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 梨园往事   》 第7节:名丑箫长华的念白      周简段 Zhou Jianduan

  名丑箫长华的念白
  一代名丑萧长华,从艺八十余载,专攻文丑,以演方巾丑最著名。青年时代,常与谭鑫培、孙菊仙、王愣仙、黄润甫、刘鸿声等剧界名宿同台演出,民国后同梅兰芳、杨小楼等合作多年。
  萧氏艺术上博采群英,兼收并蓄,其表演风格以灵隽、深醇、冷峭、脱俗而独树一帜。他嗓音清脆,念白利爽。有道是"三年胳膊五年腿,十年练不出一张嘴"。萧长华的念白功夫是寒窗铁砚,百炼千锤,才达到这样的境地。他又是著名的戏曲教育家,有六十多年的教龄。曾任"富连成"科班的总教习,很多京剧名家如雷喜福、侯喜瑞、马连良、于连泉(艺名筱翠花)、谭富英、马富禄、叶盛兰、袁世海等都曾受教于他。他常说:演戏要"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人不演行"、"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是谁。"
  念白在丑角艺术表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萧长华的念白,使人听后感到流畅爽朗,富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他十分讲究"语气"和"传神",他演的蒋干虽曰愚蠢笨拙,然而心地还算善良。是个既可笑又可悯的人物。他表演的汤勤则是狡黠虚伪、贪利的势利小人,是个可憎可恶的人物。萧长华对这两种人用不同的手法,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京戏《玉堂春》里有请医一节,本来是过场戏,至多不过听听胡琴的功夫。而他这一段铺陈润色成了一出丑角主演的折子戏--"请医"。戏里老中医用的大段京白都是中药药名谐言寓意,非常贴切,真是别开生面。
  为了让读者能一睹萧氏念白的神采,现将这段念白照录如下:"吩咐丁香奴、柳杞奴,小心看守素门冬,谨防木贼子偷上十二重楼,别叫他盗去丹砂袍子、脑砂褂子、瓜蒌皮帽子、皂角靴子。必须放在陈皮箱内,外加玄胡锁。若有人参来访,让在肉桂房中去坐。先治午时茶,后沏益母膏,作为茶点。别忘了把我那匹海马拉到素沙滩,饮些水银,多加豆蔻、甘草。到晚上套紫河车接我当归。叫门时,当门子在前,马前子在后,车前子在左、牛蒡子在右,后面紧跟大麦子、小麦子、枸杞子、蛇床子。若有一步来迟,绑在桑皮树上,责打三千竹叶片子、五千灯草杠子,只打得使君子直流,半夏不饶。"院公接着白:"求先生看在附子之情饶了他吧。"继又念:"若不看在附子之情,就要共叶研为细末!"
  每念至此,台下总是经久不息的掌声。萧长华在这出戏里着装是清末民初打扮,不勾脸,瓜皮小帽,长袍马褂,眼镜手杖,俨然是一位妙手回春的良医,演来惟妙惟肖,令人经久不忘。
  "活曹操"侯喜瑞
  早年梨园界"架子花脸"侯喜瑞,名噪南北,其所演之《长坂坡》、《阳平关》、《战宛城》等曹操戏,表演各具特色,塑造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因被观众誉为"活曹操"。
  像喜瑞为清真古教人,出身寒门,幼年丧母,迫于生计,九岁时入"书连成"科班学艺,初学"梆子老生",后从名丑萧长华学"小花脸",最后专工"架子花",十五岁出科,在喜连成搭班演出。十九岁托人说情,递门生帖拜名净黄润甫(满族人,世称"黄三",票友下海者,时有"活曹操"之称。)为师,得其三昧,自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逐渐形成了自家的艺术风格,创出了与金少山、郝寿臣三派鼎足而立的"侯派"。
  侯喜瑞能演之剧目甚多,除曹操戏以外,《群英会》的黄盖,《取洛阳》的马武,《宝莲灯》的秦灿,《开山府》的严嵩,《法门寺》的刘瑾,都是他的拿手杰作;他与杨小楼合作演出的《连环套》、《野猪林》,与梅兰芳合演的《宇宙锋》、《太真外传》,与高庆奎合演的《七擒孟获》、《哭秦庭》等剧,更是珠联璧合,并早已成为绝响。
  嗓音苍劲挺拔,"沙音儿"和"炸音儿"韵味浑厚,并能性格化、感情化、意境化,是侯喜瑞唱腔与念白的突出特色,发于内而形于外的做工,更使他的表演艺术臻于炉火纯青。
  这位在舞台上辛勤耕耘半个世纪的老艺术家,早年即立下了"宁可筋长一寸,不许肉厚一分"的誓言,每日坚持五更起身,步行天坛南墙根下喊嗓子、念话白、打拳、练剑、翻跟头,风雪无阻,此等锲而不舍之精神,不仅使他练就了过硬的舞台功夫,而且落下一副硬朗的身子骨,享年九十一岁鹤驾道山,成为梨园界屈指可数的老寿星。
  老北京的戏迷们皆知侯喜瑞爱"赶场",盖因其"戏路"太宽且艺术精湛所使然。凡名角粉墨登场无不约他,有求而必应,从来不"拿糖"(北京土语,言乘机讲条件而不肯轻易去做。),日夜连演两场甚至三场戏,对侯喜瑞来说乃司空见惯。因此,他拥有的观众,其数量之广大而令其他名角望尘莫及。
  老北京的戏迷们皆知侯喜瑞爱"要钱"(北京土语,指赌博。)无论"推牌九"还是打麻将,只要往牌桌旁一坐,便雷打不动;甚至散了戏连彩裤都没脱,便一头扎进牌友里,又打牌又聊戏,混杂于三教九流之中,打哈哈说笑话,十足的乐天派,而输赢则置之度外。
  另外,侯喜瑞还爱施舍。他因终年赶场而所拿"戏份"甚多,却视财如敝屣,或赠之人,或捐之义学,或舍之粥厂,泽被天下寒士,广绩阴德,此或其长寿之道耶?
  位于崇文门外手帕胡同的侯喜瑞住宅,于十年浩劫之初几被踏为平地,其女儿死于非命,而时年七十五岁的侯喜瑞居然虎口余生。曾为距住处不远的千芝堂老药铺座上客,聊天以遣闷。一九八二年,一代名净无疾而终。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程长庚"大老板"第2节:"单刀叫天"谭鑫培第3节:"老乡亲"孙菊仙
第4节:知县名伶汪笑侬第5节:"关戏泰斗"李洪春第6节:"德艺只馨"盖叫天
第7节:名丑箫长华的念白第8节:"戏篓子"赵松樵第9节:"猴王"李万春
第10节:女伶刘喜奎不畏权贵第11节:程砚秋三请俞振飞第12节:花脸宗师郝寿臣
第13节:当代名丑马富禄第14节:"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第15节:一代名旦荀慧生
第16节: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第17节:须生泰斗马连良第18节:著名武旦宋德珠
第19节:"金霸王"的癖好第20节:"铁嗓青衣"王玉蓉第21节:吴素秋早年二三事
第22节:童芷苓和她的弟弟妹妹第23节:"舞台飞人"张德俊第24节:李世芳青岛罹难前后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