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海上魂   》 第七回 沒心肝投降相繼 有意氣殉難如林      陳墨濤 Chen Motao

  詩曰:
  降者自降,死者自死;死降相繼,方見君子。
  話說文天祥因見仍舊是陳宜中獨攬朝權,心中恨恨不已,自己實在不願與他為伍,便跪奏道:“微臣纔薄,不勝丞相之任,願出臣於邊疆,外討寇仇,內蔽帝都,是臣所願也。”皇太妃因深知文天祥係文武全纔,方欲倚他為長城,一時如何肯放他出去,便固留不已。怎奈文天祥死不奉詔,皇太妃無奈,衹得道:“邊疆之任,須待斟酌定了何處邊疆緊要,再當命卿出守。今暫屈卿為樞密使同都督,卿其不可再辭了。”文天祥無奈,衹得叩頭奉詔,謝了恩。當時群臣退朝之後,宮中卻下詔召李庭芝入都為右丞相,以薑纔為保康軍承宣使,這也不在話下。
  卻說文天祥退朝之後,因想我如今須親練幾營強兵,以供將來疆場上之馳驅,但福州人民皆懦弱不足有為,浙東惟溫州民氣慓悍可用,乃命壯客杜滸往溫州募兵去了。過了幾時,接得杜滸來函,說是溫州人民頗忠勇,應募者甚多,如今已募得將及一萬名了。文天祥得信,便上疏請出撫溫州。皇太妃還想留他,陳宜中卻想自己要倚着張世傑恢復浙東,以洗從前惡名,深恐皇太妃準了文天祥之請,便連忙上疏,勸皇太妃遣文天祥開都督府於南劍州,命其經略江西。皇太妃便依陳宜中所言而行。那文天祥是衹以恢復故物為己任,溫州、南劍州倒也都不在意,便辭了帝昰,先嚮溫州調了杜滸和所募的兵,趨南劍州而來。到得南劍州,便把那壯客杜滸、金應、劉毅、王鏗、陳國先、張超、劉琨、馬自成、黃進、呂武、吳永常、陳光十二人都舉為裨將,從此文天祥便在南劍州練兵選將了,不提。
  卻說自文天祥去後,朝中百事草創,禮儀疏略,皇太妃臨朝訓政,猶自稱為“奴”。此時衹有陸秀夫忠直老成,每在朝必執笏正立,未嘗稍怠,以此張世傑與陸秀夫兩性情頗相合,便日見親密,有事兩人必相商而後行。這日,張世傑又和陸秀夫商議定了,上疏請命將出徵。帝昰下詔準其所奏,便命陳宜中、陸秀夫、張世傑三人會議出師事宜。那陳宜中是毫不知兵的,會議時衹得聽陸秀夫、張世傑兩人議定罷了。到得議定,乃命趙溍為江西製置使,進兵邵武;吳瀎為江西招諭使,由海道至淮,與趙溍之師相會;謝枋得進兵饒州,傅卓、翟國秀等分兵出為斥堠,兼經略旁郡。當下議定了,便先上疏奏明了帝昰,然後擇吉出師。那受命的群臣自然是紛紛調兵將,備軍裝,忙個不了。到得吉日,一齊宰馬祭旗,辭別帝昰,領了大軍,紛紛四嚮出師去了,這且按下慢表。
  卻說那元人聽說宋臣復立帝昰於福州,命諸將率師四出,深恐後患無窮,便真個不遑旰食地連忙也遣派大臣分兵四出,以阿樓罕為都元帥,董文炳為副都元帥,同督諸路兵馬,來侵閩、廣、江西等處。那阿樓罕、董文炳兩人奉了命,便定議命李恆為陸軍大將,以呂師夔副之,領了四萬人馬,嚮江西進兵;調達春率所部兵馬趨赴李恆、呂師夔麾下,聽受調遣;命阿爾哈雅為步軍大將,領了二萬人馬,嚮廣西進兵;調阿珠為騎軍大將,領了三萬人馬,嚮揚州進發;命索多為水軍大將,以蒙固岱副之,領了八萬水軍,阿樓罕、董文炳兩人自己督着這一軍,由明州嚮福州進發。當下四道齊出,看官,說書的不是說過,一張嘴難說兩下裏話,何況如今兩下裏又是四五道分兵齊出,叫說書的從何處說起呢?沒奈何衹得要費看官一點腦筋,留心記着纔不會亂,等說書的將一處處慢慢說來便了。
