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子杂家 》 于丹阎崇年等名家演讲录:发现你的心灵 》
第7节:发现你的心灵(7)
于丹 Yu Dan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某电信公司招聘一个工作很简单的发报员,这个岗位的要求是懂得一种密码发电的方式。有很多蓝领工人可以胜任,所以去应聘,但应聘的工作环境很嘈杂,在电信公司巨大的办公室里,闹闹哄哄的,有多种电波,很多人在打电话,好几十人穿梭着办公。有两排椅子,里面有一个小门,面试的人要坐着等着进入小门。面试的人接到指令坐在那儿等,等了两三个小时,没有人出来叫他们,他们忍受着嘈杂坐着。这时来了一位迟到的小伙子,小伙子去的时候已经没有位置了,他就在旁边静静地站着,突然他直奔小门推门而入。十分钟后人力资源的主管带着小伙子出来对所有人说,这个位置已经由这个小伙子获得了。这些人非常不平衡,人力资源主管说出一个秘密:"其实从你们坐在这里的那一刻开始,在整个嘈杂的电波中一直有一个密码在发送一句话'如果你听到这句话,请直接进入小门'。"所有的人都把它当成一种噪音没有用心倾听,只有小伙子听懂了,他推门说:"我就是来应聘发报员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到一种知识,掌握一种技能,并不意味着你在这个世界上足够安身立命。在世界上最大的营销是营销自己,我们可能不是项目经理,我们可以用做项目经理的心态去完成一个项目,即人生的目标。项目经理的身份是需要我们不惑的。人其实需要多方面的能力,仅有知识是我们所说的书呆子,如何学而不呆,需要你在这个世界上"破万卷书,行万里路"去打开的,我很欣赏的一句广告语是:"你的眼界决定你的世界。"我们有多宽的眼界,我们就有多大的世界,只有走到这样的阶段之后,我们才能知道什么叫"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在我的理解是人生智慧选择后的笑对,是人不去较劲了,就是不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知天命的观点消极吗?知天命是让人什么都不争吗?关于不争不斗,还有另外一个表述,所谓君子有三戒,孔子说:人的一生无非划为三个大段,年少时戒之在色,即感情问题不要出大事;中年时戒之在斗,即不要为小小的房子、职称和别人斗,这种斗有时不完全表现在阴谋、伎俩和外在的手段,这种斗更多的是心里和自己较劲,知天命是心里已经不较劲了,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他的状态,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状态是局促的、紧张的、抱憾的,他的心中肯定打了个结;年老时,"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知天命比"不惑"更高一个层次,"不惑"是从一种动态中逐渐地稳定下来趋于静态,"知天命"是从静态的死结上发散开来重新获得心灵的自由。"知天命"应当是一种从容、旷达,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你都能坦然地接受下来。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古人,你不能说他的生活中一切都是如意的,但这个人可以把日子过得很潇洒,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他的生活境遇可能极其简陋,但是能看得开。如果知天命之年让你过简陋的日子,你内心会平衡吗?苏东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特点是多大的福都能享,多大的罪都能受,且受罪时非常从容。苏东坡在杭州当官,过着神仙般的日子。苏东坡不断被贬官,最后被贬到天涯海角,还很高兴,说我有再大的坎坷都不遗憾,因为此番游历是我平生没有的。苏东坡看月亮好,今天就叫中秋吧;今天菊花开了,今天就叫重阳吧,这就是他所说的"良天佳月即中秋,菊花开日乃重阳"。也就是说如果自己的心是快乐的,天天都是节日。对于李白来说,很好的中秋月色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个人唱歌、跳舞的时候,月亮都跟着他。突然之间天地聚气、一堂春色。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何陋之有",任何时候有一种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在你的身上,你的周遭可以是落寞的,但你的心里是快乐的。张绍祥被贬官时,一个人在重阳节坐船,写诗说水面像玉做的盘,他的心是淡定的、坦然的,虽然没有亲朋好友,但他看到素月,皎洁的月光都给他了。即使没有这些光,他一个人也是孤光自照、肝胆成冰雪--一个人还有生命的光芒,可以自内而外放射出来照出自己的肝胆。他多享受呀,多悠然自得的心情。最后他说了一个愿望,船上没有酒,但我想过节想大宴亲朋,可以用天上的北斗七星舀尽西江水遍宴天下,天地山川、一花一草都是座上宾客。我们的悲悯之心投射出去,世间的万物都是和我们的心有所接的。在这样的时候,人能不辽阔吗?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发现你的心灵(1) | 第2节:发现你的心灵(2) | 第3节:发现你的心灵(3) | 第4节:发现你的心灵(4) | 第5节:发现你的心灵(5) | 第6节:发现你的心灵(6) | 第7节:发现你的心灵(7) | 第8节:发现你的心灵(8) | 第9节:袁崇焕的业绩与精神(1) | 第10节:袁崇焕的业绩与精神(2) | 第11节:袁崇焕的业绩与精神(3) | 第12节:袁崇焕的业绩与精神(4) | 第13节:正说清朝重臣之和珅(1) | 第14节:正说清朝重臣之和珅(2) | 第15节:正说清朝重臣之和珅(3) | 第16节:正说清朝重臣之和珅(4) | 第17节:正说清朝重臣之和珅(5) | 第18节: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1) | 第19节: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2) | 第20节: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3) | 第21节: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4) | 第22节: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5) | 第23节: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6) | 第24节: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7)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