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張其成講讀《老子》:大道之門   》 第7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7)      張其成 Zhang Jicheng

  《老子》的人生智慧
  "無為而治"的治國之道
  "無為而治"是老子治國之道的核心,他的一整套治國方略都是圍繞這一思想展開的。老子主張:"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用"無為"去處事,用"不言"去教導百姓。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第五十七章)
  "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不可妄為,不可強為,要順其自然、"自然無為"。做君王的須知民意、順民心,讓百姓自然發展。"去甚,去奢,去泰",即去掉極端的、偏激的、奢侈的為政態度,也就是要求君王為政不要對百姓太苛刻,不把個人意志強加給百姓。"聖人"就是得"道"的君王,他是沒有固定意志的,他以百姓的意志為意志,百姓意志好的要善待,不好的也要善待,這樣就得到了大善;百姓意志可信的要待以誠信,不可信的也要待以誠信,這樣就得到大信。這就是"無為而無不為",通過"無為"而達到了最積極的"有為"。
  "無為而治"是一種高明的治國藝術。老子認為最好的統治者是"太上不知有之",不知道有你的存在,是: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第十七章)
  好的統治者是悠閑地治理自己的國傢,很少嚮百姓發號施令,事情成功了,百姓未受任何侵擾,百姓都說自己本來就是這樣。這樣的帝王便可"無為而無不為"了。
  老子的"無為而治"也是古代帝王術的總結。他指出: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第二十九章)
  國傢是非常神聖的東西,是不能勉強去治理的,誰去人為地治理天下,誰就會把天下搞亂;誰要用心地把持天下,誰就會失去天下,帝王應"以無事取天下"。"無為而治"的理想社會是什麽樣子呢?老子設想一個"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第八十章)
  這個社會沒有階級,沒有戰爭,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這樣的社會理想為後代中外哲學家所藉鑒,影響深遠。
  "復歸嬰兒"的養生之道
  老子認為人可以"長生",雖然不能像天地那樣"天長地久",但衹要按照養生之道,衹要"深其根、固其柢",是可以"長生久視"的。那麽一個人的"根"和"柢"在哪裏?人身的"根柢"就是人身清靜的本質,虛無的本性,也就是人生之"道"。怎樣才能使"根""柢"堅固呢?老子認為衹有回歸到虛靜之"道",才能"深根固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1)第2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2)第3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3)
第4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4)第5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5)第6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6)
第7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7)第8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8)第9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9)
第10節:導語:打開智慧的大門(10)第11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1)第12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2)
第13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3)第14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4)第15節: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1)
第16節: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2)第17節:第三章 不尚賢第18節:第四章 道沖不盈
第19節:第五章 天地不仁第20節:第六章 𠔌神不死第21節:第七章 天長地久
第22節:第八章 上善若水(1)第23節:第八章 上善若水(2)第24節:第九章 功成身退(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