  閑話休提,言歸正傳。先說那江西製置使趙溍,自從離了福州,帶着大軍嚮邵武進發,不日行近東莞縣境界,紮下營寨,忽見管營門的小卒進來報道:“營門外有一人身體雄壯,自稱東莞人氏,姓熊名飛,說是帶了三千民兵要來投將軍麾下,願為嚮導。請令定奪。”趙溍聽說大喜,連忙叫軍士去請了進來。趙溍舉目一看,見約有三十多歲一個壯士,身材長大,狀貌魁偉,果然一表人物,當下十分歡喜。那熊飛見了趙溍,跪下磕頭,敘了來意。趙溍連忙親手扶起,命他坐了,開言道:“蒙壯士不棄,屈駕下顧,敝寨生輝,但不知壯士計將安出?”熊飛道:“將軍欲趨邵武,必先破廣州,始免後顧之憂。然欲破廣州,非先破韶州不可。那韶州守將姓梁名雄飛,勇而善戰,攻之頗不易,但此人性極疏略。此處有一山徑可通韶州,小人願為嚮導,將軍至彼,須以夜半襲城,攻其無備,則城可立破。至於廣州守臣李性道,乃一介庸夫,懦而無謀,衹要至彼,看機而行,可以計取也。”趙溍聽了,大喜道:“此真天助我也!壯士如不見棄,便暫屈壯士挂個先鋒印,不知壯士意下如何?”熊飛連忙稱謝了。當日熊飛便挂了先鋒印,領了部下三千兵馬,在前引路,趙溍帶着大軍從山徑小路嚮韶州進發。不日到了韶州城下,正是三更時候,那城中將士睡得正熟,毫不知覺。趙溍暗暗傳令。命熊飛領着那三千兵馬四面架起雲梯,一涌而上,砍開城門,放下吊橋,趙溍大軍大喊殺入。那城中將士從睡夢中驚醒,睡眼朦朧地跑出來,碰着刀人頭落地,挨着槍血雨橫飛,真是血滿城渠,聲達四野。那梁雄飛在夢中聽得號聲震耳,一骨碌爬起來,心知有變,忙欲傳令時,那左右將校早逃得一個也沒有了。梁雄飛曉得事不可為,也不披甲,便匹馬單槍衝出西門,衆軍士攔他不住,衹得讓他逃走去了。趙溍見梁雄飛已走,忙下令三軍不許殺戮人民。次日,便出榜安民,下令休兵三日。
  這日趙溍正和熊飛商議進取廣州之策,忽軍士報道:“刻有新會縣縣令曾逢竜,率師來助戰,在營外求見。”熊飛聽說,拍掌笑道:“有了,有了。”
  便嚮趙溍附耳低言了一回。趙溍聽罷大喜,忙令軍士請了曾逢竜進來,當下大傢相見,敘了寒暄。曾逢竜問了取韶州情形,便稱贊熊飛的功勞,熊飛笑道:“區區小計,何足挂齒。明日公取廣州,那功勞纔赫赫哩。”曾逢竜謙讓道:“諒我曾某無纔,何能取得廣州?這功勞還是讓將軍的妙算吧。”熊飛卻正色道:“小將此言非信口妄發,實因現在一計,欲取廣州非公不可。”
  曾逢竜忙問道:“計將安出?”熊飛道:“那李性道不是與公有舊嗎?從這舊交上便可以生計了,但不知公能為國賣友否?”曾逢竜道:“某雖不肖,苟有益於國傢,雖妻子不敢顧,莫說賣友。況且那李性道雖然與我有舊交,如今彼既叛國降賊,我便和他割袍斷義了,哪裏還算得賣友呢?衹怕他也曉得我和他已割袍斷義,便不敢來和我論舊交,那就讓將軍有妙算如神,也無計可施了。”趙溍道:“這倒不妨,我們已經商議定了,衹須如此如此,不怕他不入我計中。”曾逢竜大笑道:“妙哉,妙哉!有此好計,何不早說呢?”
