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美國詩人五十傢   》 亨利·大衛·梭羅 Henry Thoreau (1817—1862)      彼得·瓊斯 Peter Jones

  3月3日:
  詩人必須高於自然,甚至超越自然。自然不是通過詩人講話,而是與詩人一道發言。詩人的聲音不是發自自然,而是給自然以呼吸,讓自然表達他的思想。他把自然的事實放入思想時,就是在將這一事實詩化。他的發言不涉及時間與空間。詩人的思想是一個世界,自然的思想是另一個世界。詩人是另外一個自然——自然是他的兄弟。他們相互友好地為對方服務,為對方披露真理。
  ——《梭羅日記》1839年
  
  梭羅1817年出生在馬薩諸塞州康科德村的一個農民和小業主家庭。父親在村裏經營一傢商店。他在清教徒思想的嚴格熏陶中長大,強調責任和儉樸。從十六歲到二十歲他在哈佛讀書,逐漸對古典文學發生濃厚的興趣,並着手翻譯埃斯庫羅斯的作品。他的第一本書《在康科德與梅裏馬剋河上一周》,表明了他對偉大作傢的崇拜。他在書中引用了荷馬、維吉爾、奧維德的話,還引用了高爾.莎土比亞、誇爾斯、彌爾頓及拜倫·愛默生和丁尼生的言論。
  
  完成學業之後,梭羅曾短期擔任過一段教職,但不很成功。愛默生此時已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發現梭羅也會寫詩,便邀他到他的傢中同祝梭羅成了愛默生的門生,並在1841到1843年期間與愛默生住在一起。在一個時期內,梭羅的作品從風格和方法上都亦步亦趨地模仿着他的師傅。然而他們兩人最終都因過於以“自我為中心”而不能容忍這種情形繼續下去。
  
  梭羅的個人主義表現在他對清教主義、國傢以及當時社會的組成所持的激烈的對立態度上。他對國傢的態度在《論公民的不服從》中表現得最鮮明。這是他最有影響的一篇政論文章,“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我以我個人的方式對國傢悄悄地宣戰,雖然我仍將利用國傢得到我能得到的好處,這種情況總是這樣的。”他給超經驗主義者的雜志《日規》撰稿,1849年發表了《在康科德一周》。
  
  1845年他在華爾頓湖畔。愛默生的土地上蓋起了一間小茅屋,試驗他的自給自足和簡樸的生活方式。根據這個試驗,他寫成了他的散文傑作《華爾頓》(1854),敘述他在湖畔的兩年生活。這期間他曾由於拒絶嚮一個與墨西哥打仗的政府納人頭稅入過獄。他坐了一夜牢便被他嬸嬸瑪麗亞保釋了出來,這使他感到很懊惱。
  
  梭羅早就患有肺結核玻1860年他在觀察樹樁時感了風寒,從此再末全愈。他兩度試圖到尼亞加拉和中西部去恢復健康,但兩次都未遂願,終於於1862年與世長解。他的《日記》在他去世後,於1884年和1892年之間纔發表。《自然詩集》於1895年發表。
  
  梭羅的風格在《華爾頓》中表現得最為出色——交談的口吻中夾雜着各種隱喻。他宣傳道德,但並不是板起面孔進行說教。《康科德河上的一周》的毛病是描寫性的段落與說教性的段落相互衝突,統一不起來。“我們是應邀來參加河上的聚會,而不是來受別人的教訓的,”J·R·洛厄爾曾這樣寫道。
  
  正是這種毛病損害了他的許多詩,使他們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預言式的說教與描寫性的話言相互衝突,而沒有相互補充。無論是說教性的聲音,或是描寫性的聲音在全詩中占統治地位時,梭羅都可以取得一些成就。象《姻》這樣一首書捲氣根重、地地道道的古典詩就神秘地充滿了許多暗淡、模糊不清的意象:
  羽翼輕靈的煙,象古希臘的飛人,
  高翔中被太陽熔化了你的翅膀,
  不唱歌的雲雀,黎明的使者,
  在你作為巢的茅屋上盤旋;
  或是消逝的夢,午夜的幻影
  曳起你的長裙;
  夜間遮住了星星,日間
  使光綫黑暗並掩沒了太陽;
  上天去吧,我壁爐裏的一炷香,
  請求諸神原宥這明徹的火焰。
  
