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元史演義   》 第六回 帖木真獨勝諸部 札木合復興聯軍      蔡東藩 Cai Dongfan

  卻說帖木真為部長後,招攜懷遠,舉賢任能,命汪古兒、雪亦客禿、合答安答勒都兒三人司膳;元重內膳之選,非篤敬素著者不得為之,語見《元史·石抹明裏傳》。迭該管牧放羊衹;古出沽兒修造車輛;朵歹管理傢內人口;忽必來、赤勒古臺、脫忽剌溫同弟合撤兒帶刀;合勒剌歹同弟別勒古臺馭馬;阿兒該、塔該、速客該、察兀兒罕主應對;速別額臺勇士掌兵戎;又因博爾術為患難初交,始終相倚,特擢為帳下總管。處置已畢,遂遣答該、速客該往見汪罕,合撤兒阿兒該、察兀爾罕往見札木合。及兩處回報,汪罕卻沒甚異言,不過要帖木真休忘前誼。獨札木合語帶蹊蹺,尚記着中道分離的嫌隙。帖木真道:“由他罷,我總不首去敗盟。倘他來尋我起釁,我也不便讓他,但教大傢先自防着,隨機應變方好哩。”預備不虞,實是要訣。
  大衆應命,各自振刷精神,繕車馬,搜卒乘,預防不測。果然不出兩年,撒阿裏地方,為了奪馬啓釁,傷着兩邊和誼,竟闖出一場大戰禍來。筆大如椽。原來撒阿裏地以薩裏河得名,在衊裏吉部西南境,舊為忽都剌哈汗長子拙赤所居。忽都剌哈汗為也速該之叔,則其長子拙赤,應即為帖木真之叔父行。他嘗令部衆牧馬野外,忽來了別部歹人,將他馬奪去數匹,部衆不敢抵敵,前去報知拙赤。拙赤憤甚,忙出帳外,也不及跨馬,竟獨自一人,持着弓箭,追趕前去。鬍兒大都有膽。自朝至暮,行了數十裏,天已傍晚,方見有數人牽馬前來,那馬正是自己的牧群。因念衆寡不敵,靜悄悄的跟着後面,等到日色昏黑,他卻搶上一步,彎弓搭箭,把為首的射倒。驀然間大喊一聲,山𠔌震應,那邊的伴當,不知有若幹追人,霎時四散。拙赤將馬趕回。拙赤頗能。
  看官,你道射倒的乃是何人!便是札木合弟禿臺察兒。札木合聞報,不禁悲憤道:“帖木真背恩負義,我已思除滅了他。今他的族衆,又射殺我阿弟,此仇不報,算甚麽人!”隨即四處遣使,約了塔塔兒部、泰赤烏部,及鄰近各部落,共十三部,塔塔兒、泰赤烏兩部為帖木真世仇,所以特書。合兵三萬,殺奔至桑沽兒河來。
  帖木真尚未聞知,虧得乞剌思種人孛徒,先已來歸。他父捏坤,聞着札木合出兵消息,忙遣木勒客脫、塔黑兩人,由僻徑奔報帖木真。帖木真正在古連勒古山遊獵,古連勒古山,即桑沽兒河所出。得這警報,連忙糾集部衆,把所有的親族故舊,侍從僕役,統行徵發,共得了三萬人,分作十三翼。以三萬人對三萬人,以十三翼敵十三部,這是開捲以後第一次大戰。連老母訶額侖,也著了戎服,跨着駿馬,偕帖木真起行。老英雌,又出風頭。
  到了巴勒朱思的曠野,遙見敵軍已逾嶺前來,如電掣雷奔一般,瞬息可至。帖木真忙飭各軍紮住陣腳,嚴防衝突。說時遲,那時快,這邊的部衆,方纔立住,那邊的敵軍,已是趨到。兩邊倉猝交綏,憑你帖木真甚麽能耐,抵不住那銳氣勃張,蠻觸敢死的敵人。帖木真知事不妙,且戰且退,不意敵人緊緊隨着,你退我進,直逼至斡難河畔。帖木真各軍,馳入一山𠔌中,由博爾術斷後,堵住𠔌口,方得休兵。當下檢點部衆,傷亡的恰也不少,幸退兵尚有秩序,不致紛散。帖木真怏怏不樂,還是博爾術獻議道:“敵人此來,氣焰方盛,利在速戰,我軍衹好暫讓一陣,休與角逐,待他師老力衰,各懷退志,那時我軍一齊掩殺,定獲全勝!”不愧為四傑之一。