  當下又談了一回,曾逢竜立起來道:“兵貴神速,我就此去依計而行,將軍明日就來吧。”趙溍點頭答應了。曾逢竜便別了趙溍、熊飛,來到城外,領了自己部下五千兵馬,竟嚮廣州去了。次日,趙溍和熊飛也帶了兵馬嚮廣州進發,一路上趙溍連得了幾個捷報,纔曉得那江西招諭使吳瀎已經進軍,連剋了南豐、宜黃、寧都三城。趙溍得報,好不歡喜,心中想道:“我與他受命分道出師,約至淮相會。如今他已剋了三城,我須火速進取,不可倒被他先到淮來等我。”想到這裏,恨不能立刻飛到廣州,剋了城池纔好,不提。
  卻說那曾逢竜領着兵馬,一路上叫軍士謠傳說是去救廣州去。不日到得廣州,離城十裏,曾逢竜又遣了一員小將飛馬去通報李性道。原來這李性道極昏庸無知,他自聞韶州失守,早嚇得膽戰心驚,便叫探子四出探聽,衹恐宋軍來到。過了幾日,探子回來都說探得新會縣縣令親自率師救廣州,李性道聽說是他舊友曾逢竜來了,好不歡喜。這日忽得了曾逢竜的飛報,心中十分感激曾逢竜,便連忙帶了幾個親隨出城來迎接。那曾逢竜到得離城三裏,便安下營寨。李性道一直來到營中相見了,李性道不住地嚮曾逢竜道勞,曾逢竜卻毫無德色,衹嚮他殷勤話舊,說得好不入情。李性道見了,越發相信他。談到午初時候,曾逢竜便設筵款待李性道,李性道笑道:“今日應該是我替你接風,如何反來吃你的酒了?”曾逢竜道:“我和你忘形之交,何必拘此俗套。”當下兩人攜手入席,杯酬交錯。酒至半酣,曾逢竜假裝作醉態,把殘酒嚮階前一灑,連酒杯都摔在地下,登時從帳後奔出十餘個軍士,亂兵齊下,先把李性道砍死了,又把那幾個親隨也殺得一個不留。曾逢竜忙下令拔營進城,此時背後趙溍大軍也趕到了,當下會齊,一擁進城。那城中將士猝不及防,早已四散奔逃。熊飛連忙傳趙溍的令,叫三軍不許殺一人民。那趙溍便居然不折一矢,破了廣州城池,好不歡喜。
  次日,趙溍便想叫曾逢竜守廣州,熊飛守韶州,自己進軍邵武。正商議間,忽接到一封軍書,說是吳瀎兵敗,逃走汀州,所得三城復失。趙溍見了大驚,正嚮熊飛等議論此事,接着又是一個探子報道:“元人已分兵四出,如今陸軍大將李恆、呂師夔等已領大軍越過梅嶺,嚮廣州來了。”趙溍聽說,驚慌失措,衹叫道:“這,這,這卻如何是好!”熊飛道:“如今將軍且慢赴邵武,須商量退敵之策。南雄為廣州要害之區,須先遣兵保守。但彼此來兵力必厚,如今廣州兵微將寡,卻怎奈何呢?”曾逢竜道:“我的愚見,我和熊將軍帶着精兵先趨南雄,趙將軍在此守城。苟南雄不失,廣州兵雖少亦不妨;南雄若失,就把這些精兵都留在此守城也是不夠。”