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与考古 》 圖說北齊高洋墓 》
第7節:踏過蓮花地毯的儀仗隊(圖)
朱岩 Zhu Yan
通過考古鑽探,我們可以大體復原灣漳墓的地上建築情況:
陵園南部有通往墓室的神道;神道東西兩側建築有祭祀用的享殿,享殿的夯土建築臺基已經發現,它的範圍超過2000平方米,距離北部墓葬封土約有200多米;經過享殿嚮北,神道兩側排列放置着石雕人像等神道石刻,現在僅存神道西側的一件石刻人像。這件石刻人像很高大,超過3米,面部已被破壞,但從石人的服飾特徵可以判斷,他是一個北朝官吏的形象。據村中老人介紹,早年在此石刻人像的東面,另有一石刻人像,已埋入土中,但是我們在周圍反復鑽探,也沒有找到那件石像;經過神道石人再嚮北大約50米,就接近斜坡墓道的入口了,這裏也是高大墳丘的邊緣。
如此規模的地上陵墓建築,顯示出其帝陵的規格。由此我們初步推斷,灣漳墓是北朝時期的一座帝陵。古代帝王的陵墓都非常重視神道建造,這裏既是陵墓建築的軸綫,也是祭祀、下葬的必經之路,同時它也是帝王尊嚴與權威的象徵。
2.踏過蓮花地毯的儀仗隊
灣漳陵墓的墓道全長37米,上口部略寬於底部,上口寬約4米,下底寬約3.5米,橫斷面呈倒置的梯形。墓道底部由南嚮北深入地下,形成一條南高北低的斜坡狀通道,坡度達14度。墓道南端通往北朝時期的地面,與陵前的神道相對接;深入地底的墓道北端,與甬道入口銜接,從這裏的底面計算,距離墓道開口處的地表深達9米。
墓道東西兩側的壁面製作考究,兩壁在先經挖掘成形後,再壘砌土坯墻,厚度約為0.5米~1米,愈靠近墓道底部愈厚。土坯墻外抹草拌泥,其外再抹厚1釐米的白灰,白灰壁面上繪有精美的彩色壁畫。墓道底的斜坡地面,也有一層薄薄墊土,經過夯打再抹草拌泥和白灰,白色的墓道地面上也繪有地畫。
1灣漳墓(14):灣漳墓斜坡墓道與地畫
灣漳陵墓的壁畫是北朝時期的繪畫精品,它是一個時代的影子,為我們講述了一段消失在時間深處的故事。下面,就請跟隨我一起,從斜坡墓道走進灣漳壁畫墓,走進一段絢麗的歷史。
踏進斜坡墓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華麗的地畫。潔白的地面上,繪有三條縱列的圖案。正中間一列繪有碩大的蓮花,粉紅的蓮花為八瓣仰開形狀,花徑達1.35米。這些蓮花共有14朵,從墓道進口一直嚮北側墓室方向排列開去。大蓮花的兩側圖案較窄,是纏枝忍鼕、蓮花的裝飾紋帶,色彩豔麗,綿延不斷。三列畫面之間,有暗紅色欄框間隔。墓道中的地畫,總面積達120平方米,遠遠望去,恰似在斜坡墓道中鋪上一幅巨大的地毯。
北方騎馬民族有使用毛織地毯、壁毯的習俗,有關的遺物,在絲綢之路的考古發掘中屢見不鮮。像灣漳壁畫墓墓道一樣模仿地毯的裝飾手法,在北朝時期還有其他實例,如1979年在磁縣發掘的東魏茹茹公主墓,曾在斜坡墓道上發現過類似地毯的繪畫痕跡,但是無論地畫保存狀況,還是圖案設計水平,都無法同灣漳壁畫墓相比。
北朝墓葬中的地畫,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裝飾手法。一方面,它顯示了濃郁的北方民族特色。北魏和東魏,都是鮮卑族王朝,北齊雖然不是鮮卑族政權,但身為北齊皇族的高氏,卻屬於鮮卑化的漢人,因此在北朝的陵墓中,這樣的裝飾手法並不奇怪;另一方面,地畫的有無,也是墓葬等級高低的標志。灣漳墓的地畫,同它的地面建築規格相呼應,它的帝陵身份得到進一步確認。
再來看看墓道的兩側,東壁和西壁的壁畫,為前後關聯、上下呼應的兩幅巨大畫面。因為墓道是斜坡形狀,所以宏觀來說,東西墓道的壁畫近似直角三角形,每幅壁畫的面積就接近320平方米。這也是到目前為止,發現壁畫面積最大的北朝墓葬。
灣漳墓的斜坡墓道在下葬之後,全部用純淨的黃土,經細細夯打一層一層填實。當我們細心地把墓道中的填土清理幹淨,東西兩壁的壁畫纔慢慢顯露出來。這些壁畫雖然受到夯築時填土的擠壓,部分畫面出現折皺,但是由於沒有任何後期的人為破壞,畫面保存得比較完好,畫面內容也十分完整。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重慶出版社 |
|
|
第1節:通往灣漳之路 | 第2節:七十二疑塚 | 第3節:北朝陵墓群調查 | 第4節:最高大的墳丘天子塚(圖) | 第5節:開進灣漳村(圖) | 第6節:初見帝王威儀(圖) | 第7節:踏過蓮花地毯的儀仗隊(圖) | 第8節:墓道壁畫人物 | 第9節:兩側的儀仗隊列 | 第10節:地下水出現了(圖) | 第11節:朱雀門中睡國寶(圖) | 第12節:被侵擾的武士(圖) | 第13節:墓葬部分被盜掘(圖) | 第14節:墓室頂部的天象圖(圖) | 第15節:鎖定陵墓主人 | 第16節:蒼狼出世(圖) | 第17節:我是一隻來自北方的狼 | 第18節:雙面皇帝 | 第19節:既徵伐四剋,威振戎夏 | 第20節:乍現盛世曙光(圖) | 第21節:華麗時代(圖) | 第22節:色彩紛呈的時代(圖) | 第23節:畫傢的綫條老到純熟 | 第24節:迷霧重重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