  帖木真依了他計,便集衆固守,相戒妄動。札木合數次來爭,都被博爾術選着箭手,一一射退。凡鬍俗行兵,不帶糧餉,專靠着沿途擄掠,或獵些飛禽走獸,充做軍食。此時札木合所率各部,無從搶奪,軍士未免饑餓,遂四處去覓野物,整日裏不在營中。博爾術登高了望,衹見敵軍相率遊獵,東一隊,西一群,勢如散沙,隨即入帳稟帖木真道:“敵人已懈散了,我等正好乘此掩擊哩。”帖木真遂命各翼備好戰具,一律殺出。
  這時札木合正在帳中,遙聽得鬍哨一聲,忙出帳探視,衹見偵騎來報道:“帖木真來了!”先聲奪人。札木合急號令軍士,速出抵禦,怎奈部下多四出獵獸,一時不及歸來。那帖木真的大軍,已如秋日的大潮,洶涌澎湃,滾入營來,弄得札木合心慌意亂,手足無措,餘十二部中的頭目,也不知所為。朵兒班部、散衹兀部、哈答斤部,先自奔潰,就是札木合的部衆,也被他搖動,竄去一半。看官,你想此時的札木合,還能支持得住麽?三十六着,走為上着,忙揀了一匹好馬,從帳後逃去。札木合一逃,全軍無主,還有哪個嚮前抵當!霎時間雲散風流,衹剩了一座空帳。帖木真部下十三翼軍,已養足全力,銳不可當,將敵帳推倒後,盡力追趕,碰着一個殺一個,打倒一個捆一個,那札木合帶來的十三部衆,抱頭鼠竄,衹恨爹娘生了腳短,逃生不及,白白的送了性命!趣語!
  帖木真趕了三十裏,方鳴金收軍。大衆統來報功,除首級數千顆外,還有俘虜數千名。帖木真圓着眼道:“這等罪犯,一刀兩段,還是給他便宜,快去拿鼎鑊來,烹殺了他!”他部下的士兵奉了這命,竟去取出七十衹大鍋,先將獸油煮沸,然後把俘虜洗剝,一一擲入,可憐這種俘虜,隨鍋旋轉,不到一刻,便似那油炸的羊兒羔兒!羔羊是宰後就烹,人非禽獸,乃活遭烹殺,鬍兒殘忍,可見一斑。大衆還拍手稱快。俘虜烹畢,都唱着凱歌,同返故帳。於是威聲大振,附近的兀魯特、布魯特兩族,亦來投誠。
  一日,帖木真率領侍從,至西北出獵,遇泰赤烏部下的朱裏耶人。侍從語帖木真道:“這是咱們的仇人,請主子出令,捕他一個淨盡。”帖木真道:“他既不來加害咱們,咱們去捕他做甚?”朱裏耶人初頗疑懼,嗣見帖木真無心害他,也到圍場旁參觀。帖木真問道:“你等在此做甚麽?”朱裏耶人道:“泰赤烏部嘗虐待我等,我等流離困苦,所以到此。”帖木真問有糧食否?答雲不足。及問有營帳否?答雲沒有。帖木真道:“你等既無營帳,不妨與我同宿,明日獵得野物,我願分給與你。”朱裏耶人歡躍應命。帖木真果踐前言,且教侍從好生看待,不得有違。於是朱裏耶人非常感激,都說泰赤烏無道,惟帖木真衣人以己衣,乘人以己馬,真是一個大度的主子,不如棄了泰赤烏,往投帖木真為是。這語傳入泰赤烏部,赤老溫先聞風來歸。帖木真感念舊誼,應第三回。待他與博爾術相似。還有勇士哲別,素稱善射,當巴勒朱思開戰時,曾為泰赤烏部酋布答效力,射斃帖木真的戰馬,至是亦因赤老溫為先容,投入帖木真帳下。哲別亦元朝名將,故特表明。帖木真不念前嫌,推誠相與。齊桓公用管仲,唐太宗用魏徵同是此意。此後鄰近的小部落,多挈了妻孥,投奔帖木真。帖木真很是喜慰,便命在斡難河畔,開筵慶賀。
