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朱虚侯刘章在宫中杀死相国吕产,夺得了南军的军权,交给太尉周勃。周勃等派人捕杀吕氏后代,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斩杀。执政九年的吕氏王朝从此覆灭。
经历过吕氏专政之后,朝中文武大臣对外戚产生浓浓的戒心。齐王刘襄虽然是刘邦的长子,而且首先起来反对吕氏,但大臣们对他擅自行动很不欣赏;而且刘襄的母舅驷钧很厉害,因此如果拥立齐王,驷氏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吕氏。经过商议,大家觉得代王刘恒的外戚力量最为弱小,加上刘恒一贯以孝顺知名,又是刘邦的亲骨肉,于是决定迎接代王继位,也就是汉文帝。
当年因为母亲薄姬不得宠,刘恒最后被分封到代国(封地在今天的山西,当时属于穷乡僻壤的边疆,在诸王中地位并不重要)。没承想因为少得刘邦欢心,在吕后专权的时候,薄姬得以平安无事。而她的儿子刘恒也因此平安无事,最后还是因为势力小,当上了皇帝。老子在《道德经》中曾经说过这样的寓言:两个小猪比赛,其中一个笑话另外一个长得太慢;长得慢的小猪就说,你长得快也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这意味着你将早些被吃掉。可以说,刘恒能够当上皇帝的经历就是老子“以弱胜强”、“以柔克刚”观点的生动例证,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汉文帝终其一生深信黄老哲学,推崇无为而治。
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汉文帝登基不久,就发生了一件大事:自己的同父异母弟、淮南厉王刘长杀死了吕后时期的红人、辟阳侯审食其。当年因为赵王张敖谋反之事,赵王献给刘邦的美人也被抓起来,这位美人怀上了刘邦的骨肉,也就是刘长。
刘长母亲告诉狱吏:自己已经怀上刘邦的骨肉。刘邦当时正在生赵王的气,没有理会。刘长母亲的弟弟托审食其在吕后面前说情,希望吕后帮着在刘邦面前说好话。吕后嫉妒刘长母亲怀孕,没有说,审食其也没有强争。刘长的母亲生下刘长之后,觉得自己身份不明,心中羞愧,自杀了。刘长与审食其从此结了仇。
或许因为审食其是当年吕后的同党,或许是因为觉得刘长自小孤苦,这次汉文帝没有追究刘长的责任。
汉文帝六年(前174年),刘长勾结匈奴等谋反,事情泄露之后,被带到长安。朝中丞相、御史大夫等官员认为刘长应该处以“弃市”,但汉文帝觉得毕竟是自己的弟弟,不忍处死而只是废除了他的王号,遣送到蜀地安置。袁盎一再反对,认为刘长性情刚烈,可能会在途中出现变故,这样一来汉文帝可能会背上杀弟之名。但汉文帝最后还是把刘长流放到蜀地。因为是朝廷钦犯,一路上官员奉送食物时只是掀开车帘一角送进去,都没有查看刘长是否吃了,结果刘长在路上绝食死去。因此,汉文帝还追究相关官员的责任。当时,袁盎劝文帝杀了丞相和御史大夫向天下人谢罪。文帝没有采纳,而是追究了一路上没有揭开车帷察看淮南王情况的各县相关人员的责任,将他们弃市。
关于刘长的死,民间歌谣唱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汉文帝因此落下病根。
刘长之死,可以说是一个单亲家庭悲剧的样本。刘长缺乏母爱,自小由吕后抚养,从而形成其后天蛮横偏执的性格。此外,刘长之死也反映了信息不畅通的情况下,民众判断很容易出现偏差。虽然汉文帝不管在内心还是行动上很袒护刘长,但民众不知情,于是民间歌谣反而站在了弱势的刘长一边,指责汉文帝对兄弟不能相容。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