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思考 》 偶爾遠行 》
第7節:進島之前(1)
周國平 Zhou Guoping
第一部分進島之前
天上掉下一個機會(2000年11月11日)
如果在半年前,有某占卜者攔住我,預言我將要去南極,我一定會斥為信口鬍言。然而,五個月前,確實有一個人特地飛到青島,親口對我說了這話。他不是一個占卜者,而是鷺江出版社的編輯阿正。
當時,我正在青島出差,給一項競賽擔任評委。評委之中,還有葛劍雄教授。在我們下榻的旅館裏,阿正興奮地嚮我們談了他的計劃。他的想法是,組織若幹位人文學者去南極體驗生活,然後每人從自己的學科視野出發寫一本書,這項活動的經費將由鷺江出版社贊助。他引以自豪的是,這一舉動在世界上是首創性的,迄今為止還不曾有組織地讓人文學者去南極。至於人選,我和葛是他心目中的首選,其餘的尚未確定。
去,還是不去?他等着我的表態。
我猶豫片刻,給了一個肯定的回答。
我心中的想法是:答應了再說,誰知道能不能辦成呢。在我看來,這個計劃雖非信口鬍言,卻也夠得上是癡人說夢、異想天開了。老天,那是南極啊,要花多少旅費,還要經過怎樣繁復的審批程序。即使得到批準,像我這樣的體格能否通過體檢,也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回北京後,我照常做着我的工作,沒有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可是,在那一頭,阿正認真地推進着他的計劃。忽一日,他通知我們到國傢海洋局極地辦公室開會。坐在那間樸素的辦公室裏,看着他招募來的其他各位好漢,聽着極地辦主任介紹南極科學考察情況,我發現事情越來越像是真的了。接着,心理測試和體檢順利通過。接着,國傢海洋局的批件下來,我們被列入中國第十七次南極考察隊正式隊員的名單。公務護照業已辦妥,日程業已確定,不到一個月,我們就要動身了。至此,事情的真實性已經無可懷疑。
這麽說,我真的要去南極了?
我應該承認,我壓根兒沒有做過南極探險夢,因此,現在也就沒有夢想成真的感覺,反倒覺得身不由己地掉進了一個夢境裏。
“你說一說你决定去南極的三個最主要的理由。”即將同赴南極的邵濱鴻給我出題。
我回答:“第一,是因為南極的特別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觀,第二,是因為機會難得,至於第三個理由……沒有了,也不需要了。”
的確不需要了。天上掉下一個機會,恰好掉在我的頭上。如果不是這樣,我不會想到要去爭取,即使爭取也未必爭取得到。現在既然掉在了我的頭上,我也就沒有理由推辭。
誘惑和危險(11月11日)
有關消息通過媒體傳開以後,朋友們普遍感到驚奇,驚奇之餘,有的表示羨慕,有的表示擔心。這兩種反應都很正常,因為在一般人的印象裏,南極是一片既神秘又危險的土地。
南極的魅力不容置疑。閉着眼睛想象一下吧:在那個晶瑩的冰的世界裏,沒有人煙,沒有污染,空氣無比潔淨;冰架嚮大海伸展,海面上布滿大小不等的冰山,在陽光下閃射奇異的光芒;海灘上棲息着無數憨態可掬的企鵝,海豹在岸邊自由地嬉戲。
可是,南極的危險也不容忽視。張開耳朵聽一聽南極的“世界之最”吧:最冷,年平均氣溫零下17度,鼕季低於零下40度,最低曾測到零下89.2度;風暴最頻繁最猛烈,局部地區風速可達每秒85米以上;冰雪最多,占全球總儲量的90%,冰蓋終年覆蓋整個大陸,平均厚度2450米,最大厚度4750米;最幹旱,有“白色沙漠”之稱,會使你的指甲一片片脆落。
何況還有全球最大的臭氧洞,在紫外綫直射之下,用不了幾小時,你的臉就會脫皮和變黑。
與在南極長期生活過的老隊員聊一聊,每個人都會告訴你一些較輕微的驚險的經歷。那些最嚴重的驚險的經歷無人能夠告訴你,然而記錄在案。冰蓋下有許多冰縫,大者深幾百米,寬幾十米,皆被茫茫白雪掩蓋着,某年某月,某國考察隊連車帶人掉了進去,從此永遠消失。暴風雪常常突如其來,如白色幕布推進,剎那間把人裹住,能見度為零,加上不可抵擋的風速,某月某日,某人被睏凍死或者被颳得不見蹤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目錄(1) | 第2節:目錄(2) | 第3節:序 | 第4節:前言一 | 第5節:前言二 | 第6節:鄧正來序 | 第7節:進島之前(1) | 第8節:進島之前(2) | 第9節:進島之前(3) | 第10節:進島之前(4) | 第11節:進島之前(5) | 第12節:進島之前(6) | 第13節:進島之前(7) | 第14節:島上日記(1) | 第15節:島上日記(2) | 第16節:島上日記(3) | 第17節:島上日記(4) | 第18節:島上日記(5) | 第19節:島上日記(6) | 第20節:島上日記(7) | 第21節:島上日記(8) | 第22節:島上日記(9) | 第23節:島上日記(10) | 第24節:島上日記(1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