  先是巴勒朱思開仗,帖木真的從兄弟薛撤別吉,亦從戰有功。薛撤別吉有兩母,大母名忽兒真,次母名也別該,帖木真俱邀他與宴,伴着那母親訶額侖。司膳官失乞兒,於訶額侖前奉酒畢,次至也別該前行酒,又次至忽兒真,但覺得撲剌一聲,失乞兒面上,已着了一掌。失乞兒莫名其妙,衹見忽兒真投着袂道:“你為何不先至我處行酒,卻諂奉那小娘子?”真是妒婦的口角。失乞兒大哭而出,訶額侖嘿然無言,帖木真從旁解勸,纔算終席。
  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薛撤別吉的侍役,從帳外私盜馬繮,別勒古臺見了,把他拿住。忽斜刺裏閃出一人,拔劍砍來,別勒古臺連忙躲讓,那右肩已被斫着,鮮血直流,便忍痛問那人道:“你是何人?”那人道:“我叫播裏,為薛撤別吉掌馬。”別勒古臺的左右,聞了這語,都嚷道:“如此無禮,快殺了他!”別勒古臺攔住道:“我傷未甚,不可由我開釁;我且去通知薛撤別吉,教他辨明麯直。”言未已,薛撤別吉已出來了。別勒古臺正思表明,他卻不分皂白,大聲喝道:“你何故欺我僕從?”說得別勒古臺氣憤填胸,便去折着一截樹枝,來與薛撤別吉决鬥。薛撤別吉也不肯稍讓,拾着一條木棍,抵敵別勒古臺。酣鬥了好一歇,薛撤別吉敗下了,奪路而去。別勒古臺走入帳中,又聞忽兒真掌撻司廚,便阻住忽兒真,不容他回去。
  正爭論間,忽有探馬入報,金主遣丞相完顔襄,去攻塔塔兒部。帖木真道:“塔塔兒害我祖父,大仇未報,如今正好趁這機會,前去夾攻。”正說着,薛撤別吉遣人議和,並迎忽兒真。帖木真語來使道:“薛撤別吉既自知罪,還有何說?他母便偕你同回。你去與薛撤別吉說明,我擬攻塔塔兒部,叫他率兵來會,不得誤期!”使者奉命,偕忽兒真去訖。
  帖木真待至六日,薛撤別吉杳無音信,便自率軍前往。至浯勒札河,與金兵前後夾攻,破了塔塔兒部營帳,擊斃部酋摩勤蘇裏徒。金丞相完顔襄嚷着道:“塔塔兒無故叛我,所以率兵北徵。今幸得汝相助,擊死叛酋。我當奏聞我主,授你為招討官。你此後當為我邦效力!”帖木真應着,金丞相自回去了。帖木真復入塔塔兒帳中,搜得一個嬰兒,乘着銀搖車,裹着金綉被,便將他牽來。見他頭角崢嶸,命為第三個養子,取名失吉忽禿忽。《元史》作忽都忽。隨即凱旋。不期薛撤別吉潛兵來襲,把那最後的老弱殘兵,殺了十名,奪了五十人的衣服馬匹,揚長去了。
  帖木真聞報,大怒道:“前日薛撤別吉在斡難河畔與宴,他的母將我廚子打了;又將別勒古臺的肩甲斫破了,我為他是同族,格外原諒,與他修和,叫他前來合攻塔塔兒仇人。他不來倒也罷了,反將我老小部卒,殺的殺,擄的擄,真正豈有此理!”遂帶着軍馬,越過沙漠,到客魯倫河上遊,攻入薛撤別吉帳中。薛撤別吉已挈眷屬逃去,衹擄了他的部衆,收兵而回。
