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皇家医事   》 种痘战胜天花恶魔(2)      屈维英 Qu Weiying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巡幸塞北,途经热河时发现了一处理想的避暑胜地,便决定在此兴建一个避暑避痘的行宫。嗣后,康熙帝又规定,以后凡是没有出过痘的蒙、藏、回、维等上层贵族,欲朝见皇帝,可于每年七月到热河,九月随皇帝入围秋狩,同时觐见皇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班制度的肇始。从此,每当天高气爽的金秋季节,蒙古各部王公大臣便纷纷到承德避暑山庄觐见皇上。这样,既避开了痘疫发作期,也使朝廷密切了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可谓一举数得。
  实际上,对于天花这种致命疾病的防治,中国古代中医迈出了第一步,成为世界免疫学的先驱。
  早在明朝时,中医就开始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这种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16世纪下半叶)的种痘法,又称鼻吹种痘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叫旱苗法,即取天花患者的痘痂研成细末,加上樟脑、冰片等吹入被种痘者鼻腔中;另一种方法叫水苗法,即将天花患者的痘痂加入人奶或水,用棉签蘸上,塞入被种痘者之鼻中。以上两种方法,都是为了让被种痘者轻度感染上天花,发热出疹,再经过精心护理,病症消失后,相当于出过天花,从而获得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
  在康熙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满族已经普遍认识到“种痘”能增强抵御天花的道理,特别是康熙帝本人对此认识明确,推行得也很坚决,致使种痘之法在朝野得到强制推行,效果甚佳。公元1688年,俄国医生来到北京学习这种接种人痘的方法,后来又通过俄国传入土耳其、印度、日本、英国及欧洲各国。直到18世纪末,英国乡村医生琴纳也许是受到中国接种“人痘”的启发,终于发明了牛痘接种法。
  康熙继位后不久,北方连续性的天花大爆发开始减弱,同时南方传统的种痘疫苗法也传到了北方。此时的康熙帝对天花的防治已有了一定信心,于是把鼻吹种痘法从宫中一直推广到民间,甚至推广到漠南、漠北蒙古各部落,从而大大减少了天花这种烈性传染病的发病率。他还降旨太医院专门设立痘疹科,广征各地名医前来供职。北京城内还设有专门的“查痘章京”,负责八旗防痘事宜。
  据清宫医案记载,康熙在总结前人防痘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主动出击防治天花。在康熙帝的倡导推动下,清代朝野对天花的防治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康熙帝在其所著的《庭训格言》中写道:“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蕃,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痘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
  康熙帝坚意推行种痘术,不仅为民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为有清一代康乾盛世的开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科学终于战胜愚昧,我国的公共医疗制度初见端倪,自有其深远的时代意义。
  相关链接
  天花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其症状表现为高烧、浑身乏力、恶心呕吐和严重皮疹,基本上无药可治。
  天花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悠久,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都有关于天花的记录,科学家们在公元前1000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的木乃伊上,就发现其头部有天花留下的疤痕。到了公元6世纪,欧洲也出现了天花。16世纪初,欧洲殖民者又把天花带到了美洲大陆,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印第安文明的阿兹特克帝国没有被强大的西班牙军队击败,却在天花流行过后消失了。17~18世纪天花开始在西半球肆虐,据有关历史统计,天花在全球曾至少造成1亿人死亡,另外有2亿人因患天花或失明,或留下终生疤痕。直到18世纪,英国乡村医生琴纳发明了“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后这一方法逐渐在世界流行起来,有效控制了天花的传染。1980年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天花被完全消灭,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皇家医事》目录作者自序(1)作者自序(2)作者自序(3)
清代对太医院的完善种痘战胜天花恶魔(1)种痘战胜天花恶魔(2)为儿童种痘防治天花(1)
为儿童种痘防治天花(2)活血化瘀广泛运用(1)活血化瘀广泛运用(2)帝王也需用猛药(1)
帝王也需用猛药(2)医疗护理方法多(1)医疗护理方法多(2)医药理论建树卓越(1)
医药理论建树卓越(2)药材地道要讲究地道药材为什么疗效好重视未病控病情(1)
重视未病控病情(2)中医治西人中西医药的主要差别临终救命生脉散(1)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