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类 》 閱世心語 》
第7節:謙虛與虛偽
季羨林 Ji Xianlin
謙虛與虛偽
在倫理道德的範疇中,謙虛一嚮被認為是美德,應該揚;而虛偽則一嚮被認為是惡習,應該抑。
然而,究其實際,二者間有時並非涇渭分明,其區別間不容發。謙虛稍一過頭,就會成為虛偽。我想,每個人都會有這種體會的。
在世界文明古國中,中國是提倡謙虛最早的國傢。在中國最古的經典之一的《尚書·大禹漠》中就已經有了"滿招損,謙受益,時(是)乃天道"這樣的教導,把自滿與謙虛提高到"天道"的水平,可謂高矣。從那以後,歷代的聖賢無不張皇謙虛,貶抑自滿。一直到今天,我們常用的詞彙中仍然有一大批與"謙"字有聯繫的詞兒,比如"謙卑"、"謙恭"、"謙和"、"謙謙君子"、"謙讓"、"謙順"、"謙虛"、"謙遜"等等,可見"謙"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
我認為,我們應當提倡真誠的謙虛,而避免虛偽的謙虛,後者與虛偽間不容發矣。
可是在這裏我們就遇到了一個攔路虎:什麽叫"真誠的謙虛"?什麽又叫"虛偽的謙虛"?兩者之間並非涇渭分明,簡直可以說是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掌握一個正確的分寸難於上青天。
最突出的是因地而異,"地"指的首先是東方和西方。在東方,比如說中國和日本,提到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須說是"拙作"或"拙文"。在西方各國語言中是找不到相當的詞兒的。尤有甚者,甚至可能産生誤會。中國人請客,發請柬必須說"潔治菲酌",不瞭解東方習慣的西方人就會滿腹疑團:為什麽單單用"不豐盛的宴席"來請客呢?日本人送人禮品,往往寫上"粗品"二字,西方人又會問:為什麽不用"精品"來送人呢?在西方,對老師,對朋友,必須說真話,會多少,就說多少。如果你說,這個衹會一點點兒,那個衹會一星星兒,他們就會信以為真,在東方則不會。這有時會很危險的。至於吹牛之流,則為東西方同樣所不齒,不在話下。
可是怎樣掌握這個分寸呢?我認為,在這裏,真誠是第一標準。虛懷若𠔌,如果是真誠的話,它會促你永遠學習,永遠進步。有的人永遠"自我感覺良好",這種人往往不能進步。康有為是一個著名的例子。他自稱,年屆而立,天下學問無不掌握。結果說康有為是一個革新傢則可,說他是一個學問傢則不可。較之乾嘉諸大師,甚至清末民初諸大師,包括他的弟子梁啓超在內,他在學術上是沒有建樹的。
總之,謙虛是美德,但必須掌握分寸,註意東西。在東方謙虛涵蓋的範圍廣,不能施之於西方,此不可不註意者。然而,不管東方或西方,必須出之以真誠。有意的過分的謙虛就等於虛偽。
1998年10月3日
容忍
人處在家庭和社會中,有時候恐怕需要講點容忍的。
唐朝有一個姓張的大官,家庭和睦,美名遠揚,一直傳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贊美他治傢有道,問他道在何處,他一氣寫了一百個"忍"字。這說得非常清楚:家庭中要互相容忍,才能和睦。這個故事非常有名。在舊社會,新年貼春聯,衹要門楣上寫着"百忍傢聲"就知道這一傢一定姓張。中國姓張的全以祖先的容忍為榮了。
但是容忍也並不容易。1935年,我乘西伯利亞鐵路的車經蘇聯赴德國,車過中蘇邊界上的滿洲裏,停車四小時,由蘇聯海關檢查行李。這是無可厚非的,入國必須檢查,這是世界公例。但是,當時的蘇聯大概認為,我們這一幫人,從一個資本主義國傢到另一個資本主義國傢,恐怕沒有好人,必須嚴查,以防萬一。檢查其他行李,我决無意見。但是,在哈爾濱買的一把最粗糙的鐵皮壺,卻成了被檢查的首要對象。這裏敲敲,那裏敲敲,薄薄的一層鐵皮决藏不下一顆炸彈的,然而他卻敲打不止。我真有點無法容忍,想要發火。我身旁有一位年老的老外,是與我們同車的,看到我的神態,在我耳旁悄悄地說了句:Patience is the great virtue(容忍是很大的美德)。我對他微笑,表示致谢。我立即心平氣和,天下太平。
看來容忍確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種美德。但是,我認為,也必須有一個界限。我們到了德國以後,就碰到這個問題。舊時歐洲流行决鬥之風,誰污辱了誰,特別是誰的女情人,被污辱者一定要提出决鬥,或用手槍,或用劍。普希金就是在决鬥中被槍打死的。我們到了的時候,此風已息,但仍發生。我們幾個中國留學生相約:如果外國人污辱了我們自身,我們要揣度形勢,主要要容忍,以東方的恕道剋製自己。但是,如果他們污辱我們的國傢,則無論如何也要同他們玩兒命,决不容忍。這就是我們容忍的界限。幸虧這樣的事情沒有發生,否則我就活不到今天在這裏舞筆弄墨了。
現在我們中國人的容忍水平,看了真讓人氣短。在公共汽車上,擠擠碰碰是常見的現象。如果碰了或者踩了別人,連忙說一聲:"對不起!"就能夠化幹戈為玉帛,然而有不少人連"對不起"都不會說了。於是就相吵相駡,甚至於扭打,甚至打得頭破血流。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怎麽竟變成了這個樣子!我在自己心中暗暗祝願:容忍兮,歸來!
1996年12月17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人生 | 第2節: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 第3節:不完滿纔是人生 | 第4節:走運與倒黴 | 第5節:緣分與命運 | 第6節:牽就與適應 | 第7節:謙虛與虛偽 | 第8節:時間 | 第9節:成功 | 第10節:愛情(1) | 第11節:愛情(2) | 第12節:知足知不足 | 第13節:漫談倫理道德(1) | 第14節:漫談倫理道德(2) | 第15節:漫談倫理道德(3) | 第16節:漫談倫理道德(4) | 第17節:論朋友 | 第18節:談孝 | 第19節:老年談老 | 第20節:老年四"得" | 第21節:老年十忌(1) | 第22節:老年十忌(2) | 第23節:老年十忌(3) | 第24節:老年十忌(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