  雖然鳥巢的意象在過分的時候使人想起朗費羅,但是有控製的節奏與形象戲劇性的恰到好處是令人註目的。另一方面,《鼕天的記憶》則純粹依仗着詩人對自然的熱愛。他並沒有尋找驚人的意象,但憑藉着一種沉思默想的方式:
  在歡快的月亮寂靜的光輝中,
  每一根樹枝,欄桿,突出的水管上,
  冰的矛槍越伸越長
  映着日出的光箭
  當時我憶起去夏流光的正午,
  一束日光無人註意,悄悄地斜穿過
  高地上長着約翰草的牧抄…
  
  “矛槍”和“光箭”的意義都很含蓄,並非牽強附會。詩中暗藏着意義,但沒有硬塞進意義。
  
  當梭羅竭力想創造出驚人之筆時,總是不成功,如在《霾》中:
  太陽的緯綫,縹緲的霧紗,
  用大自然最豐富的原料織成,
  可見的熱,霧水與幹涸的海,
  眼睛最後徵服的東西;
  白日的辛苦呈現着,太陽的塵土,
  拍打在大地之岸的氣浪,
  縹緲的港口,光亮日河灣,
  空氣的碎浪,熱的波瀾……
  
  梭羅想用這種抑揚頓挫的節奏從不同角度發掘意象,從詩中表現岀的努力程度來看是很可敬的,但他並沒有把這一堆支離破碎的形象糅合為一個整體。在《履歷》中有一種更好的近乎於玄學派的追求:
  我是一個徒勞掙紮的包
  一個機會把我包成一團,
  掉過來,翻過去,它們之間的聯繫
  是這樣地鬆散和疏遠,
  我想。
  這是由於更加溫和的天氣。
  
  一種準確形式的有效使用使全詩可以一氣呵成。但梭羅在《靈感》一詩中察覺到了他的問題所在:
  當我高吊着輕浮的腦袋高唱,
  雖然所有的詩神都給我力量,
  但我對什麽都不熱愛,
  我的詩柔弱,淺薄就像它們的源泉。
  然而倘我低着頭去摸索,
  傾聽在我身後的智慧,
  心懷着信念勝過希望,
  更願意嚮後退而不是朝前闖。
  讓我的靈魂也一道參加
  投入我的心燃起的火焰,
  於是我的詩便將永遠保存,——
  時光無法折彎上帝寫下的詩行。
  
  他勉強使用的語言和他所使用的固有形式都不合適。他不註重技巧,他最糟糕的詩句,如:“然而倘我低着頭去摸索”和緊跟着的那一句,表明他企圖發展一種真正的和個人的語言,這種語言將會不朽。事實證明這種摸索並不十分成功。
  
  鮮明的個性在梭羅的詩中很突出,但是這最終是性格和內容的個性而不是聲音的個性。他的試驗往往找不到合適的詞用在合適的位置上,找不到傳達經驗的正確節奏和形式。愛默生給他的詩準確地做了如下描繪:“黃金是有了,但不是純金,還很粗糙,裏面還有渣澱。香草和鮮花是采來了,可是還沒有釀成蜜”。

    汤潮 編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安娜·布拉德斯特裏特 Anne Bradstreet (1612?——1672)
愛德華·泰勒 Edward Taylor (1642?—1729)
威廉·卡倫·布賴恩特 William Cullen Bryant (1794—1878)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 Ral 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
亨利·沃茲沃思·朗費羅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807—l882)
埃德加·愛倫·坡 Edgar Allan Poe (1809—1849)
亨利·大衛·梭羅 Henry Thoreau (1817—1862)
赫爾曼·梅爾維爾 Herman Melville (l8l9—189l)
沃爾特·惠持曼 Walt Whiteman (1819—1892)
愛米莉·狄更生 Emily Dickinson (1830—1886)
埃德溫·阿林頓·羅賓遜 Edwin Arlington Robinson (1869—1953)
埃德加·李·馬斯特斯 Edgar Lee Masters (1869—1950)
斯蒂芬·剋萊恩 Stephen Crane (1871—1900)
羅伯特·弗洛斯特 Robert Frost (1874—1963)
卡爾·桑德堡 Carl Sandbura (1878——1967)
華萊士·斯蒂文斯 Wallace Stevens (l879——1955)
威廉·卡洛·威廉斯 William Carlo Williams (1883——1963)
埃茲拉·龐德 Ezra Pound (1885——1972)
H.D.(希爾達·杜利特爾) Hilda Doolittle (1886——1961)
羅賓遜·傑弗斯 Robinson Jeffers (1887——1962)
約翰·剋勞·蘭塞姆 john Crowe Ransom (1888——1974)
瑪麗安娜·穆爾 Marianne Moore (1887——1972)
托馬斯·斯特恩·艾略特 Thoi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
康拉德·艾肯 Conrad Aiken (1889——1974)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