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建筑 》 揭秘曠世文物的傳奇內幕:《故宮》導演看臺北故宮 》
南遷避戰火
周兵 Zhou Bing
1931年,”九一八”爆發,離東北衹有二百多公裏的北平處於危險之中。如果文化古城北平淪陷,不僅人民受難,許多文物也將遭受不可估量的損失。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為此製定了周密的文物搶運計劃,决定轉移故宮以及其它的北平文物至內地保存。
搶運計劃不可謂不好,然而就算在這樣的危機關頭,人與人之間的爭鬥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國寶的遷移牽扯到太多人的利益,搶運計劃一經提出,便引起各方爭議。國民黨元老張繼主張遷往西安,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主張轉至上海。而北平各階層及普通市民則反對國寶南遷,他們認為文物固然重要,卻比不上國土和人民,這時遷走文物,無疑是動搖人心之舉,而且古物一散不可復合,南遷會造成文物失散。當時不僅有以周肇祥為首的“北平市民衆保護古物協會”公開表示將以武力阻止南遷,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還經常接到恐嚇電話:“你是不是要擔任押運古物的工作?當心你的命!”
這中間還發生過一件更為荒唐的事情。1932年8月,北平政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原本是為研究如何保護故宮國寶一事,沒想到與會人員不僅不對如何更好地保護國寶提出建議,反而形成了拍賣文物以購買五百架飛機抗敵的荒謬决議。嚇得易培基和其他博物院領導四處奔走呼籲,在張學良、蔣伯誠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阻止和反對下,拍賣文物的風波纔得以平息。
文物搶運計劃直至1933年初仍未能正式實施。期間,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一直在進行整理、挑選、裝箱的工作。為防止文物途中破損,裝箱是個相當重要的技術活。古籍文獻等好裝,瓷器、玉器、青銅器等易碎易變形文物就需要特別小心了。故宮為此專門請來了琉璃廠的老古玩商傳授包裝技術,又仔細觀察江西景德鎮運送瓷器時的捆紮方法。每件國寶均以數層紙張包裹,外面再用草繩層層纏緊,依次裝箱後,在空隙間塞滿棉花,然後釘箱蓋,貼封條。為做到萬無一失,故宮人特意買來許多普通瓷器反復作實驗,確定無一損壞,纔開始用這樣的程序裝箱。裝了幾箱之後,大傢總結出了四字真言:“穩、準、隔、緊”。莊嚴先生解釋前兩個字:“所謂穩者,不外小心是也;所謂準者,換言之即為正確,沒有錯誤。”而對於後兩個字,那志良先生也有敘述:“一個是緊,一個是隔離,每捆瓷器捆紮緊緊的,捆與捆之間用稻草𠔌殼,塞得緊緊的,便少有破碎之虞。”後來,整個南遷歷時10餘年,數十萬件國寶歷經波折,但受損者幾乎沒有。
這些箱子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被製作出來存放紫禁城裏的文物,在大陸顛沛流離了十五年之後,又被運去了臺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金城出版社 |
|
|
名人推薦語 | 《臺北故宮》作者周兵簡介 | 序言:走進故宮 靠近平靜(白岩鬆) | 序言:一切諸法,緣會而生(郭長虹)(1) | 序言:一切諸法,緣會而生(郭長虹)(2) | 《臺北故宮》自序(周兵) | 南遷避戰火 | 第一次遷移:從北平到上海 | 第二次遷移: 三路轉運大後方(1) | 第二次遷移: 三路轉運大後方(2) | 第二次遷移: 三路轉運大後方(3) | 第二次遷移: 三路轉運大後方(4) | 第二次遷移: 三路轉運大後方(5) | 從大陸到臺灣(1) | 從大陸到臺灣(2) | 第三次遷移: 風雨中鼎輪 | 第四次遷移:倉皇海滬輪 | 第五次遷移:飄搖昆侖艦(1) | 第五次遷移:飄搖昆侖艦(2) | 馬衡的堅守 | 第六次遷移:白市驛機場(1) | 第六次遷移:白市驛機場(2) | 第七次遷移:最後的飛離(1) | 第七次遷移:最後的飛離(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