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英法联军北上进攻大沽前后,1858年5月,沙皇俄国趁机逼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署了《瑷珲条约》。俄方通过该条约割占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将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共管”,一举“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恩格斯语)。
在1858年4月夺取九江之后,曾国藩估计当年6、7月份即可拿下天京。但太平天国内迅速
涌现出李秀成、陈玉成、李世贤等杰出的年轻将领,他们相互配合,于1858年9月再次击溃清军江北大营,11月在庐州(今合肥)歼灭湘军主力之一的李续宾部,解除长达两年的天京之围,并挥师东进。中国内战又陷入胶着。
由于清廷和西方四国都对《天津条约》和《瑷珲条约》不以为然,1859年6月,英法拒绝修约,要求签定新约,并炮轰大沽。清军奋起还击,联军惨败。伦敦每日电讯报叫嚣:“大不列颠应攻打中国各省,占领北京,把皇帝逐出皇宫。”
1860年4月,英法两国增兵至近15000人,从舟山登陆。8月,从北塘登陆,攻占大沽、天津,进逼北京。9月,北京危在旦夕,咸丰、慈禧和王公大臣们仓惶逃往热河,由恭亲王奕 留守北京,“督为和局”。【甲午战争的两个重要人物出场了?
10月,英法联军在俄国人的协助下控制了北京城。英国公使额尔金和英将格兰特主张:要“在人们脑海里留下不易泯灭,永久保存的痕迹……圆明园宫殿之为要地,人所共知,毁之所以予中国政府以打击……警醒其迷梦”。于是,圆明园在被洗劫之后,又被放火焚烧,只留下断瓦残垣。
一位目睹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的英国翻译评述道:
“当一个个屋顶倾塌下来的时候,四面墙垣的烈火也渐渐弥漫,喷出大大的、一卷一卷的浓烟。我们想,对于这个老大帝国的命运,这是表示一种悲惨的预兆,它内部的基础已为自相残杀的内战销毁残蚀……结果四面被包围着,无处求救,最后喷出一口浓烟,服服帖帖地降服,迷失在它从前的烟雾里……殷红的火焰映在纵火军队的面庞上,使他们看起来仿佛恶魔一般。虽是毁坏他们所不能恢复的东西,却洋洋自得,觉得很光荣……号称‘天子’的宫殿,现在充满了中国最贵重的一切物品的残屑零片。”
此时此刻,不论是已经控制了北京的英法联军,还是已经建都天京的太平天国,或者进入鼎盛时期的曾国藩湘军,都足以推翻清王朝。大清帝国的命运已危在旦夕。恰如当时在上海的英国人列士特(Lyster)中尉写给国内的信中所说:
“现在的中国政府很脆弱,已不可能长久存在。如果戈登愿意,他能够推翻皇帝,创立一个新朝代——只要外国列强不加干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