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美國的夢想 》
第7節:國傢的誕生-當自由不再是夢想(5)
李濤 Li Tao
不過,北美的13個殖民地並非都實行政教合一,賓夕法尼亞就始終都堅持政教分離。而就算那些實行政教合一的殖民地,所信奉的宗教也不一樣。馬薩諸塞是清教的領地,弗吉尼亞通過立法確立了英國國教,馬裏蘭在很長時間都庇護着天主教,而在佐治亞曾一度出現多種教派共存的局面。
多種多樣的政教關係讓北美人在獨立戰爭後實現政教分離成為可能。若在美國統一後,各地還保持着原先的政教合一政策,對異端的迫害也將繼續下去,由於各地的宗教狀況不盡相同,對異端的迫害難免成為國傢再度分裂的導火索。1787年,美國將"不得對公職人員進行宗教方面的測試原則"寫入憲法,1791年的憲法第一修正案中又規定"國會不得製定設立宗教或者限製其自由實踐的法律"。
各州相繼通過憲法第一修正案,教會逐漸從世俗生活中淡出。1833年,馬薩諸塞州也通過了憲法第一修正案--它是美國最後一個通過該修正案的地區。
有憲法第一修正案在,政治從宗教中脫離開來,這亦可看做是人性的一次勝利。對世俗快樂的追求得到了肯定,人在追求世俗利益時,也不用像先前那樣背負沉重的精神包袱。自利原則被當成一種理所當然的信念,人可以為上帝而活,亦可為自己而活,人大可以一面揣摩上帝的心思,一面堂而皇之地亮出自己的欲望。"為自己而活"看起來遠不如"為上帝而活"那樣崇高,但人終歸是立足於人世的,天堂的幸福固然重要,世間的幸福也同樣不可缺少。在"為自己而活"的信念下,人的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肯定,人的潛力也被更多地挖掘出來。
美國革命是一場相對保守的革命,它並沒有和傳統完全决裂的打算,相反,它還非常希望保留殖民地的一些老傳統。
在清教徒登上北美的那一刻起,北美大陸就已經和歐洲舊世界分道揚鑣。在獨立前的170多年裏,北美大陸一直被人稱做"新世界"。在北美大陸,沒有國王,衹有等待開拓的土地,沒有森嚴的封建等級,衹有對新生活的嚮往。
美國人很務實,在獨立戰爭中,很少出現豪言壯語,其在戰爭中喊的口號,比如"無代表不徵稅,無陪審不審判",即使放在和平年代,也很是溫和。在法國大革命中,死刑是傢常便飯,一個今天還耀武揚威的政黨,也許明天就上了斷頭臺。在美國的獨立戰爭中,卻很難看到斷頭臺的蹤影。法國人為大革命譜寫了無數熱血澎湃的文字,美國卻連一部像樣地歌頌獨立戰爭的文學作品都沒有。法國大革命是沾染着宗教熱情的革命,狂熱而激烈,北美人對信仰的虔誠並不遜色於法國人,但美國的獨立戰爭卻沒有出現神化革命的跡象,華盛頓的功績再大也沒有被當成救世主。
獨立戰爭中最暢銷的書是潘恩的《常識》,而不是什麽宗教用書。在《常識》中,潘恩論述的"獨立"、"共和"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同,對"獨立"、"共和"的嚮往足夠推動人們為革命犧牲流血。獨立戰爭中的美國人,早已被"權力製衡"等啓蒙思想潛移默化,對那種可能凌駕於民衆之上的權力保持着高度警惕。清教徒身上反權威的一面,在美國大革命中不動聲色地發揮作用。獨立戰爭的主體是民兵,這些人扛着自己的槍,為自己的財産和自由奔赴沙場,他們從沒將這當成"聖戰",儘管在戰爭最艱難之際,這些美國民兵也會嚮上帝呼喊。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 牛仔成為世界憲兵(1) | 第2節:序 牛仔成為世界憲兵(2) | 第3節:國傢的誕生-當自由不再是夢想(1) | 第4節:國傢的誕生-當自由不再是夢想(2) | 第5節:國傢的誕生-當自由不再是夢想(3) | 第6節:國傢的誕生-當自由不再是夢想(4) | 第7節:國傢的誕生-當自由不再是夢想(5) | 第8節:國傢的誕生-當自由不再是夢想(6) | 第9節:國傢的誕生-當自由不再是夢想(7) | 第10節:國傢的誕生-當自由不再是夢想(8) | 第11節:國傢的誕生-當自由不再是夢想(9) | 第12節:國傢的誕生-當自由不再是夢想(10) | 第13節:國傢的誕生-當自由不再是夢想(11) | 第14節:國傢的誕生-當自由不再是夢想(12) | 第15節:國傢的誕生-當自由不再是夢想(13) | 第16節:國傢的誕生-當自由不再是夢想(14) | 第17節:國傢的誕生-當自由不再是夢想(15) | 第18節:國傢的誕生-當自由不再是夢想(16) | 第19節:膚色與暴力--邊疆與邊界的命運(1) | 第20節:膚色與暴力--邊疆與邊界的命運(2) | 第21節:膚色與暴力--邊疆與邊界的命運(3) | 第22節:膚色與暴力--邊疆與邊界的命運(4) | 第23節:膚色與暴力--邊疆與邊界的命運(5) | 第24節:膚色與暴力--邊疆與邊界的命運(6)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