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金庸與《明報》   》 第7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2)      張圭陽 Zhang Guiyang

  1931年中國爆發了"九一八"事變,1937年又有"七七"事變,中國全面抗日。金庸13歲考入浙江省嘉興中學,那是浙江地區的一所名校。但是由於上海戰火迅速波及浙江地區,杭嘉湖一帶的幾傢中學,包括嘉興中學,在校長張印通帶領下,師生徒步遷入浙江西部山區,繼續上課。
  張印通,字心符,浙江嘉興人,生於1897年,卒於1969年。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長期從事中學教育。1992年12月2日嘉興一中九十周年校慶,金庸在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張瀎生陪同下,重返母校,出席母校慶典,登上了主禮嘉賓臺。金庸又與校友合資建造校長張印通銅像,並為銅像揭幕。金庸還為母校嘉興一中題字,憶念當年逃難的苦況及感謝母校照顧之恩:
  當年遭寇難,失哺意彷徨
  母校如慈母,育我厚撫養
  去來三十載,重瞻舊學堂
  感懷昔日情,恩德何敢忘。
  金庸13歲已隨着學校過着漂泊的生活。在四十年代念中學的期間,金庸曾以"查理"筆名,投寄散文去浙江的一份大報《東南日報》的"筆壘"副刊,該副刊由陳嚮平主編。當年所寫的散文,主要是批評文人自怨自艾的通病,激勵讀者自信自強,輓救民族危亡。金庸15歲時,曾出版了一本《給投考初中者》的參考書,成為浙江、江西、福建一帶的暢銷書,所得的版稅,足以支持他自己及妹妹求學的生活費。金庸與寫作和出版的不解之緣是從他少年時代開始的。
  抗戰流徒的生活,把金庸訓練得很大膽。金庸念高中及大學時,曾接受軍事訓練,會開槍、擲手榴彈。抗戰時曾踏自行車走幾千裏的路,從浙江到重慶念大學,途中日軍炸彈就在車旁炸開了一個大洞。流徙的生涯,也豐富了金庸的見聞和文學修養。他曾在西南窮鄉僻壤生活了兩年,那是苗人漢人聚居之地,每一個人都是出口成歌的歌手。鼕日晚上,當地漢人苗人圍着火堆,邊烤紅薯邊唱歌。金庸就用鉛筆一首首地記下來,記了三大册共一千餘首。中國民歌這種富有民族特色的文體,豐富了金庸的文采,在他日後撰寫小說和撰寫政論文章方面,都能用得上。金庸分析自己所寫的《書劍恩仇錄》能夠受到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歡迎的原因,正是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抗戰後期,金庸在重慶中央政治學校念外交係。金庸的父親本來希望兒子晉身政界,成為社會賢達,但是少年性格反叛的金庸,並不想做政治工作,於是選擇了當外交官,作為終身職業。重慶中央政治學校是國民黨經營的,是國民黨培訓幹部的地方,畢業生出來都不愁出路,馬上可以在黨政係統找到差事。同學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一些學生充當國民黨特務,動輒在學校內以"異己分子"為名打擊不同意見的學生,甚至拳打腳踢。金庸寫了一篇大字報,批評在背後支持鬧事的校務長(即實際校長)。校長在國民黨派係的壓力下,衹好請金庸退學,金庸找到了表兄,蔣百裏之侄蔣復璁--中央圖書館館長,在圖書館內工作。在一年時間內,金庸閱讀了大量西方文學的作品,豐富了他的文學素養。金庸最喜歡的是西方十八十九世紀的浪漫小說,如大仲馬、司各特、斯蒂文生、雨果的作品。後來他也閱讀了希臘悲劇、狄更斯的小說等等。一年的圖書館工作,大大豐富了金庸的眼界,不能不說是把壞事變成了好事。附帶一提,金庸看書有一個特別的習慣,他總愛把一本厚書的內頁撕開,拆成幾疊,一疊一疊地來看。凡是他看過的書,都變得零散了。但那是後來自己有錢買書之時的事,在圖書館中當然不能這樣辦。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金庸入杭州的《東南日報》做記者,後又憑藉堂兄查良鑒關係,得以在上海東吳法學院插班修習國際法。1947年,金庸考入上海《大公報》,1948年被報社派去香港,參加《大公報》香港版的籌辦工作。同年11月10日香港《大公報》發表《和平無望論》社評,主動接受中國共産黨領導。之後,金庸又在香港《大公報》前後工作了十年。由此金庸便與香港報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第1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1)第2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2)
第3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3)第4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4)
第5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5)第6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1)
第7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2)第8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3)
第9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4)第10節:第三章 野 馬(1)
第11節:第三章 野 馬(2)第12節:第三章 野 馬(3)
第13節:第三章 野 馬(4)第14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1)
第15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2)第16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3)
第17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4)第18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5)
第19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6)第20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7)
第21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1)第22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2)
第23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3)第24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