熊飛道:“不錯,正宜如此。救兵如救火,須立刻前去纔好。”趙無奈,衹得依了他的計。當下曾逢竜、熊飛兩人立刻領了精兵飛奔前去,行到離南雄還有三裏路,南雄城池早已失了。曾逢了。曾逢竜、得報大驚,連忙催軍前進,到得城下,衹見城門開放,放下吊橋,飛出一彪人馬,正是李恆和呂師夔帶着八員勇將、一萬雄師殺奔前來。曾逢竜、熊飛兩人連忙傳令紮住陣腳,兩下裏也不答話,接着就戰。那曾、熊兩人雖然勇猛,卻如何擋得住這一萬雄師八員勇將?衹殺得汗流浹背,氣喘噓噓,戰到四點鐘之久,兵馬已被他殺得將盡了。曾逢竜身中十餘槍,力竭被殺。熊飛見曾逢竜已死,也無心戀戰,便領了殘兵,落荒而走。那元兵卻拼命追來,熊飛因想廣州兵少,便不敢逃歸,卻一直逃嚮韶州來。進得韶州城,那元兵已追到城下,登時將城圍起來,熊飛好不焦急。到得晚上,那韶州守將劉自立卻暗暗迎降,開了城門,引元兵進來。熊飛得信,心知勢去,便率了自己部下數十名戰士巷戰死鬥,到得數十名戰士死盡,熊飛便也逃到一個荷池裏投水而亡。
  卻說趙溍在廣州得了這個信息,原來他也是個不中用東西,起先靠着曾逢竜、熊飛兩人,所以連破二城,如今聽說他兩人都死了,衹嚇得魂飛魄散;又見自己手下精兵俱盡,便也不顧廣州城池,連夜開了城門,逃得不知去嚮。
  那元兵到得廣州,趙溍手下那些將校自然是開門迎降,不必說了。這廣州自從此次失陷,後來還剋復了好幾次,不過皆是隨得隨失罷了。那趙溍後來竟是沒有出現,不知下落。衹有那吳瀎逃到汀州之後,是和汀州守臣黃去疾兩人獻城降元的,後來吳瀎又到漳州去勸文天祥投降,被文天祥殺了,這是後事,不表。
  如今且說那謝枋得,自從受命率師趨饒州,行到半路就被元軍殺得大敗,虧輸逃回福州來。那傅卓、翟國秀兩人出師以來,起先所過郡縣,倒頗有民間志士起兵開城相應的,後來一遇着元軍,交了一戰,也是一敗塗地。翟國秀還能引兵逃歸,那傅卓便率性奔到江西投降元人去了。這幾處兵馬皆無可敘。
  如今且說元人那步軍大將阿爾哈雅,自領了都元帥阿樓罕的令,率師嚮廣西而來。這廣西都統姓馬名塈,此人忠勇善戰,當初臨安危急時候,便率兵要入衛臨安,後來纔行列靜江,臨安城已破了,馬塈從此便留在靜江訓練兵馬。如今聽說元兵要來侵廣西,便傳令將士分守要害,自己卻領了三千精兵來守嚴關。原來這嚴關乃廣西咽喉,第一天險。