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生活 印度文化中的艳欲主义:爱欲正见   》 第7节:《欲经》(5)      Dan Haijun

  享乐是人的本性,人不应该痛恨享乐,将之视为洪水猛兽;同时,人也要善于享乐,引导享乐,如此才不至于使享乐变成苦果。《欲经》就是为了引导人们享乐而写成的知识读物。与《欲经》一起,还要学习六十四般技艺,歌、舞、乐、绘画、插花、室内装饰、化妆、烹饪、针线、猜谜、填字、写词、赋诗、养鸟、赌博、游戏等等。在犊子氏笔下,受城市有闲阶层喜爱的高等歌女不仅气质、容貌、品德俱佳,而且精通各种享乐和游戏方面的技艺,并且能够随机应变。
  《正在给情人写信的女子》,公元10世纪,雕塑,出自卡朱拉霍寺庙,现存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
  从《欲经》中,我们可以大致推断,人之性活动的目的主要表现为:第一,为了生殖繁衍,传宗接代;第二,为了建立和维持某种人际关系,如情人关系、利益关系等等;第三,为了性快乐本身。婚姻与家庭意义上的性爱是人的最基本的性爱方式,它体现的主要是"法"的意义。而在此之外,出于各种原因和目的,人与人之间还会出现其他的性爱关系,这是犊子氏重点考察和分析的对象,因为它构成了婚姻、家庭之外重要的社会关系,体现的是"利"。人们的性爱若只停留在婚姻、家庭的意义上,性爱本身便会逐渐失去其快乐的本质,因此,人们常常追求合"法"婚姻之外的性爱快乐。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纯粹性爱本身的快乐。但这样的结果常常使性爱在"法"和"利"之间失去平衡,社会常常谴责或是惩治人们非"法"的性爱关系,但犊子氏的《欲经》却不是如此,它是认真考察人们的性习俗和性心理,引导人们善于享乐,如此,性爱本身才能实现其价值和意义。
  《欲经》也常常被翻译成《爱经》,但实际上《欲经》谈论的主要是性,而且它是从纯粹的享乐主义的角度来谈论性欲的,因此,"爱"在《欲经》中基本上是没有地位的。与我们对于性爱的一般观念不同,犊子氏认为,性爱的最高境界是淡然无情,只有在这种境界中,性爱才能实现其纯粹享乐的本质。因此,性事并不表现为激情,而是表现为对情和欲的节制,"欲"的节制有益于身,而"情"的节制则有益于心。这种说法与印度的密教多多少少有些联系。在印度密教看来,性爱是超越现象世界的有效手段,是最为神圣的。密教对女性的崇拜是一种无私的行为,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爱:无爱。因此,密教仪式中的性事并不表现为激情,而是一种非个性化的行为,一种无状态的心灵状态和浑然一体的自我,沉浸于其中的是彻底的自我和自我的解脱。正是在这种解脱的意义上,禁欲与纵欲、苦行与性力奇特地化为一体,成为"同归"的"殊途"。
  《欲经》的性爱观不同于起源于12世纪西方文学中《特丽斯坦和伊索达尔》描写的浪漫激情,也不同于伊斯兰世界流传甚广的内扎米的《蕾丽与玛杰农》的生死爱情故事。《欲经》所倡导的温柔典雅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性欲,它使激情沿着正常的轨道运行,以使性和爱得到较为完善的统一:因性而爱,因爱而性,因此它描写的不是浪漫之情,而是富于生活艺术的艳情:在占有性的性欲和温柔的浪漫渴求、无序的本能和有序的道德、天性和人性之间寻求某种模糊的平衡,在构成人的性欲的各种相互冲突的力量之间谋求和谐。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重庆出版社
第1节:概 要(1)第2节:概 要(2)第3节:《欲经》(1)第4节:《欲经》(2)
第5节:《欲经》(3)第6节:《欲经》(4)第7节:《欲经》(5)第8节:《欲经》(6)
第9节:《欲经》(7)第10节:《欲经》(8)第11节:《欲经》(9)第12节:《欲经》(10)
第13节:《欲经》(11)第14节:《欲经》(12)第15节:旁门左道(1)第16节:旁门左道(2)
第17节:旁门左道(3)第18节:旁门左道(4)第19节:旁门左道(5)第20节:旁门左道(6)
第21节:旁门左道(7)第22节:旁门左道(8)第23节:旁门左道(9)第24节:旁门左道(10)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