  越數月,帖木真餘怒未息,又率兵往討,追薛撤別吉至迭列禿口,把他擒住,親數罪狀,推出斬首,並殺其弟泰出勒;惟赦他傢屬;又見他子博爾忽,《秘史》作孛羅兀勒。少年英邁,取為養子,後以善戰著名。亦四傑之一。歸途遇着札剌赤兒種人,名叫古溫豁阿,《元史》作孔溫窟哇。引着數子來歸。有一子名木華黎,《秘史》作木合黎,《源流》作摩和賚,《通鑒輯覽》作穆呼哩,亦為四傑之一。智勇過人,嗣經帖木真寵任,與博爾術、赤老溫等一般優待。這且慢表。
  且說札木合自敗退後,憤悶異常,日思糾合鄰部,再與帖木真决一雌雄。聞西南乃蠻部土壤遼闊,獨霸一方,遂去納幣通好,願約攻帖木真。乃蠻部在天山附近,部長名太亦布哈,《通鑒輯覽》作迪延汗。曾受金封爵,稱為大王。鬍俗呼大王為汗,因連類稱他為大王汗,蒙人以訛傳訛,竟叫他作太陽汗。太陽汗有弟,名古出古敦,與兄交惡,分部而治,自稱不亦魯黑汗。會札木合使至,太陽汗猶遲疑未决,不亦魯黑汗願發兵相助,出師至乞濕勒巴失海子。海子亦稱淖爾,為蒙古語,猶華人之言湖也。帖木真聞報,用了先發製人的計策,邀集汪罕部落,從間道出襲不亦魯黑汗,不亦魯黑倉猝無備,全軍潰散。帖木真等得勝告歸。
  那時哈答斤部、散衹兀部、朵魯班部、弘吉剌部聞帖木真強盛,統懷恐懼,大會於阿雷泉,殺了一牛一羊一馬,祭告天地,歃血為誓,結了攻守同盟的密約。札木合乘機聯絡,遂由各部公議,推札木合為古兒汗。還有泰赤烏衊裏吉兩部酋,以及乃蠻部不亦魯黑汗,也思報怨,來會札木合,就是塔塔兒部餘族,另立部長,趁着各部大會,兼程趕到,大衆齊至禿拉河,由札木合作為盟主,與各部酋對天設誓道:“我等齊心協力,共擊帖木真,倘或私泄機謀,及陰懷異志,將來如頽土斷木一般!”誓畢,共舉足踏岸,揮刀斫林,作為警戒的榜樣。是謂庸人自擾。遂各出軍馬,銜枚夜進,來襲帖木真營帳。
  偏偏豁羅剌思種人豁裏歹,與帖木真出自同族,馳往告變。帖木真連忙戒備,一面遣使約汪罕,令速出師,同擊札木合聯軍。汪罕脫裏,率兵到客魯倫河,帖木真已勒馬待着,兩下相見,共議軍情。脫裏道:“敵軍潛來,心懷叵測,須多設哨探方好哩。”帖木真道:“我已派部下阿勒壇等,去做頭哨了。”脫裏道:“我也應派人前去。”當下叫他子鮮昆為前行,帶領部衆一隊,分頭偵探,自與帖木真緩緩前進。
  過了一宿,當由阿勒壇來報道:“敵兵前鋒,已到闊奕壇野中了。”帖木真道:“闊奕壇距此不遠,我軍應否迎戰?”脫裏道:“鮮昆不知何處去了?如何尚未來報?”阿勒壇道:“鮮昆麽?聞他已前去迎仗了!”帖木真急着道:“鮮昆輕進,恐遭毒手,我等應快去援他!”脫裏不信阿勒壇,帖木真獨急援鮮昆,後日成敗之機,已伏於此。於是兩軍疾馳,徑嚮闊奕壇原野進發。
  這時候,札木合的聯軍,已整隊前來。乃蠻部酋不亦魯黑汗,仗着自己驍勇,充作前鋒統領,你前時如何潰散,此時恰又來當衝。望見汪罕前隊軍馬,衹寥寥數百人,便是鮮昆軍。不由得笑着道:“這幾個敵兵,不值我一掃!”慢着!正擬遣衆掩擊,忽望見塵頭大起,脫裏、帖木真兩軍,滾滾前來,又不禁變喜為懼,愕然道:“我等想乘他不備,如何他已前知?”忽喜忽懼,恰肖莽夫情狀。