那元軍到了關前,自然是捨命要來奪這座關,怎奈馬塈守禦有方,元軍一連攻了半個月,徒喪了數千兵馬,也不能攻陷嚴關一缺,衹急得阿爾哈雅日夜焦思,便想出一計:命了兩員勇將布哈、李德輝領了六千騎兵,從小徑去襲了平樂郡,又攻破臨桂縣,便帶領兵馬出了嚴關,背後來夾攻馬塈.馬塈見平樂、臨桂兩城已失,自己腹背受敵,知不可守,沒奈何便棄了嚴關,退保靜江。那阿爾哈雅雖然得了嚴關,卻喪了五六千兵馬,一員勇將,心中想道:“若象這樣得城池,衹怕要取廣西,就再添二萬人馬還不夠死哩。那馬塈勇而多謀,智力均不能屈他,若能勸得此人投降,取這廣西就易如反掌了。”想定主意,便遣了一員能言將士名叫達開,命他去勸馬塈投降,許馬塈為江西大都督。那達開領令到得城下,便高叫“請馬都統答話。”軍士傳命進去,馬塈便登上敵樓,衹見那達開見了馬塈,便指手畫腳,議論滔滔,都是說那順天者存,逆天者亡的話。
  馬塈聽了,曉得他來是來勸降了,衹氣得怒發衝冠,不等他說完,便開弓搭箭大叫道:“不必多言,且看哪個先亡。”說罷一箭射去,正中達開胸前,登時倒地身死。那元兵連忙搶了屍首回去,阿爾哈雅見說他不下,自己倒傷了一員將官,便又想了一個法子:停兵不戰,卻飛書回去請巴延,叫宋王帝顯親寫一道手詔,遣一個使臣來叫馬塈投降。不日那使臣到了城下,馬塈因見是帝顯的使臣,便接進城中,馬塈跪讀了手詔,不但不動心,卻登時大怒起來,把使臣也殺了,手詔也焚了,仍舊命軍士登城嚴守,把砍下那使臣的頭顱擲出城外,叫元人看。阿爾哈雅見了,十分無奈,衹得命三軍進兵攻城。
  馬塈卻與士卒同甘苦,自己夜不解甲地守禦城池,一連被圍了三個月,外面無一救兵,城中食盡,士卒皆羅雀掘鼠,爭願效死,無一離心。看看將士死亡殆盡,阿爾哈雅又把城外大陽、小溶二江築起堰來,將上流之水遏住,登時城中水源斷絶,漸漸地井幹河竭,軍士皆饑渴垂斃,臥不能戰。元兵四面登城,任意殺戮。馬塈誓死不肯逃走,奮勇巷戰,怎奈馬塈此時也是已餓了兩日,餓得筋疲骨軟,左臂又為敵將所傷,遂被執。那阿爾哈雅是恨他入骨髓,當時馬塈遂被害。那馬塈頭已落地,猶奮然立起,雙手握拳,逾時始僕。
  那阿爾哈雅自破了靜江,便乘勢而下,所過郡縣,皆迎風而降,勢如破竹,這且按下不表。
  卻說元人那騎軍大將阿珠,自從領令來攻揚州,他曉得揚州守臣就是那擊駕的李庭芝,便叫宋太後和帝顯各寫了手詔,命李庭芝投降,遣了幾個使臣,隨着大軍奔嚮揚州而來。到得揚州城下,那李庭芝早已有準備了。阿珠先命衆使臣奉着手詔,到城下來勸降,李庭芝在敵樓上大叫道:“我但奉詔守城,未聞有詔諭降,況且人君無諭臣下降敵之理。就使有詔,我也不奉!”
