹要付出努力,就能峰回路轉 起步太晚,從來都不是主要問題
第14節:第十二章 心願花開,努力結果 有心才能有成
第15節:第十三章 徵服香港科技大學 隨意之舉改變人生,機會來了絶不錯過
第16節:第十四章 方法成就一切
第17節:第十五章 美麗人生就這樣 重理輕文要不得
第18節: 記 高考並非必由路(1)
第19節: 記 高考並非必由路(2)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