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解讀奇書《聊齋志異》 》
第7節:聊齋是怎樣寫出來的?(2)
馬瑞芳 Ma Ruifang
選擇寫小說,對蒲鬆齡來說,是掉進無底深淵。他得一邊做私塾先生,維持全家的生活,一邊繼續參加科舉考試,見縫插針寫小說。那時,寫小說非但拿不到稿費,連寫小說的稿紙都得從嘴裏省。蒲鬆齡鼕天穿個破棉襖,手凍得筆都拿不住,腳像是給貓咬了,硯臺裏磨的墨水都結冰了,還是着了迷似的寫。不管聽到什麽新鮮事,馬上寫。蒲鬆齡30歲時有過一生中唯一一次南遊,到同鄉進士孫蕙任上做幕賓。南遊期間走到沂州時遇到下雨,住在旅店休息,一個叫劉子敬的讀書人拿出《桑生傳》給他看。書中寫的是一個狐女、一個鬼女跟一個書生戀愛,最後雙美共一夫。蒲鬆齡被書中故事吸引住了,他把《桑生傳》改寫成聊齋名篇《蓮香》。
蒲鬆齡南遊期間有兩句很有名的詩:"新聞總入鬼狐史,鬥酒難消塊壘愁。"把所見所聞寫成"鬼狐史"。鬼狐嚮來是中國小說的重要內容,但"鬼狐史"不是單純的鬼狐故事,而是以鬼狐寫人生,以鬼狐寄托塊壘愁。所謂"塊壘愁"是憂國憂民之愁,是屈原、司馬遷那樣上下求索、報國無門的愁。蒲鬆齡既想青雲直上,又喜歡寫小說,二者是矛盾的。蒲鬆齡的東傢孫蕙註意到蒲鬆齡寫小說影響求取功名,勸他說:老兄絶頂聰明,衹要"斂纔攻苦",就能在科舉上獲得成功。所謂"斂纔"就是收斂寫志怪小說的才能,把精力集中到攻讀聖賢書上。蒲鬆齡沒有接受孫蕙的勸告,繼續在窮睏潦倒全家食粥的情況下,堅持寫作。
關於《聊齋志異》,有兩個傳得很廣的說法:一個是,蒲鬆齡在柳泉擺茶攤,請人喝茶講故事,回到傢加工,寫成《聊齋志異》。另一個是,"聊齋"是聊天之齋。蒲鬆齡擺茶攤從未見於蒲鬆齡後人和朋友記載,這個說法來自《三藉廬筆談》,魯迅先生早就認為不可靠。蒲鬆齡說:"我為糊口耘人田。"他一直在富貴人傢坐館,哪有空閑到柳泉擺茶攤聽故事?不過,蒲鬆齡在求生存的同時,把寫小說看得跟生命一樣重要。他總是有意識地嚮朋友收集小說素材。這就是他在《聊齋自志》中所說的:"雅愛搜神","喜人談鬼","聞則命筆,遂以成編"。至於說"聊齋"就是聊天之齋,也太表淺了。"聊"有"姑且"之意,"聊齋"跟屈原《離騷》叩天門不開"聊逍遙以相羊"有關,跟陶淵明辭官歸鄉"聊乘化以歸盡"有關。"聊齋"含有作者鵬飛無望,聊以著書,聊以名志的意思。
大文學家王士禎對《聊齋志異》的賞識算得上蒲鬆齡人生的重要事件。王士禎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新城人,官做到刑部尚書。他創立"神韻說",是清初一代文宗。王士禎丁憂期間到西鋪探望從姑母畢際有的夫人,和蒲鬆齡相識。這時,王士禎正在寫作筆記小說《池北偶談》。他對《聊齋志異》很感興趣,大加贊賞。他嚮蒲鬆齡藉閱《聊齋志異》,寫下36條評語,說《張誠》是"一本絶妙傳奇",說《連城》"雅是情種,不意《牡丹亭》後復有此人"。他還寫下一首詩《戲題蒲生〈聊齋志異〉捲後》:"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這首詩稱贊《聊齋志異》的傳奇性、趣味性,用李賀"秋墳鬼唱鮑傢詩"說出《聊齋志異》的底藴。蒲鬆齡寫小說受到孫蕙、張篤慶等朋友的勸阻,卻在一位臺閣大臣那兒得到賞識,他非常激動,有一種"春風披拂凍雲開","青眼忽逢涕欲來"的感覺,他以王士禎的私附門墻的弟子自居,真誠地希望王士禎能給《聊齋志異》寫序。王士禎答應可以考慮,但最終沒有寫。這可以理解,臺閣重臣給窮秀纔的"鬼狐史"寫序,是需要一點兒勇氣的。有趣的是,歷史常跟人們開玩笑,當年蒲鬆齡希望通過王士禎寫序提高《聊齋志異》知名度,現在《漁洋山人精華錄》煌煌巨著裏知名度非常高的詩歌,竟然就是這首《戲題蒲生〈聊齋志異〉捲後》。歷史常跟人開玩笑,你明明想走進這個房間,結果卻走進了另一個房間。這樣的結果恐怕是王漁洋和蒲鬆齡都始料未及的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大話聊齋 百傢講壇 |
|
|
第1節:黃狸黑狸,得鼠者雄 | 第2節:苦行僧轉世蒲留仙(1) | 第3節:苦行僧轉世蒲留仙(2) | 第4節:執着可悲舉人情結(1) | 第5節:執着可悲舉人情結(2) | 第6節:聊齋是怎樣寫出來的?(1) | 第7節:聊齋是怎樣寫出來的?(2) | 第8節:蒲鬆齡墓被掘所見(1) | 第9節:蒲鬆齡墓被掘所見(2) | 第10節:蒲鬆齡墓被掘所見(3) | 第11節:蒲鬆齡的夢中情人(1) | 第12節:蒲鬆齡的夢中情人(2) | 第13節:蒲鬆齡的夢中情人(3) | 第14節:蒲鬆齡的夢中情人(4) | 第15節:蒲鬆齡的夢中情人(5) | 第16節:蒲鬆齡的夢中情人(6) | 第17節:三界一夢寓人生 | 第18節:塵世倒影的幽冥 | 第19節:蕓蕓衆生的異化(1) | 第20節:蕓蕓衆生的異化(2) | 第21節:夢作真時真亦夢 官虎吏狼寫當朝 | 第22節:官虎吏狼 餓鬼轉世 | 第23節:世風日下 陰曹攝政 | 第24節:愛情對傳統婚姻的挑戰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