  那使臣還是勸諭不已,勸得李庭芝怒起來,便放了一箭,射死一個使臣,其餘那幾個纔嚇得抱頭鼠竄,回去報了阿珠。阿珠道:“我也曉得他來到時迫勢窮,終不肯降。等我且絶了他的生路,再來勸他投降便了。”因下令叫三軍圍城,卻不肯十分攻他,衹把他圍得匝匝密密。另外又遣了兩員將官董士元、烏爾罕帶了四千兵馬,分道去把高郵、寶應兩處守住,以絶揚州餉道;又命沙格、呂良、哈雅三將領了六千兵馬,分道去攻淮安、盱眙、泗州三城,以翦揚州羽翼。這裏衹管把揚州圍住,要坐睏他。一連圍了四十餘日,那淮安、盱眙、泗州三城皆以食盡,相繼迎降。這三城一降,那揚州真是糧盡援絶,毫無生路。李庭芝卻捨死堅守,軍士皆忍饑效力,士卒竟有自殺其子以食者,並無一人離心。這日李庭芝探得高郵運米將至,便令大將薑纔帶五千騎兵去接應。薑纔領令,便帶着兵馬,大開城門,放下吊橋,薑纔當先匹馬衝過吊橋來,舞動那雙槍,真是神出鬼沒,無人敢當。當下殺開一條血路,衝出重圍,便奔嚮高郵來。行至夜半,到得丁村地方,卻遇着董士元帶了二千兵馬排開陣勢,攔住去路。薑纔便不由分說,揮動兵馬,一齊衝殺過去。
  董士元卻也死命相抵,毫不肯退,兩軍奪勇,血戰了一夜,那陣雲慘慘,殺氣騰騰,有贊為證:一聲鼙鼓,東海潮來;萬馬奔騰,北山風吼。旗開日月,空中之雲影翻飛;陣演竜蛇,大地之風雷奔走。舞碎刀頭月色,電閃光寒;吹殘塞上悲笳,楚歌聲死。馬蹄霜重,連天塞草如煙;足底風高,匝地陣雲不散。為問將軍戰鎧,流幾許頸血染成?試看民族偉人,鐘多少山靈造就!爭存祖國,喚魂歸來;擲盡頭顱,化磷飛去。壘壘荒丘白骨,我拜英雄;螢螢原上青磷,誰招魂魄?
  那薑纔和董士元一直戰到天亮,薑纔的兵馬也喪了不少,那董士元二千兵士,卻衹剩得數十名傷殘敗卒了。董士元見勢不好,正想逃走,早被薑纔手起一槍刺死馬下。薑纔便整頓隊伍,正想前進,忽見迎面又來了一彪援軍,原來阿珠見薑纔出城之後,竟奔嚮高郵去,阿珠深恐董士元非薑纔敵手,便遣了一員有名的勇將,名叫巴延徹爾,又調了自己麾下五千精兵,叫他帶着來救董士元。那薑纔士卒當下見了這支兵馬,一來是認得他的旗幟,曉得阿珠麾下士卒皆非常勇猛;二來是戰了一夜,已筋疲力盡,實在不能再戰,以此當下嚇得四散奔走。薑纔也不能禁止,衹得帶着敗兵奔逃回來,到得城下,仍舊是仗着兩枝槍衝進重圍;到得城中,見了李庭芝,請罪說明原由。李庭芝也曉得他實在是因士卒力竭,不能再戰,便也無可奈何。卻說那阿珠見薑纔不曾接着糧食便敗回去了,心中忖道:“我此刻可以去勸他投降了。”因叫起先那幾個使臣奉了帝顯手詔,再去勸降。李庭芝此時正睏得沒出氣處,見那使臣又來勸降,便把他一齊誑進城來,挪到城上一起殺了,將一個個頭顱擲嚮城外去,又把那手詔拿到城上,當着元軍燒了。那阿珠見了,還不死心,以為李庭芝是因為前回射死一個使臣,懼罪不敢投降,所以此番率性一不做二不休,殺個痛快。因又飛書回去,叫帝顯再寫了一道手詔,來赦他殺使焚詔之罪,叫他速速投降。李庭芝被他弄得厭煩起來,便也不去理他了。
  且住——看官,說書的說了半天,說得頭昏眼花,幾乎要說出破綻來了。
