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解析秦可卿   》 第7节:第二章研究与解析秦可卿的必要前提(3)      霍国玲 Huo Guoling

  那么,这些闺阁中人,是哪些人物呢?书中第五回写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和为她们写的十二支曲。十二钗指哪些人呢? 第十八回在"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处,戚序本有夹批曰:妙卿出现。至此细数十二钗,以贾家四艳再加薛、林二冠有六,添秦可卿有七,熙凤有八,李纨有九,今又加妙玉,仅得十人矣。后有史湘云 与熙凤之女巧姐儿者,共十二人。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盖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义。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 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又有又副册三段词,乃晴雯、袭人、香菱三人而已,余未多及,想为金钏、玉钏、鸳鸯、素云、平儿等人无疑矣。
  观者不待言可知,故不必多费笔墨。这段批语说明了金陵十二钗包括哪些人。在这当中还分正十二钗,副十二钗及又副十二钗。秦可卿是正十二钗之一。
  从小说角度来看,曹雪芹欲为之写传者,即这金陵十二钗,其中包括秦可卿。
  按照《红楼梦》有正(小说)反(历史)两面的特点,十二钗亦有其反面。其反面是怎样的呢? 《红楼梦》第一回讲了一段女娲氏炼石补天的故事: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 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在上面引文的"高经十二丈"处,戚序本有夹批曰:"照应十二钗。"在"方经二十四丈"处,有批曰:"照应副十二钗。" 女娲石是块石头,十二钗是人。为什么作者把石头和人相绾系?很明显,这是在明告读者:女娲石是用来喻人的--喻金陵十二钗。
  由此可知:女娲石表面看是块石头,而其背后却隐喻着十二钗。而十二钗背后又隐写着一位女子。
  那么作者究竟把谁比喻成了"女娲石"呢? 我们需要首先将这块女娲石研究清楚。
  从《南康记》关于女娲石"山石红丹,赫若彩绘"所述来看,应是红颜色的。后来经一道一僧大施佛法幻术,将其变成一块扇坠大小、鲜明莹 洁的美玉,被衔入宝玉口中,随宝玉的降生降临人间。此玉便被称作"通灵宝玉",亦应是红色的。
  原来这块女娲石竟是一块"红玉"。
  由上面论述可推断:"女娲石"所寓指的是一位名叫"红玉"的人。
  女娲石是一条线索;书中还有另外一条线索:绛珠仙草。
  "绛珠仙草"也有正、反两面:从正面看,是生在三生石畔的一株仙草;而从反面看,则是喻指一个人,此人即黛玉的前身。
  "绛珠仙草"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关于"绛珠"的"绛"字,有脂批曰:"点红字。"而"珠"字,根据脂批关于"瑕"、"瑛"字均可点"玉"字的规律看,则亦可点"玉" 字。因此"绛珠"实隐"红玉"二字。这样黛玉便和"红玉"勾挂起来。即黛玉背后隐写的是一个名叫"红玉"的人。因"黛玉"只是小名, 那么"红玉"也应是小名。
  当我们把上面的论述倒回去,便形成如下的规律: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小名叫"红玉"的人,可以与《红楼梦》小说中的黛玉相勾挂(或说是她的原型);小说中的黛玉又可以与绛珠仙草相勾 挂;绛珠仙草又可以与红色玉石相勾挂;红色玉石又可以与通灵宝玉相勾挂;通灵宝玉又可以与女娲石相勾挂;女娲石又可以与正、副十二钗 ,或三十六钗,乃至六十钗相勾挂。
  多么神奇!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名叫"红玉"的人,在曹雪芹的笔下,怎么竟变成了《红楼梦》中的三十六钗(乃至六十钗)!也就是说,在现 实生活中的红玉其人,在《红楼梦》小说中,被分写在了三十六钗(乃至六十钗)身上。
  这便是曹雪芹为了隐写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独创的写作秘法--"分身法"。即把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特点、经历分写到小说中众多人物身上 去的一种奇特的写作方法。关于"分身法"请参阅《红楼梦里的分身法》一文,载于《红楼解梦》第一集。
  从《红楼梦》里的这个分身法可以看出:小说中写有众多年轻女子,分成正十二钗,副十二钗,乃至又副十二钗,整整六十钗。在小说中,这 些年轻女子有着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经历。这是一个方面,然而还有另一方面:她们还共同承担着隐写同一个历史人物(小名叫做"红 玉")的作用。这种隐写当然不可能是按照一对一的形式,而是各自承担着同一历史人物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如容貌、年龄、性格、爱好、 不同阶段的身份、经历等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红楼一春梦
第1节:第一章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大量的"谜"(1)第2节:第一章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大量的"谜"(2)
第3节:第一章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大量的"谜"(3)第4节:第一章秦可卿身上存在着大量的"谜"(4)
第5节:第二章研究与解析秦可卿的必要前提(1)第6节:第二章研究与解析秦可卿的必要前提(2)
第7节:第二章研究与解析秦可卿的必要前提(3)第8节:第二章研究与解析秦可卿的必要前提(4)
第9节:第三章秦可卿的身世及隐喻(1)第10节:第三章秦可卿的身世及隐喻(2)
第11节:第四章秦可卿的身份隐写着竺香玉皇后(1)第12节:第四章秦可卿的身份隐写着竺香玉皇后(2)
第13节:第四章秦可卿的身份隐写着竺香玉皇后(3)第14节:第四章秦可卿的身份隐写着竺香玉皇后(4)
第15节:第五章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的隐喻(1)第16节:第五章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的隐喻(2)
第17节:第五章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的隐喻(3)第18节:第五章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的隐喻(4)
第19节:第五章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的隐喻(5)第20节:第五章秦可卿将宝玉引入太虚幻境的隐喻(6)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