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记录 明報·出入山河   》 第7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4)      饒宗頤 Rao Zongyi

  隔天早晨坐渡輪過到伊洛瓦底江對岸的因鼕城,換上騾車,沒有輪胎的光身鐵輪,在小石子路上滾動,差點沒把心髒顛出口腔,被譽為"不朽之城"的古都,遺跡寥寥,僅剩半堵傾圯的紅磚墻,嗚羌村有一具號稱世界最大的鐘,重八十七噸、高一丈二,鑄於一七九○年,緬王Bodawpaya獲得世上稀奇珍物--一頭大白象,中國派去的使者奉贈佛陀牙齒聖物,還有三位清朝王室公主為妃,於是大興土木,立意建造一座比暹羅四一七尺還要高的佛塔,打破世界紀錄,來供奉佛陀聖物,下令從南方運來無數奴隸工人北上築塔,這口巨鐘就是為佛塔而鑄的。
  緬王不願造鐘的技術外泄,鑄好當天,把藝匠殺頭殉鐘。
  由於工程過於浩大,在人力、財源不足的窘況下,佛塔不得不停工。十九世紀初,在位三十八年的緬王,死後留下一百二十二個兒子,子孫對這工程並未繼續,至今遺下地震損壞的地基,甚為壯觀。
  緬甸境內,不少未完成的佛塔,可能是受十三世紀流行的警句作祟:"佛塔若完工、國必亡。"
  佛教古都蒲甘 萬塔之鄉
  "萬塔之鄉"的蒲甘,為此次緬甸文化尋蹤的重點,古都依傍伊洛瓦底江的東岸,一○四四年,安那瓦塔(Anawratha)打敗南方文化高的孟族,建立蒲甘王朝,統一緬甸,又傳入小乘佛教,立為國教,安王嚮佛法鼎盛的Thaton國曼怒華國王藉抄巴利文的佛教經書不果,派兵武力徵服,用大象載回三十套經書、大批和尚、識刻經文的工匠藝人,連同曼怒華王一起擄回蒲甘,大興土木,以後兩百多年,在這僅有二十五平方裏的土地,修建大小風格形狀各異的佛塔、佛廟,極盛時期,數目高達四萬座。
  一直到十三世紀,蒙古入侵中國,建立元朝,蒲甘最後一個國王,拒絶拜見忽必烈汗,元派兵輕易占領蒲甘,忽必烈汗信奉喇嘛教,下令鐵騎不準毀損蒲甘一塔一廟,緬人卻為了抵抗蒙古入侵,拆毀廟宇建碉堡防禦,自行破壞。
  北方的撣族乘機而起,造成分裂局面,蒲甘佛教建築歷經天災人禍,幸存約五千座。
  這千年古都,至今淪為三萬人口的小鎮,幾天盤旋古城,人煙不見,每一擡頭,前後左右是佛塔古跡,連我這心中無佛的朝聖者,不免肅然起敬,匍匐前進。
  佛教傳入緬甸之前,緬人信奉萬物有靈的原始崇拜,敬畏歷史人物悲悼死後所轉化成的神鬼供信徒祭拜。小乘佛教的教規,信徒不得對佛祖有所相求,因此善男信女將心中所求,轉嚮人所變的神鬼精靈,希望有求必應,我們從東城殘存半堵墻入內,一兄一妹兩個精靈,便是蒲甘的守門神。
  古城的佛教建築,材料為磚頭和灰泥,有一類為僧侶聚集念經做功課的。稱"支提",意即窟殿,旁邊捨利塔因埋有佛陀或高僧遺骸,神聖不可攀登。
  另一類供奉佛像的廟,緬語Ku,為洞穴之意,早期的廟受印度東北佛教寺廟的影響,圍墻很厚.衹有一個門,廟內幽暗如洞穴,光綫從窗口射入,墻上璧畫非點燈無法目睹,為孟族式建築。
  另一種比較晚期的廟宇,四面各有一個門,為一方形建築,外有平臺圍繞,上面竪立覆鉢或瓜型的尖塔,入口中央有一巨柱,支撐屋樑結構,巨柱的四邊,各立有巨大的佛像,廟內比早期光亮很多,阿南陀廟即為這類轉型期建築的代表傑作,在這以後發展純粹緬甸式的廟宇,本土色彩濃厚,完全沒有洞穴的痕跡,拱門嚮四面八方大開,門上的裝飾不像印度寺廟以木頭精雕細琢,而是用建材的石灰塑成火焰型圖案,自成緬甸風格.鎸刻的文字以緬文取代孟族文及巴利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旅遊寄簡--日本 文/金庸(1)第2節:旅遊寄簡--日本 文/金庸(2)
第3節:旅遊寄簡--日本 文/金庸(3)第4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1)
第5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2)第6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3)
第7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4)第8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5)
第9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6)第10節:禪窟:佛教聖地Banāras 文/饒宗頤
第11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1)第12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2)
第13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3)第14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4)
第15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5)第16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1)
第17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2)第18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3)
第19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4)第20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5)
第21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6)第22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7)
第23節:以色列散記 文/舒婷(1)第24節:以色列散記 文/舒婷(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