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星荟萃 》 天皇巨星的心路歷程:劉德華傳 》
第7節:縱橫銀海(1)
夏君 Xia Jun
方子 Fang Zi
著名的香港“無綫”藝員培訓班開辦幾十年來,培養了衆多好演員,成為一代代香港明星的搖籃。可想而知,這樣的陣營,這樣的聲譽,對每一個熱愛演藝事業的人都是一個很大的誘惑。最多的時候,“無綫”擁有香港90%以上的明星。這不僅保證了演員陣營的足夠供給,同時也保障了對劇目製作的合理投資。對每一個需要使用的藝員,“無綫”都會與之事先簽訂協議。由於與藝員簽約在先,基本上杜絶了檔期、報酬的睏擾和糾紛,減少了衝突,拍攝預算的合理性得到保障,也確保了製作的質量。“無綫”資深人梁傢樹說:“除了擁有基本演員外,我們還有自己的編劇和劇本部門。每年的拍攝計劃由劇本部門和監製共同訂立。每部戲都有一個統領和總監製,下面另有若幹監製,總監製負責整部戲的運作及成本預算,監製負責控製成本。”由此看來,香港“無綫”的內部管理是比較細緻,比較嚴謹的。此外,梁傢樹還形象地比喻道:“所有拍電視劇的都是‘無綫’的固定長工!”所有拍電視劇的都是“無綫”的固定長工!這個“無綫”的鐵定制度,似乎誰也不能與之抗衡。或許,由於“無綫”的聲譽和名氣,一直以來也沒有人與之抗衡。
與“無綫”正式簽約後,劉德華滿以為自己在訓練班成績一直很好,畢業後“無綫”一定會颳目相看。其實不然,開始第一年,他一直在名演員主演的片子裏當配角,甚至是沒有姓名的甲乙丙丁,這讓他心裏很不是滋味。他渴望被發現,渴望能有一個像樣的角色輪到自己頭上。這種渴望就像一隻欲飛的小鳥,振動翅膀,卻又飛不起來。
終於,機會來了,電視劇《江湖再見》中的男主角阿竜,導演點中了劉德華。
為了演好阿竜,劉德華確實下了大力氣。然而,畢竟學習與實踐不同,這其中有着太大的距離。學習期間練習的多半都是小戲,時間短,比較好對付;現在擔綱主演,戲分多,平時學的那幾招就顯得不夠用了,一部《江湖再見》拍下來,並沒有讓多少人記住他這張容易被人記住的臉。
劉德華衹有乖乖地回到當配角的位子上。
但他並沒有因為一次的不成功就氣餒,不管什麽樣的小角色,他都樂意去演,並且盡心盡責地去演好。這樣一來,既為他爭取到鍛煉自己、嚮別人學習的機會,也為他爭得了好的人緣。
這一回輪到劉德華在周潤發主演的《鰐魚潭》中扮演殺手了。
還是在劉德華當學生的時候,周潤發就已經紅遍了香港。周潤發的演技,周潤發的將男人的成熟、沉穩和滄桑,機智、奔放和內斂,都能發揮到收放自如行雲流水的演技,使小小的劉德華十分崇拜。他喜歡周潤發撼人魂魄的魅力,喜歡周潤發那種淡淡的滄桑感,那種成熟的智慧與豁達,那副隨意率性、摯情至愛的神態……這種喜愛簡直深入到了劉德華的骨髓。
當時的劉德華,幾乎看過周潤發主演的每一部片子,對發仔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80年代,凡劉德華參演的影片,幾乎都帶有周潤發演電視劇的味道。因此有人說,劉德華是以“周潤發模式”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記得周潤發在自己第一次獲得金像奬影帝時曾激動地說:三年,我等了你三年啊!而劉德華第二次獲得金像奬影帝時也說:“這個奬,我衹等了三年。”如此相似的獲奬感言,是不是潛意識的模仿我們不得而知,但在劉德華從影之初,表演上或多或少走了一些周潤發的套路,這是勿庸置疑的。
能有機會給周潤發當配角,劉德華自然很高興。因為,這是一個嚮他學習的好機會呀!或許是有緣吧,周潤發對劉德華的初步印象也很好,沒事的時候,他還會放下身份主動走過來,與這個初出茅廬的小老弟交談。
正因為與發仔有過一段合作,纔有劉德華後來的被發仔推薦。
那是1982年。這一年,在劉德華的年譜上應該記上重重的一筆。
名導許鞍華籌拍《投奔怒海》,周潤發因故不能接拍,但他嚮許鞍華鄭重推薦了劉德華。他說:“無綫有個小夥子很不錯!”致使許鞍華最後選定劉德華出演《投奔怒海》,周潤發的這句話起了一半的作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
|
|
第1節:成長之路(1) | 第2節:成長之路(2) | 第3節:成長之路(3) | 第4節:成長之路(4) | 第5節:成長之路(5) | 第6節:成長之路(6) | 第7節:縱橫銀海(1) | 第8節:縱橫銀海(2) | 第9節:縱橫銀海(3) | 第10節:縱橫銀海(4) | 第11節:縱橫銀海(5) | 第12節:縱橫銀海(6) | 第13節:縱橫銀海(7) | 第14節:縱橫銀海(8) | 第15節:縱橫銀海(9) | 第16節:縱橫銀海(10) | 第17節:縱橫銀海(11) | 第18節:縱橫銀海(12) | 第19節:縱橫銀海(13) | 第20節:縱橫銀海(14) | 第21節:縱橫銀海(15) | 第22節:縱橫銀海(16) | 第23節:縱橫銀海(17) | 第24節:縱橫銀海(18)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