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国风情 》 用心去游 》
第7节:澳大利亚(7)
刘心武 Liu Xinwu
朋友和那美国青年都朝我摆手,让我看墙上的图片和说明。细细一看,图片有鸭嘴兽从水中伸出上半身以蹼爪趴伏岸边的特写玉照,下面文字的大意是:它很害羞,请尊重它的性格。如果您在水中没有看到,那么它可能在水上部分。我拼命仰头朝水上部分望,所留出的可视部分竟非常有限,为什么不多留些空间?啊,再看另一张图片,是游动的鸭嘴兽全身照,下面文字的大意是:公兽体长约56 公分,雌兽约48公分,它们真的很害羞……我明白了:虽
然人类把它们从大自然里移到了这里,但它们的生存应该并不是为了让人类观赏,因此,这回没能看到它们,不是它们该求我原谅,而是我应该对它们说:对不起,害羞的朋友,打扰了……
我虽然没能看到鸭嘴兽真容,但这家动物园如此以动物为本的陈列原则,令我深深感动。朋友说是“很人性化”,这只有把动物和人平等对待才能理解。
厂房办公仓库安家
预定中午11:30 去SBS 电台录访谈节目,接我去的朋友11:00 到达我下榻的花园大厦,开车前往北悉尼的路上,他对我说:“厂房快到了。”我吃了一惊:“怎么,先要参观工厂么?那还来得及?”朋友笑了:“你要去的不就是那厂房么?”车子不久就转进了一个厂房建筑的车库里,下车进入内部,我才恍然大悟,原来,SBS设在悉尼的电台所使用的空间,确实是利用一座宽阔深邃的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它利用原厂房的结构,前半部两厢造出二楼的大回廊,当中形成气势恢弘的天井,天井里布置成艺术展览厅,两壁悬挂着绘画与浮雕,当中是些圆雕和装置艺术,从二楼回廊下望,只觉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实二楼回廊墙上也悬挂着大大小小的造型艺术作品,一路欣赏过去,意识到这里的艺术品展示,是刻意突出多元的意蕴,原住民的艺术作品多有蟒蛇及各种其它动物的变形图象,还总会拍上许多大大小小的人手印,体现出他们认为自己跟那些生命一样都是大自然骄子的意识;欧陆移民后裔的作品则在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手法里,又强调出澳洲人的特殊装饰趣味,比如特别喜欢明快的蓝颜色;也有希腊、俄罗斯、土尔其、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移民的各具特点的作品,中国移民的书法、山水画扇面等作品也很抢眼。没想到节目没录,先享用了一顿艺术宴飨。
SBS 是政府全额拨款的非赢利宣传机构,它的任务就是弘扬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种族、文化的多元性,求得各种族、文化间的亲好和谐。难怪他们那样布置其前堂天井与回廊,据介绍,他们这里展示的多元艺术作品不是永远固定,而是常常更换的,以期更能体现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并存、交融、提升的无限活力。走到后半部分,那是利用原厂房改造成的办公室与播音间,迎见我的电台负责人先带我参观了一圈,他们这里播出的语种真多,我见到的标识就有西班牙语、波兰语、越南语等等,后来到了中文部,据介绍,现在每天下午都有两小时的普通话广播,收听的华裔公民和侨民很多。我很愉快地接受了他们电台记者的采访,录了约45 分钟,他们说将剪辑成30 分钟,过两天周末时播出。几天后我在墨尔本华厦中文传媒集团的电台又作了一期节目,巧的是,那家电台的办公室和播音间也是利用一个较小的厂房改造成的;那回是直播,且有热线电话打进来,我没想到来电竟接二连三应接不暇,其中有的恰是听过我在悉尼SBS 电台所录节目的,热心听众不仅问及我个人的写作现状和国内文学动向,还问到我觉得澳大利亚有什么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对此我立刻答曰:有的,比如合理地利用改造旧厂房。
目前中国各处地方都有若干工厂或因其位置在发展中的城市里已不适宜而搬迁,留下了掏空的厂房,这些厂房往往被视为赘物、废物,其地盘被有关部门出让了使用权后,获得地盘的开发商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些厂房拆毁,然后去盖些所谓能体现出现代化风貌的供“成功人士”享用的“尊贵邸宅”。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很多。这些工厂原来属全民所有,搬迁或停产后,其土地使用权怎么能就成了有关部门的商品,可以卖给开发商,或与开发商联手经营用以发财,而这所发的财怎么就都属于他们这一小部分社会成员了呢?当然澳大利亚的情况与此有很大的不同,且不在土地归属问题上去进行讨论。澳大利亚的做法,前提是:城市里所有超过70年的旧建筑,一律视为文物,绝不允许随便拆除,但鼓励社会各种力量参与改造,使其仍能适宜当代生活,得到利用。我所去的两个电台,前者是政府用税金,后者
是私人出资加以改造,都是外壳不能令其大变形,而里面允许将其营造为新的使用空间,据说对于一般澳大利亚人来说,这种外观保持住历史旧貌的厂房,与其它那些比如说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市政厅、文艺复兴韵味的教堂一样,都能唤起一种审美愉悦感。
SBS 电台一位工作人员对我说,他在厂房上班,在仓库安家,乍一听,觉得他住得够差劲的,后来朋友开车路过了一栋那样的仓库,我才明白,那外表古旧的仓库,经改造为公寓后,是比我下榻的外表华美的新花园大厦还要贵上两档的高级住宅,而且住进那样的地方,是不少澳大利亚“布波族”所向往的。据说开发商为改造那样的仓库,投资比建新房大多了,技术上要求也极高,因为施工时只许掏空里面加以改造,外观一点不能动,还要深挖地下以形成停车场,只是因为许多澳大利亚人都具有“以旧为美”的“厚古薄今”心理,市场需求颇大,高投资高回收不成问题,所以有些开发商竟乐此不疲。
我当然不主张照搬澳大利亚人对废旧厂房和仓库的那些做法,但我们能不能至少也保留住一些那类的旧建筑,将其就便改造为展览馆、图书馆、购物中心、多功能会议厅、剧场、健身场所……等公众共享空间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澳大利亚(1) | 第2节:澳大利亚(2) | 第3节:澳大利亚(3) | 第4节:澳大利亚(4) | 第5节:澳大利亚(5) | 第6节:澳大利亚(6) | 第7节:澳大利亚(7) | 第8节:奥地利(1) | 第9节:奥地利(2) | 第10节:德国(1) | 第11节:德国(2) | 第12节:德国(3) | 第13节:德国(4) | 第14节:丹麦(1) | 第15节:丹麦(2) | 第16节:丹麦(3) | 第17节:法国(1) | 第18节:法国(2) | 第19节:法国(3) | 第20节:法国(4) | 第21节:法国(5) | 第22节:法国(6) | 第23节:法国(7) | 第24节:法国(8)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