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解读奇书《聊斋志异》 》
第7节:聊斋是怎样写出来的?(2)
马瑞芳 Ma Ruifang
选择写小说,对蒲松龄来说,是掉进无底深渊。他得一边做私塾先生,维持全家的生活,一边继续参加科举考试,见缝插针写小说。那时,写小说非但拿不到稿费,连写小说的稿纸都得从嘴里省。蒲松龄冬天穿个破棉袄,手冻得笔都拿不住,脚像是给猫咬了,砚台里磨的墨水都结冰了,还是着了迷似的写。不管听到什么新鲜事,马上写。蒲松龄30岁时有过一生中唯一一次南游,到同乡进士孙蕙任上做幕宾。南游期间走到沂州时遇到下雨,住在旅店休息,一个叫刘子敬的读书人拿出《桑生传》给他看。书中写的是一个狐女、一个鬼女跟一个书生恋爱,最后双美共一夫。蒲松龄被书中故事吸引住了,他把《桑生传》改写成聊斋名篇《莲香》。
蒲松龄南游期间有两句很有名的诗:"新闻总入鬼狐史,斗酒难消块垒愁。"把所见所闻写成"鬼狐史"。鬼狐向来是中国小说的重要内容,但"鬼狐史"不是单纯的鬼狐故事,而是以鬼狐写人生,以鬼狐寄托块垒愁。所谓"块垒愁"是忧国忧民之愁,是屈原、司马迁那样上下求索、报国无门的愁。蒲松龄既想青云直上,又喜欢写小说,二者是矛盾的。蒲松龄的东家孙蕙注意到蒲松龄写小说影响求取功名,劝他说:老兄绝顶聪明,只要"敛才攻苦",就能在科举上获得成功。所谓"敛才"就是收敛写志怪小说的才能,把精力集中到攻读圣贤书上。蒲松龄没有接受孙蕙的劝告,继续在穷困潦倒全家食粥的情况下,坚持写作。
关于《聊斋志异》,有两个传得很广的说法:一个是,蒲松龄在柳泉摆茶摊,请人喝茶讲故事,回到家加工,写成《聊斋志异》。另一个是,"聊斋"是聊天之斋。蒲松龄摆茶摊从未见于蒲松龄后人和朋友记载,这个说法来自《三借庐笔谈》,鲁迅先生早就认为不可靠。蒲松龄说:"我为糊口耘人田。"他一直在富贵人家坐馆,哪有空闲到柳泉摆茶摊听故事?不过,蒲松龄在求生存的同时,把写小说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他总是有意识地向朋友收集小说素材。这就是他在《聊斋自志》中所说的:"雅爱搜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至于说"聊斋"就是聊天之斋,也太表浅了。"聊"有"姑且"之意,"聊斋"跟屈原《离骚》叩天门不开"聊逍遥以相羊"有关,跟陶渊明辞官归乡"聊乘化以归尽"有关。"聊斋"含有作者鹏飞无望,聊以著书,聊以名志的意思。
大文学家王士祯对《聊斋志异》的赏识算得上蒲松龄人生的重要事件。王士祯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人,官做到刑部尚书。他创立"神韵说",是清初一代文宗。王士祯丁忧期间到西铺探望从姑母毕际有的夫人,和蒲松龄相识。这时,王士祯正在写作笔记小说《池北偶谈》。他对《聊斋志异》很感兴趣,大加赞赏。他向蒲松龄借阅《聊斋志异》,写下36条评语,说《张诚》是"一本绝妙传奇",说《连城》"雅是情种,不意《牡丹亭》后复有此人"。他还写下一首诗《戏题蒲生〈聊斋志异〉卷后》:"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首诗称赞《聊斋志异》的传奇性、趣味性,用李贺"秋坟鬼唱鲍家诗"说出《聊斋志异》的底蕴。蒲松龄写小说受到孙蕙、张笃庆等朋友的劝阻,却在一位台阁大臣那儿得到赏识,他非常激动,有一种"春风披拂冻云开","青眼忽逢涕欲来"的感觉,他以王士祯的私附门墙的弟子自居,真诚地希望王士祯能给《聊斋志异》写序。王士祯答应可以考虑,但最终没有写。这可以理解,台阁重臣给穷秀才的"鬼狐史"写序,是需要一点儿勇气的。有趣的是,历史常跟人们开玩笑,当年蒲松龄希望通过王士祯写序提高《聊斋志异》知名度,现在《渔洋山人精华录》煌煌巨著里知名度非常高的诗歌,竟然就是这首《戏题蒲生〈聊斋志异〉卷后》。历史常跟人开玩笑,你明明想走进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这样的结果恐怕是王渔洋和蒲松龄都始料未及的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大话聊斋 百家讲坛 |
|
|
第1节: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 第2节:苦行僧转世蒲留仙(1) | 第3节:苦行僧转世蒲留仙(2) | 第4节:执着可悲举人情结(1) | 第5节:执着可悲举人情结(2) | 第6节:聊斋是怎样写出来的?(1) | 第7节:聊斋是怎样写出来的?(2) | 第8节:蒲松龄墓被掘所见(1) | 第9节:蒲松龄墓被掘所见(2) | 第10节:蒲松龄墓被掘所见(3) | 第11节:蒲松龄的梦中情人(1) | 第12节:蒲松龄的梦中情人(2) | 第13节:蒲松龄的梦中情人(3) | 第14节:蒲松龄的梦中情人(4) | 第15节:蒲松龄的梦中情人(5) | 第16节:蒲松龄的梦中情人(6) | 第17节:三界一梦寓人生 | 第18节:尘世倒影的幽冥 | 第19节:芸芸众生的异化(1) | 第20节:芸芸众生的异化(2) | 第21节:梦作真时真亦梦 官虎吏狼写当朝 | 第22节:官虎吏狼 饿鬼转世 | 第23节:世风日下 阴曹摄政 | 第24节:爱情对传统婚姻的挑战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