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学 》 人际关系的解析 》
第7节:作译者简介(7)
朱瑟琳·乔塞尔森 Josselson, R.
在密歇根大学召开的第50届临床心理学大会上,我第一次报告了这些观点。我非常感谢提供给我这次讲话机会的同事们,同时也感谢那些热烈回应我的人,他们的回应激励我继续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本书的写作得到了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富布莱特奖学金的资助,在此特别感谢富布莱特委员会给我的支持。我尤其要感谢Amia Lieblich,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她是我的伙伴和同事,她常常不辞劳苦阅读我新写的书稿,并提出中肯的建议 。
还有很多人通过倾听我的叙述,和我分享他们的观点,鼓励我,或对原稿的不同草案提出批评意见。在这里,我要感谢Gracia Alkema,Orili Bach,Leslie Brown,Eileen Higham,James Marcia,Ofra Mayseless,Beverly Palmer,Diane Pomerantz,Pamela Sheff,Hadas Wiseman和Irvin Yalom。我尤其要感谢Judy Armstrong和Hanoch Flum,他们非常周到、可靠地做了所有上述工作。我还要感谢我的学生April Sewell和Cindy Spence以及我以前的学生和同事Sharon Weiss,感谢他们承担了部分的访谈工作并对一些材料发表自己的观点 。
我还要深深地感谢所有那些我叫不上名字但在关系访谈中和我分享他们生活经历的人。他们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并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在本书中 。
朱瑟琳?乔塞尔森(Ruthellen Josselson) 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 1992年1月 作者简介 朱瑟琳?乔塞尔森 执业心理治疗师,Towson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她从密歇根大学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亨利 A. 莫里奖(Henry A. Murray)。她还是哈佛教育研究生院的访问学者,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富布莱特法案基金的心理学教授 。
她的另一本著作《发现她自己:女性认同发展之路》(1987)主要介绍了女性发展问题。乔塞尔森博士还与人合编出版过《生命叙事研究》,曾发表过很多关于青少年、女性和叙事性的文章 。
译者简介 鲁小华 临床医学出身,曾师从霍莉钦、丛中教授学习心理咨询与治疗,现师从樊富珉教授学习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现任教于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 。
有多年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与咨询的经验,对个体情感发展及团体咨询与辅导的动力学研究感兴趣,参编《都市生活减压法》、《健康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译《临床心理学:概念、方法和职业》(第6版)、《家庭案头心理咨询》等,独自翻译《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实务与案例》 。
孙大强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研究兴趣主要为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选拔与测评、人际沟通与情感、决策偏好、跨文化心理等,在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联合大学、苏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开设心理学课程或讲座,参编、译、著有《心理测量与测验》、《成人发展与老龄化》、《领导素质测评》、《校园心理剧研究》,在专业期刊与通俗杂志发表学术与科普文章多篇,近三年参与各类心理咨询与测评相关项目近20项 。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人们既想密切联系,又想相互保持距离。所有这一切,我和你都不知道缘由,但肯定有一些原因和联系可供追寻。然而,某种程度上我却无法为它命名 。
—卡森?麦卡勒斯《婚礼成员》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作译者简介(1) | 第2节:作译者简介(2) | 第3节:作译者简介(3) | 第4节:作译者简介(4) | 第5节:作译者简介(5) | 第6节:作译者简介(6) | 第7节:作译者简介(7) | 第8节:第1章(1) | 第9节:第1章(2) | 第10节:第1章(3) | 第11节:第1章(4) | 第12节:第2章(1) | 第13节:第2章(2) | 第14节:第2章(3) | 第15节:第2章(4) | 第16节:第2章(5) | 第17节:第2章(6) | 第18节:第2章(7) | 第19节:第2章(8) | 第20节:第3章(1) | 第21节:第3章(2) | 第22节:第3章(3) | 第23节:第3章(4) | 第24节:第3章(5)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