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柏楊雜文:“鬼話”中國正史 》
好像失了火
柏楊 Bai Yang
正史把西漢王朝開國頭目劉邦先生亂搞了一通之後,對東漢王朝開國頭目兼第一任皇帝劉秀先生(銜頭“世祖”、“光武皇帝”),自也免不了放二十四響大炮,行禮如儀。嗚呼,貴閣下參觀過友邦元首訪問的場面乎?那份盛大不必細表,別的不講,僅衹二十四響大炮就夠瞧的。元首老爺一下飛機,衹聽唿咚唿咚,大炮開火,整整二十四炮,直打得萬衆靜肅,起敬起畏。其實一旦該國發生政變兵變,或是經過大選,該元首垮了下來,再光臨別國,即令他此時比彼時學問更大,道德更高,影響力更強,歡迎的人數更多更烈,可是那唿咚唿
咚的二十四響大炮卻沒有矣。蓋衹要他是元首,即令不值一文兼混蛋加三級,也要放他二十四炮,非敬他的人,而是敬他的權也。
於是寫史書的朋友嚮劉邦先生放了二十四炮之後,劉秀先生既然也臭汗淋漓地搞出一個政權,自然會把炮口對準他閣下,照放了二十四響。連雅堂先生曾感嘆中國史學之無原則,衹嚮成功的人搖尾巴。其實衹嚮成功的人搖尾巴也是原則,不過是一種奴才原則,狗腿原則而已。在這種原則下寫成的史書,自然非鬼話連篇不可。好吧,且看看劉秀先生的二十四響炮吧。史書(《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說,劉秀先生的爹劉欽先生,在河南省項城縣當縣長(南頓令),太太的尊肚一天比一天大,分娩的時候,劉欽先生心血來潮,知道要生下來一個“光武皇帝”,認為縣長客捨不夠容納,特地搬到一個大地方。等到小子一生下來,咦,不得了不得了,衹見紅光滿屋,好像失了火(這是“正史”的說法,還有一種非正史的說法,說是白光滿屋,照耀得如同白晝),劉欽先生高興萬分,找到一位鐵嘴大學堂畢業生王長先生為該小子算卦,王長先生是一位走江湖的朋友,一眼就瞧出該官崽心裏想的是啥。嗚呼,不要說王長先生啦,便是任何一位鐵嘴,當人傢生了娃兒,請他前去算命,他能真的說他五歲時就抽羊癲瘋,二十八歲時就執行槍决乎?說的當然全是吉利的話也。不過王長先生更表演得精彩,他把生辰八字念念有詞了一番,可能還教乳娘把孩子抱出來瞧之摸之,然後大吃一驚,請劉縣長把傭人趕走,附到他閣下耳朵上悄悄告之曰:“長闢左右,此兆吉不可言。”
劉秀先生“吉不可言”之後,接着又上演了一場一麥九穗的節目,那一年項城縣境有一棵麥子,生了九個穗,一棵麥子上本來衹有一個穗的,而突然生了九個穗,不是祥瑞是啥?如果他閣下後來被王莽先生捉住,喀嚓一聲,砍掉尊頭,滅了九族,恐怕一麥九穗,成不了祥瑞,而成了妖孽矣。問題是劉秀先生硬是當了“世祖”,鬼話因之大不相同。反正是一麥既然生了九穗,再加上紅光(白光)滿屋,劉老頭大喜之餘,就給該小子起名為“秀”,以志異樣。其實不必這麽轉彎抹角,如果索性叫他“劉九穗”,豈不更寫實派乎哉?
劉秀先生一歲的時候,普通人看來不過是個吃奶的娃兒,可是天上的星鬥卻亂啦,怎麽個亂法,恐怕衹有寫中國“正史”的鬼話傢知道,柏楊先生是不知道的也。不過星象傢夏賀琅先生卻嚮當時西漢王朝的皇帝劉欣先生上書曰:“天老爺註定了漢王朝要中衰,可是天老爺也註定了漢王朝要復興。”劉欣先生一聽,立即下令改元,把紀元前五年,改為太初元年。改元這玩意,是中國帝王最拿手的把戲,柏楊先生將有別的大作論及,現在不再說啦。劉欣先生改了元之後,又自己封自己“陣聖劉太平皇帝”,亂搞一陣,好像柏楊先生四歲半的孫女扮“傢傢酒”,以為這一下子堵住了天老爺的嘴,不能讓王朝中衰了吧。誰知道大勢已去,天老爺已經派了一個“世祖”降生。該傢夥就是劉秀先生,在他娘懷裏吃奶哩。
新王朝接着西漢王朝應運而生,開國皇帝王莽先生把西漢姓劉的最後一個皇帝劉嬰先生一腳踢下寶座,自己坐了上去。嗚呼,王莽先生是中國歷史上知識分子而又和平取得政權的第一人。國會也好,國民代表大會也好,都應該供上他的玉照,比那些動刀動槍,殺得小民傢破人亡的天子英明,真不知高級到哪裏去也。這是題外之話,不再嚕蘇。就在王莽先生當了皇帝之後,有位鐵嘴大學堂望氣係畢業生蘇伯阿先生,代表王莽先生雲遊四方,雲遊到劉秀先生老傢湖北省棗陽縣,這時候大概劉老頭項城縣長不幹啦,抱着娃兒,已回到故鄉,真命天子既然駕到,異稟異樣自然像二十四響大炮一樣,緊緊跟在屁股之後。於是乎,蘇伯阿先生擡頭一瞧,大吃一驚,《後漢書》上說他的反應是:“哇曰:‘氣佳哉,郁郁葱葱。’”哇,音藉,驚而嘆之,有點“算啦算啦,天意如此,算我栽啦”之意。不特此也,後來劉秀先生起兵叛亂,有一天經過棗陽,忽然看見自己傢火光衝天,可是再仔細一看,竟啥也不見。不特此也,另外有兩位道士,學問大得要命,好像還能跟神仙通話,一曰西門君惠先生,一曰李守先生,二位也一致推薦:“劉秀當為天下。”
信口開河之後,你猜正史上說啥?曰:“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時竜而禦天哉?”這種鬼話,如稱之為“正史”,全體中國人都得上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搶先閱讀 | 玉皇大帝高坐雲端 | 爬蟲之子(1) | 爬蟲之子(2) | “七十二”學問(1) | “七十二”學問(2) | 好像失了火 | 少有大志 | 頭轉身不轉(1) | 頭轉身不轉(2) | 一根白發定終身 | 鬼話傢慣例 | 肚皮上搞一下 | 聲音有點特別 | 梅花鹿奉命出動 | 石頭咚咚作響(1) | 石頭咚咚作響(2) | 破鞋也出了籠 | 滿天都是飛蟲 | 院中找草(1) | 院中找草(2) | 鑽到肚臍眼裏 | “成大事不恤小節”(1) | “成大事不恤小節”(2)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