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山大川 》 剎那櫻花:1個中國白領的日本印象 》
第7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6)
林樺 Lin Hua
日本人身上有許多優點,比如敬業、重團结、守紀律、愛幹淨、講誠信、懂禮貌等。另外,熱愛學習、尊重師長、生活儉樸、精打細算、愛儲蓄、細心等也都是日本人明顯的優點。比如,在超級市場中經常可以看到賣半塊豆腐、三兩片生魚片、三分之一條鮮魚、剛好夠蓋住腳面的襪子等,到銀行取錢可以取衹相當於幾塊人民幣的日元等,銀行存款已經基本沒有利息了還要存款,公司裏的打印紙經常雙面打印,用過的信封還要在公司內部循環使用,留言條都使用已經用過的廢紙,等等。
在住房方面,日本和中國人的差別也不少。中國人的建築往往采用磚木結構,講究坐北朝南,氣勢宏大。而日本人建房子,大多采用木製結構,簡單實用、樸實無華。就連日本的皇宮和貴族建築以及寺廟等也不例外。原來,我以為這樣僅僅是為了防震、防臺風的需要。後來,纔知道日本的木製建築一般壽命不超過25年,也就是一代為止。上一代人建造的房産通常到了下一代成人後,已經無法坐享其成了,必須重新改造翻新,或重新建造。用木製房屋有利於後代養成勤勞節儉、自力更生的良好習慣。而不像中國人建房子那樣,動輒計算到一勞永逸的"百年大計",其間接後果是在奬勵脫離勞動和貪圖安逸。
中國現代著名作傢鬱達夫曾經留學日本許多年,雖然痛恨日本軍國主義,但他還是非常懷念在日本的留學生活並敬佩日本人刻苦學習的精神。他說:"這島國的粗茶淡飯,件件都是懷念:生活的刻苦,山水的秀麗,精神的飽滿,秩序的井然,回味起來真覺得在那裏過的是一段蓬萊島上仙境裏的生涯。"而相比之下,鬱達夫感嘆說:當時的中國社會簡直是一種亂雜無章、盲目的土撥鼠式的社會。
其實,作為一個資源貧乏、人口密集和自然災害衆多的小國,日本從國外引進了各種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將之消化之後,創造出一種統一、完整而又獨特的民族特性,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優點。而這些優點中,筆者認為居於首位的就是"和"。
日本人自古就十分重視和睦相處,公元600年前後出現的第一部《日本憲法》的第一條就是"和為貴"。不像有些中國人,自恃地大物博,總是喜歡內訌,而且總以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日本人從小就受到"不要打擾別人"的教育,日本人在地鐵裏總是自己看書報、閉目養神、用手機上網或是學習,從來不高聲說話,即使接到手機來電,也會將手機關掉,非常自覺。在地鐵裏,日本人看報紙總是將報紙折成衹有A4紙那樣的一小塊來閱讀,不像我們國傢的人在公共場所,目中無人,將報紙攤得很大,影響他人。在日本的地鐵裏,儘管已經擠到了前胸貼後背、水泄不通的地步,但日本人還是很自覺,互相謙讓。我註意到了在飛機上,坐在寬敞的商務艙內的日本人,讀報時也保持了將報紙折成一小塊來閱讀的良好習慣。
記得前幾年,出生在北京、長在上海的某作傢曾經比較過上海人和北京人的區別:"北京人不如上海人精明,乘地鐵和公共汽車時,遇到人多時也不會站位置,總是直衝衝地站在你前面,大眼瞪小眼,弄得大傢面面相覷,都很難堪。而上海人則不同,他們總會找到合適的位置,避免目光的直視和身體的接觸。"我在上海、北京都學習和生活過,對此也深有體會。但到了日本纔發現,日本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乘客:他們不但上下車文明謙讓,而且能夠在方寸之間找到"插足和立足"之地,而且從來不直視對方的眼睛,從而擁有心理上"自我意識"的空間。遇到有坐位時,必定將已經放在行李架上的行李放回到自己身上,好讓站着的乘客能夠放行李。
日本社會實行終身雇傭製,企業中的人際關係等都是建立在"和為貴"基礎上的。不像中國人雖然也講究"和為貴",但經常是"面和心不和",各自為政,明爭暗鬥,宛如一盤散沙。相對日本人而言,中國人講究,"各掃門前雪",不守紀律,而日本人則講究團结、集體利益高於一切,紀律和規定高於一切。有個故事說,一架載有中國乘客和日本乘客的飛機遇到了強烈氣流的顛簸,中國人由於沒有聽從飛行期間必須係好安全帶的指令,許多人都受傷了,而日本乘客則沒有一個人受傷。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信出版社 |
|
|
第1節:自 序 | 第2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1) | 第3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2) | 第4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3) | 第5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4) | 第6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5) | 第7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6) | 第8節:兩個差別最大的鄰居(7) | 第9節:島國文明與大陸文明(1) | 第10節:島國文明與大陸文明(2) | 第11節:島國文明與大陸文明(3) | 第12節:日本男人的悲哀(1) | 第13節:日本男人的悲哀(2) | 第14節:日本男人的悲哀(3) | 第15節:日本男人的悲哀(4) | 第16節:日本人的群體性(1) | 第17節:日本人的群體性(2) | 第18節:日本人的群體性(3) | 第19節:日本人的群體性(4) | 第20節:日本人的群體性(5) | 第21節:日本人的群體性(6) | 第22節:巴黎綜合徵(1) | 第23節:巴黎綜合徵(2) | 第24節:巴黎綜合徵(3)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