  那文天祥辭相的時候,帝昰不是下詔召李庭芝入都為右丞相,召薑纔為保康軍承宣使嗎?為何他兩人此刻還在揚州呢?看官,須知這不是說書的挂漏,這就是一張嘴難說兩下裏話。原來李庭芝奉到這詔書之日,正是元兵至揚州之日,李庭芝守城要緊,所以一直耽擱到如今。今見城中食盡,外無救兵,看看勢已危急,因想我不如與薑纔兩人衝出重圍,一來去請救兵,二來便奉詔入都,豈不勝似在這裏死守孤城嗎?想定主意,便嚮朱煥說知此計,叫他留心在此再耐守兩日,等候救兵,自己和薑纔等到夜半時分,領了一千兵馬,暗暗開了城門,放下吊橋,衝將出去。這一陣元兵無備,倒被他衝得個馬仰人翻,阿珠眼睜睜地看着他倆逃走去了,沒處出氣,便連夜叫三軍一齊奮勇攻城。那朱煥倒順時知命,次日便開門迎降,也不等救兵了。李庭芝正走得不遠,當時得了這信息,衹氣得目眥盡裂。那阿珠得了揚州,衹分兵一半,叫幾員大將守着,自己並不入城,卻領着軍士連夜來追李庭芝。李庭芝被他追得急了,便逃入泰州城中,暫避寇鋒。那阿珠也追到城下,把城圍了起來。
  此時薑纔背上忽生一個大疽,十分利害,終日臥帳中,不能復戰。李庭芝見了,越發着急,偏又遇着這泰州裨將正是孫貴、鬍惟孝他倆人,是和朱煥一樣的腳色,當晚竟偷開了北門,迎元兵入城。李庭芝得知,曉得無處可逃,便連忙扶了薑纔,一齊跳入蓮池中自盡,偏又被元兵得知,登時趕到,把他兩人撈起來救醒了。李庭芝和薑纔見了阿珠,睜目大駡,那阿珠還是忍氣吞聲。勸了一回,怎奈他兩人心如鐵石,死不肯降,阿珠沒奈何,衹得把他兩人殺了。從此阿珠便乘勝直下,勢如破竹,不日真州也失守了。那真州守臣便是苗再成,和那守將趙孟錦兩人皆殉國死節,這都不在話下。
  如今要說那都元帥阿樓罕、董文炳的大軍侵福州了,原來他這大軍究竟與衆不同,先聲足以奪人,所過郡縣,皆望風奔潰。阿樓罕便兵不血刃,一直破了婺州、衢州,來到處州。朝中得信,方纔大驚,連忙命秀王與帶領大軍出禦元師。無如此時元兵銳勢正盛,鋒不可當,那秀王去了幾日,忽邊警報道:“處州府知府李珏、瑞安府知府方洪,皆獻城降元。秀王與戰敗身死,元兵已破處州。進兵攻建寧府了。”皇太妃和帝昰得報不勝驚痛,流涕問計,群臣皆束手無策。張世傑此時真急了,便欲親自出禦元師。正是:灰猶未死終難冷,地剩立錐總有為。
  欲知張世傑果出師否,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賈似道喪師辱國 文天祥興兵勤王第二回 張世傑焦山敗績 鄭虎臣漳洲誅姦
第三回 覘國勢群臣逃亡 作後圖二王出鎮第四回 殺卞彪世傑入海 駡餘慶天祥留元
第五回 壯客同心救主將 天祥冒死求二王第六回 奪故主薑纔陷陣 立新君秀夫卻邪
第七回 沒心肝投降相繼 有意氣殉難如林第八回 張世傑奉王入海 王積翁背主獻城
第九回 天祥聚兵雩都縣 時賞大戰贛州城第十回 興國縣天祥敗北 方石嶺鞏信施威
第十一回 元兵救泉襲淺灣 宋主溺水成驚疾第十二回 奔波裏幼主登遐 患難中新君即位
第十三回 造行宮崖山駐蹕 乘國喪元人興師第十四回 天祥被執五坡嶺 弘範大破崖門山
第十五回 陸秀夫負主投海 張世傑殉國亡身第十六回 勇天祥慷慨就刑 驚博羅忠魂顯聖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