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论语讲义   》 序论(3)      李里 Li Li

  到七十一岁,孔子的事情做完了,也渐渐老了,到七十三岁就去世了。孔子去世的时候,泰山崩,古树死,圣人其萎,天地同悲。按中国文化来讲圣人都是要长寿的, 庄子活了八十三岁,孟子活了八十四岁,墨子活了九十二岁,老子更不知活了多少岁,这些人都活得长,为什么孔子才活了七十三岁呢?有两个原因。第一,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只活了三十二岁,在孔子七十一岁的时候死了,这件事对孔子打击非常大,孔子大哭。鲁哀公曾问孔子,你的弟子里面哪一个最好学,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他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可是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已没有了,可见颜回在孔子心中的分量。因为颜回是传孔子道的人,颜回之死是道之不传也,这是对孔子的第一个大打击,圣人忧道。第二,孔子晚年“西狩获麟”。有一天,孔子在家里坐着,他的弟子子路风风火火跑来告诉他,鲁国的郊外出现一只麒麟,孔子高兴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圣人至情至性,他就跑去看,结果还没到那个地方,又有学生跑来告诉他,哎呀,老师啊,麒麟被猎人打死了,孔子一下子从马上跌下来,号啕大哭,七天七夜不省人事。等到睁开眼睛他第一句话又问麒麟,弟子们不理解,就问先生这是什么道理。孔子才慢慢地说,麒麟的出现是天下太平盛世的征兆,天下有太平盛世才有麒麟出现。可是麒麟刚刚出现,就被打死了, 太平盛世还没到来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孔子一心想救苍生,想天下太平,可是太平盛世还没来就被扼杀了,这一次孔子也受了深深的打击。圣人为天下苍生忧,这两次打击,缩短了孔子的寿命,他只活了七十三岁。孔子去世的时候,他的弟子纷纷在他的坟前修茅庐,为他守灵三年。孔子晚年有个最喜欢的弟子叫子贡,为他守灵六年,足见圣贤的师生高谊。
  经典、圣人都讲了,接下来对《论语》及其相关的知识作个简介。《论语》是四书里很重要的一部书。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提出四书这个概念的是宋朝的大学者朱熹。朱熹认为儒家的经典浩如烟海,因此他把儒家的《论语》和《孟子》两部书,《礼记》里的《大学》、《中庸》两篇文章抽出来作为四书,他说四书文字少,易于读书人把握儒家的精神。这四部书,《大学》1 753字,《中庸》3 568字,《论语》15 917字,《孟子》35 377字。四部书共六万字左右。对读书人而言,这四部书文字少却见效快, 因此朱熹以四书作为儒家读书的总纲目。他还专门为四书作了注解,称作“四书章句集注”。对《大学》、《中庸》的注解称“章句”,对《论语》、《孟子》称“集注”。章句,即将一篇文章分为数章,然后对每一章、每一句注解。集注,将前人的注解汇集起来,编在相应句子下,并写下自己的见解。朱熹在《论语》的每一句下都附有自己的意见,多简短精要,甚得圣人之意。故而从宋代到清代八百多年,读书人都读四书,科举考试也考四书,八股文就是从四书里抽些句子出来立论做文章,称作代圣人立言,具体则以朱熹的注解为标准。历朝历代注解《论语》的书相当多,最著名的有三种:一为曹魏时何晏的《论语集解》,吸收了汉朝人注解《论语》的成果,后收入《十三经注疏》;二为朱熹的《论语集注》,为宋朝人注解《论语》的集大成;三为清朝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吸收了清朝人注解《论语》的成果。今人读《论语》,要领会圣人的微言大义,最好、最便捷的参考还是朱熹的注本。
  《三字经》里讲:“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论语》共二十篇,是孔子的门生记录孔子以及孔子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书。《论语》是一部人生的教科书,所以老少咸宜。不管什么行业、什么身份、什么年龄的人,读了《论语》都会有很大的收获。照理说,语录是没有思想体系的,但是我认为,《论语》二十篇,每一篇、每一句之间都有很深刻的内在联系,这一点我们在讲解中将会阐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序一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1)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2)序三 读《〈论语〉讲义》
序论(1)序论(2)序论(3)学而第一(1)
学而第一(2)学而第一(3)学而第一(4)学而第一(5)
学而第一(6)学而第一(7)学而第一(8)学而第一(9)
学而第一(10)学而第一(11)学而第一(12)学而第一(13)
学而第一(14)为政第二(1)为政第二(2)为政第二(3)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