  方疑慮間,札木合後軍已到,不亦魯黑忙去報聞。札木合道:“無妨!衊裏吉部酋的兒子忽都,能呼風喚雨,衹叫他作起法來,迷住敵軍,我等便可掩殺了!”不亦魯黑汗道:“這是一種巫術,我也粗能行使。”札木合喜道:“快快行去!”不亦魯黑汗,遂邀同忽都,用了淨水一盆,各從懷中取出石子數枚,大的似雞卵,小的似棋子,浸着水中,兩人遂望空禱誦。不知念着什麽咒語,咕哩咕嚕了好一回,果然那風師雨伯,似聽他驅使,霎時間狂飆大作,天地為昏,滴滴瀝瀝的雨聲也逐漸下來了!各史籍中,曾有此事,不比那無稽小說,憑空捏造。
  小子恰為帖木真等捏一把汗,遂口占一絶雲:
  禱風祭雨本虛詞,誰料鬍巫果有之!
  可惜問天天不佑,一番祈禱轉罹危。
  畢竟勝負如何?且看下回續表。
  ----------
  札木合兩次興師,俱聯合十餘部,來攻帖木真,此正帖木真興亡之一大關鍵。第一次迎戰,用博爾術之謀,依險自固,老敵師而後擊之,卒以致勝,是所賴者為人謀。第二次迎戰,敵人挾術以自鳴,幾若無謀可恃,然觀下回之反風逆雨,而製勝之機,仍在帖木真,是所賴者為天意。天與之,人歸之,雖欲不興得乎?本回上半段,敘斡難河畔之勝,歸功人謀,故中間插入各事,所有錄故釋嫌,赦孥恤孤之舉,俱一一載入,以見帖木真之善於用人;下半段敘闊弈壇之戰,得半而止,獨見首不見尾,此是作者蓄筆處,亦即是示奇處。名傢小說,往往有此。否則,便無氣焰,亦烏足動目耶!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歷朝通俗演義 In the past dynasties earthliness fictionalized history
自序第一回 感白光孀姝成孕 劫紅顔異兒得妻
第二回 擁衆稱尊創始立國 班師奏凱復慶生男第三回 女丈夫執旗招叛衆 小英雄逃難遇救星
第四回 追失馬幸遇良朋 喜乘竜送歸佳耦第五回 合浦還珠三軍奏凱 穹廬返幕各族投誠
第六回 帖木真獨勝諸部 札木合復興聯軍第七回 報舊恨重遇麗姝 復前仇疊逢美婦
第八回 四傑赴援以德報怨 一夫拚命用少勝多第九回 責汪罕潛師劫寨 殺脫裏恃力興兵
第十回 納忽山孱主亡身 斡難河雄酋稱帝第十一回 西夏主獻女乞和 蒙古軍入關耀武
第十二回 拔中都分兵南略 立繼嗣定議西徵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竄死孤島 雄師追寇窮極遐方
第十四回 見角端西域班師 破欽察歸途喪將第十五回 滅西夏庸主覆宗 遭大喪新君嗣統
第十六回 將帥迭亡乞盟城下 後妃被劫失守都中第十七回 南北夾攻完顔赤族 東西遣將蒙古張威
第十八回 阿魯思全境被兵 歐羅巴東方受敵第十九回 姑婦臨朝生暗釁 弟兄佐命立奇功
第二十回 勤南略賫志告終 據大位改元頒敕第二十一回 守襄陽力屈五年 覆厓山功成一統
第二十二回 漁色徇財計臣緻亂 表忠流血信國成仁第二十三回 徵日本全軍盡沒 討安南兩次無功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