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画 》 陈丹青最钟爱作品:纽约琐记 》
第7节:绘画的观众(4)
陈丹青 Chen Danqing
回顾展也有功德无量的一面。作者复生,真该自己来好好看看。他想必从未如此巡视自己一辈子的作品:他也会暗暗惊讶这么多作品全是他独个儿画出来的,好像有上百个塞尚,每幅画都有一个他在,一笔笔停着,凝视着我们这些陌生人。我们谁也不认得塞尚先生,就像他无缘见到他的观众。第八、第九馆的画就是他的晚境了。好几位大匠师的晚期作品看去像是疯了(当然也可以用“崇高”、“升华”这类字眼)。“疯”,是不是指出离常态?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据说是“炉火纯青”。阿多诺说:晚年的作品乃是一场灾难。
出馆。照例是专展礼品部,灯光大亮、人声嘈杂。除了他的画册(平装、精装),照例是将他的画面所制成的商品:大幅海报、中型画片、小画片、明信片;带镜框的、不带镜框的;幻灯片、录像带、拼贴玩具、魔方;画家故乡风景摄像集(重拍被画过的实景多扫兴,实景照片就像被画吐弃的渣)。当然,还有纪念章、领带、胸针、耳环、项链、首饰、丝巾、浴巾、瓷盘、陶器,等等等等,全印着他的画(面目全非,可不是他的画又会是谁),或他的签名手迹(字迹蜷曲着,伸缩在丝巾浴巾的皱隙之间)。
奇怪。时差的苦倦忽然消散。精神抖擞。
罗丹《三男子》足下空无一人。我不戴手表,想必早过了约定时间。警卫正在收拾入口处甬道两侧的丝绒粗绳。费城我熟悉。很快找到火车站,刚开走一班,下一趟将近零点。我走到站外抽烟。夜凉沁人心脾。要是在有蛙鸣有气味的田野该多好。
第二天打电话向索拉报告。她说,他们出馆后在一家土耳其馆子晚饭,说了好多笑话,并去斯丹利家过夜。在二楼书房,还为我安排了床铺。她问我画展观感如何。真的,除了时差的困倦,以及在那几幅静物画前努力睁开眼睛的记忆,我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
喂!塞尚,塞尚先生!你好吗。我来看过你了。我们诚心诚意来看过你了。
1997年6月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第1节:艺术教育(1) | 第2节:艺术教育(2) | 第3节:艺术教育(3) | 第4节:绘画的观众(1) | 第5节:绘画的观众(2) | 第6节:绘画的观众(3) | 第7节:绘画的观众(4) | 第8节:我的画室(1) | 第9节:我的画室(2) | 第10节:我的画室(3) | 第11节:我的画室(4) | 第12节:我的画室(5) | 第13节:我的画室(6) | 第14节:我的画室(7) | 第15节:我的画室(8) | 第16节:艺术与良心(1) | 第17节:艺术与良心(2) | 第18节:艺术与良心(3) | 第19节:艺术与良心(4) | 第20节:艺术与良心(5) | 第21节:艺术与艺术家 | 第22节:艺术与自由 | 第23节:美术馆(1) | 第24节:美术馆(2)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