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看寶島風土人情:岩鬆看臺灣   》 第7節:臺灣"七·七事變"紀念日      白岩鬆 Bai Yansong

  氣派的中國國民黨中委員會大樓,並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樣壁壘森嚴。恰恰相反,整個大樓是完全對外開放的。辦公區在五層以上,四層以下的部分,全部作為公益活動的空間,供民間活動使用。
  白岩鬆:"中國國民黨中委員會的黨部大樓裏究竟都會有哪些內容呢?我們透過這樣一個開放空間和'自由參觀'的指示牌可能會感受到。有文物展,還有粵菜海鮮,咖啡館,有賣書的環境,然後有博愛的藝術畫廊,也有黨史展覽廳,還有思源廳,還有中餐廳,還有網絡中心等等,然後旁邊都會標註什麽時候開放、什麽時候休息,以便所有的參觀者來决定什麽時候來進這個大樓來進行參觀。
  "走進這個總部,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孫中山先生的四個大字'天下為公',而在電梯間的正前方就是孫中山先生的一個坐像,並且讓人印象特別深刻的就是挂在整個大廳的一幅對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而在我的前面其實又看到了一幅對聯'安危他日終需仗,甘苦來時要共嘗'。"
  除了不忘創始人的遺囑外,一樓的大廳裏同樣也反映着中國國民黨最新的活動熱點。
  白岩鬆:"一進這個總部大樓就會看到在整個前臺這個地方會有一些贈閱的東西,比如說這個贈閱的雜志上一下子就是大傢非常熟悉的畫面,就是連戰去大陸參訪的時候跟鬍錦濤總書記見面的一張照片。顯然這是目前大傢比較關心的熱點。另外通過前臺的門牌號也可以看到,主席室、副主席室都在11層。"
  從前臺的門牌號上我們還可以看到,大樓的七層是"黨史館"和"文化傳播委員會"所在地,據工作人員介紹,參觀者在那裏除了可以瞭解到中國國民黨的歷史外,還可以看到因時舉辦的各種展覽。
  白岩鬆:"因為今年畢竟是中國抗戰60周年的紀念年,因此在這兒就有一個國民黨舉辦的展覽,叫'苦難的歲月,光榮的勝利'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60周年的紀念展,這個時候讓我想起了前不久連戰先生所說的一句話,他說這段歷史是所有中國人所共同擁有的歷史,我們是不能忘記的,但是如果說當局不對這樣一個重要的年份進行紀念的話,就叫做數典忘祖,別人不做,但是國民黨一定要做。"
  連戰先生所說的數典忘祖,是指臺灣當局"七·七事變"紀念日,這個兩岸中國人所共同擁有的重要歷史紀念日。臺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在7月6日發表題為《追求和平的世界,實現自由的夢想》一文,不斷強調"60多年前曾經是敵對的雙方,今天早已成為合作的夥伴"。少數"臺獨"勢力更是公開宣稱,美日德法雖然有二戰恩怨,如今都成為攜手合作的盟友,臺灣也應該打消與日本的恩怨。
  中國國民黨針對臺灣當局這種數典忘祖的行為,立即表示,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同心協力、浴血抗戰的悲壯歷史,絶不容忘記,並隨即舉行了展覽、座談等各種紀念活動。這次在大樓七層舉辦的抗戰展覽就是其中之一。
  白岩鬆:"現在我就來到了位於總部大樓七層的'苦難的歲月,光榮的勝利'展覽這樣的一個現場。到了這兒,這個櫥窗這兒,你就會特別地有感觸,旁邊就放了一個生銹的大刀片,還有一把小匕首,而這塊非常有味道的就是《大刀進行麯》的一句歌詞,'抗戰的一天來到了,來到了'。"
  這首膾炙人口的抗戰歌麯,最初是為中國國民黨第二十九軍創作的,二十九軍由於受到排擠,裝備一直很差,每人衹配大刀一把,外加六枚手榴彈。但就是這樣一支部隊,不但自己編排了一套"無極刀法",還在1932年日軍入侵後屢立戰功,被百姓稱為"大刀隊"。1937年7月7日夜,正是這支守衛北平西南盧溝橋的二十九軍大刀部隊,遭遇了日軍的挑釁和進攻並奮起反擊,史稱"七·七事變",中國的全面抗戰也由此開始。消息傳來,群情激昂,音樂傢麥新在事變三天後便創作出著名的《大刀進行麯》,隨着它的廣泛流傳,歌麯中的"二十九軍的弟兄們"便改為"全國武裝的弟兄們"。
  白岩鬆:"用多少時間來布展?"
  展覽負責人:"我們在3月份就已經提出了,要做這樣一個展覽,因為60周年是一個很大的日子,從策劃到執行大概有4個月。"
  白岩鬆:"你覺得展覽的意義和想法在哪?"
  展覽負責人:"1937年爆發,8年後勝利,我覺得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在20世紀最偉大的一個歷史成就,當然在那個時候,國民黨和共産黨合作一起抗日,我們在這樣一個貧窮落後的睏境中把日本這個強國打敗,充分展示了團结奮鬥的精神。"
  白岩鬆:"據負責人嚮我們介紹,其實在面對抗日的時候,國共聯手,因此在展覽中也會有所體現,在櫥窗裏就可以看到有一張當時共産黨辦的一張報紙《新華日報》,在今天的展覽中也展出。"
  在七樓舉辦紀念展覽的同時,五樓也在舉辦着一個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的畫展,每一個前來參觀的人都需要簽上名字。
  白岩鬆:"就透過這樣一個簽字的一個橫幅,你就可以看到已經有多少人來看過這個畫展,簽字的人非常非常多。"
  長長的簽名捲記錄的不僅僅是前來參觀的人數,更代表着兩岸祈求和平的中國人的共同心聲:我們可以寬恕,但歷史不容忘記,更不容歪麯。
  中國國民黨中大樓
  1949年,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在大陸徹底失敗,國民黨中黨部也從大陸遷到臺北的市中心。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國民黨中黨部改名為國民黨中委員會。
  國民黨中委員會大樓作為公益活動空間對外開放的想法,是國民黨在2002年提出來的。經過近三年的經營,大樓已經成為大陸和臺灣南部地區各種團體參觀訪問的必到之處。
  大樓裏有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七層的"黨史館"。1948年底,蔣介石指令,將黨史館的全部史料從南京運至臺灣中部存放。1998年黨史館遷入中委員會大樓。館內收藏有自1923年孫中山着手改組國民黨以來,歷屆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委員會全體會議"、"中常務委員會會議紀錄"等檔案。實物收藏有孫中山的墨寶和使用過的印章、桌椅、鄒容手刻的印章、蔣介石穿戴的衣帽等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九州出版社
第1節:連戰(圖)第2節:對大陸百姓感謝(圖)第3節:和鬍總書記推誠相見
第4節:積極推動落實"大陸行"共識第5節:卸任後做黨的義工第6節:黨主席之爭輸贏都要有風範
第7節:臺灣"七·七事變"紀念日第8節:宋楚瑜第9節:大陸之行"不容易"
第10節:兩岸交往臺灣首先要過心理關第11節:學說大陸方言第12節:臺灣意識不是"臺獨"
第13節:連宋大陸行第14節:不爭虛名 為歷史負責第15節:最想看故宮爬黃山(圖)
第16節:柏楊第17節:幸福需要自己找第18節:尋找久違的柏楊
第19節:你的心酸,我的心碎第20節:侯孝賢第21節:臺灣電影業製作業嚴重失血
第22節:未來華人電影中心在大陸第23節:拍電影已經成為我的人生第24節:最好時光是難重拾的記憶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