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我的父親張恨水 》
第7節:老書房的苦澀記憶(1)
張伍 Zhang Wu
老書房的苦澀記憶老書房外緑重重,百尺鼕青老去濃;幾次分離君更健,一回新建一駝峰。
十年前到舊書堂,門外新平打稻場;衹剩老根竜樣臥,太空蒼莽對斜陽。
勝利歸來不到傢,故鄉山澤有竜蛇;慈幃告我傷心事,舊日書堂已種麻。
這是經過8年抗戰後,父親回到魂牽夢縈的安慶,祖母告知他劫後的故鄉“老書房”已成一片廢墟,父親感慨係之,寫下了《舊日書堂》七絶三首。提起了家乡的“老書房”,張傢的子侄輩,都有一種近乎神聖般的敬畏。因為父親曾在這裏,像山僧問禪似的面壁苦讀,足不出戶地自修自寫數年,奠定了他深厚的國學根基,從老書房裏,走出了一個蜚聲中外的“張恨水”!
父親在17歲之前,在嚴父慈母的關懷下,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加之他天資過人,過目成誦,從小就有神童美譽,所有教過他的先生,都對他贊譽有加,在一片溫情呵護和嘉奬下,父親根本不知道人間還有憂煩的事,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他的未來是光明的,他的身邊是溫暖的。祖父為了更好地培養父親,要他東渡日本去留學,然而父親當時正是科學救國的忠實信徒,他不願到“再傳”的日本去留學,而是願意到歐美學習先進的科學理論,然而到歐美留學的費用要比去日本多很多,祖父一時
拿不出,就讓父親等一等,籌到了錢,就可以讓父親去歐美留學,就在父親用天上的彩虹編織着燦爛似錦的未來時,家庭有了遽變,祖父突然得了急病,在幾天之間,撒手人寰。在祖父彌留之際,曾問父親能否把家庭的重擔挑起來,父親跪在祖父的病榻前,作了鄭重的承諾。知子莫若父,祖父知道,凡是父親答應了的事,必是言必行,行必果,便闔然而逝。年輕的父親哪裏知道這一諾是多麽沉重,這副擔子壓在他稚嫩的肩上,壓得他失學流浪,壓得他重病吐血,這副擔子壓了他大半生。
人生的際會,實在難以預料,假如父親聽了祖父的話,東渡日本留學,再假如祖父晚去世幾年,父親的人生之旅,將會是另一種樣子,他也許會孜孜以求地在自然科學之路上探索,在人海波濤中,不管是浮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團结出版社 |
|
|
第1節:序言 | 第2節:從張戴氏太夫人說起(1) | 第3節:從張戴氏太夫人說起(2) | 第4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1) | 第5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2) | 第6節:江南水鄉的學童生活(3) | 第7節:老書房的苦澀記憶(1) | 第8節:老書房的苦澀記憶(2) | 第9節:青年時代的摯友(1) | 第10節:青年時代的摯友(2) | 第11節:青年時代的摯友(3) | 第12節:青年時代的摯友(4) | 第13節:主編《夜光》與《明珠》(1) | 第14節:主編《夜光》與《明珠》(2) | 第15節:主編《夜光》與《明珠》(3) | 第16節:《春明外史》的“外史”(1) | 第17節:《春明外史》的“外史”(2) | 第18節:《春明外史》的“外史”(3) | 第19節:民國的“《紅樓夢》”(1) | 第20節:民國的“《紅樓夢》”(2) | 第21節:民國的“《紅樓夢》”(3) | 第22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1) | 第23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2) | 第24節:熱鬧非凡的《啼笑因緣》現象(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