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青文革 》 折腾十年 》
第7节:农村第一夜
清秋子 Qing Qiuzi
女生,住进了新上任的刘队长家。男生,安排在小手工业者李裁缝家。李裁缝是六指,不过也确实比常人手巧一些,在农村是少有的挣现钱的主儿。家道很殷实,东西屋有两铺大炕。他把老婆孩子撵到西屋,自己跟我们住一屋。
刘队长是个好人,前不久搞政变刚上台,掀翻了盘踞东甸子十队六年之久的王队长,位置还不太稳,决心拉拢集体户以壮声威。他是正派人,掂量掂量队里的人家,对哪一家的男主人都不大放心,干脆就把女生收到他家去了。
女生在刘队长家里怎么睡?我们不知道,反正在农村,两辈人男女睡一个炕不算违反习俗。我们当时的心思还没那么邪,没想得太多,倒是李裁缝的夸夸其谈,"煮酒论英雄",让我们初尝乡村乐趣。
农村第一夜,大炕上躺了六个男生,略有些挤。但冬夜的炕烧得暖,让人筋骨舒畅。几个淘小子像在过野营生活,你捶我打地闹腾了一阵儿,都躺下了。李裁缝还要做一会儿活儿,在灯下咔咔地踩着缝纫机。我们睡不着,和他有一句没一句地聊。李裁缝是富户,家里电灯雪亮,墙上新糊了报纸,感觉跟城市差别不大。他是个死硬的倒王派,又天生有幽默感,现在有了我们这些听众,就不断地用缺乏逻辑的语言讥讽和控诉刚下台的王队长,说老王过去如何霸道如何专制,如何不得好死。末了,忽然跟我们说:
"历史上,姓王的都不是好人;姓李的,都是大英雄。"
此话一出,我们哗然:"不对吧?哪个姓李的是英雄?"
老李是山东人,用方言朗朗答道:"李玉和!"(京剧《红灯记》里的正面人物)
这个名字,从他嘴里说出来,听上去就是"力雨贺"。
"那,姓王的呢,哪个是坏人呀?"
"王连举啊!"(京剧《红灯记》里的叛徒)
我们爆笑,小迷糊说:"什么呀?不算,不算。"
李裁缝抬起头,较起了真儿:"力雨贺!怎么的,不算英雄?"
我们继续笑,龚本辉故意说:"姓李的,也有大坏蛋呢!"
老李警惕道:"谁?"
"李承晚。"
老李愣了一愣,也许是感觉似曾耳熟,但随即一口咬定:"我就知道力雨贺!"
和老李笑笑闹闹,倦意渐渐上来,老李也停了手中的活儿:"不干了,睡啦。"他稀里呼噜脱衣上炕,关了灯,叮嘱我们道:"晚上起夜,就在墙根儿底下尿,别走远了。"
"有狼?"
"狼?狼还不敢进屯子,野地里,有苏联特务!"
啊!老李一句话,说得我们脊骨发凉,睡意忽地一下就没了。睁眼看看窗外,没有一丝灯光,外面却总像是有人影。房脊上,寒风掠过,宛如阵阵狼嗥。
我们住在李裁缝家,开伙却是在刘队长家。四个女生,轮流做饭,当然也给她们算工分,然后内部调剂。男生则是坐享其成,饭来张口。东北这地方,大男子主义严重,因此没有谁觉得这不对劲儿。
冬季是农闲,吃多了浪费,农民只吃两顿饭。我们入乡随俗,也如此,头晌饭九点多钟吃,下晌饭下午四点多钟吃。第一天吃罢头晌饭,我们就摩拳擦掌,要求去干活儿。刘队长笑笑说:"这么老远来,歇两天再说吧。"
"也不累,歇什么呀!"我们那时候,大傻帽儿一个,非要抢着给自己戴上笼套。
"好吧!"刘队长磕磕烟袋锅。"男的刨粪,女的搓麻绳,都抻悠着干,先锻炼锻炼。"
人生的笼套,就此戴上。从那一天起,直到今天,我都没把这笼套解下来,只不过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叫法,有时候叫"炼红心",有时候叫"作贡献",有时候叫"谋生",有时候叫"在岗",反正就是稀里糊涂地卖命。
我们是在一个非常悠闲的时期切入了农村生活,所以没有感觉劳动这一关有什么难。刨粪实际上就是刨冻土。夏季里从猪圈和厕所起出来的农家肥,要掺很多土,堆成一堆发酵,到冬天被冻得邦邦硬,得用丁字镐一点点刨下来,用车拉到地里去,准备春天时候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序幕 | 第2节:那场大折腾 | 第3节:恋爱意识在萌动 | 第4节:被上帝选中了 | 第5节:水灵灵的小丫头 | 第6节:高举伟大旗帜 | 第7节:农村第一夜 | 第8节:生活其乐无穷 | 第9节:清理阶级队伍 | 第10节:不是闹着玩儿的 | 第11节:天上掉馅儿饼 | 第12节:为生活所迫 | 第13节:连火都不敢生 | 第14节:给自己壮胆儿 | 第15节:山神爷保佑 | 第16节:文明的冲突 | 第17节:全场笑倒一片 | 第18节:与时俱进派 | 第19节:不要太肮脏 | 第20节:革命化的春节 | 第21节:英雄救美 | 第22节:祸从口出 | 第23节:早晚恶有恶报 | 第24节:好男不和女斗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