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煮酒说水浒   》 第7节:开卷解谜(6)      Shen Guren

  据医学书籍解释:人在睡眠的情况下,皮质某些细胞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抑制,并接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兴奋起来,这就是梦的生理学基础。梦其实就是人在睡眠时大脑皮质普遍抑制的背景下所出现的某些兴奋活动。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就拿张顺托梦,花荣、吴用梦见宋江、李逵鬼魂来说吧,读来觉得不可思议,其实也是有感情基础和可信度的。宋江与花荣、吴用、张顺等人生前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兄弟幸存无几,奸贼加害之心更烈。兄弟之间相互担心、恐惧也是常系心头,故这种噩梦也就随之产生。医学实验证明:疾病过程也可能成为梦的原因。有人经常梦中觉得咽喉被鱼骨鲠住或被绳索勒住,事后一检查便发现喉头果有异物或肿块。宋江预知晁盖报灾的梦正是疾病的前兆。鲁智深的梦虽有迷信色彩,但这是"艺术的梦",意在刻画鲁智深这个人物,是为他日后"圆寂"做铺垫。武松的梦也够迷信的,但它意在说明武松见兄长暴死的震惊及怀疑所生。总之,梦绝对不是什么灵魂活动,而是有思想基础的,是客观世界在头脑中的另一种表现。
  《水浒》里的22个梦,从形式上可分为:直叙梦,也就是直接详细叙述梦境。如宋江还道村遇九天玄女授天书即是。这个梦,不仅抒发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同时九天玄女授天书及四句天言,还预示了今后事态的发展。补叙梦,梦已做,醒后向人倒叙梦的内容,如第九十九回"花和尚解脱缘缠井"即是。这个梦,反映鲁智深对红尘的厌倦,以后"圆寂"势在必然。预知梦,也就是提前做梦,梦中之事已是事实,如前面所说的即是例子。最后是连环梦,张清、琼英习武即是。《水浒》中这些梦境描写,不仅促进了情节的转折,塑造了人物,而且对整个作品的节奏和气氛也起到了一种调剂和补充的作用。
  8《水浒》奇在哪里
  在明代,《水浒》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就被称为"四大奇书"。《水浒》的奇,奇在哪里?答案是:奇在新。
  北宋末年,宋江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历史上并不引人注目,然而在民间却非同凡响。南宋开始,水浒故事即在民间流传,以致引起画家们的兴趣,为之作画配诗加以赞美;勾栏艺人说书,戏曲演员演唱,创作出不少精彩故事和生动的艺术形象。文人们在此基础上进行缀连、加工乃至形成长篇小说,又赋予了更高的典型性:集中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全过程;揭示出社会黑暗、腐败,残酷压迫、官逼民反是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逼上梁山是农民起义的重要特征及必然结果。
  就其思想性而言,《水浒》的新还新在对招安的历史悲剧做了认真的总结:统治阶级是残酷的,本性是难以改变的;招安是没有出路的,悲剧是必然的。同时还指出急流勇退是明智的选择。
  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直是文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歌颂对象。而《水浒》却是一反常规,把"造反的强盗"当做作品中的主人公来描写,当做英雄来歌颂,而把统治者、达官贵人、才子佳人作为配角来揭露、鞭挞。这种歌颂农民起义、赞美造反英雄的做法在那个时代的文艺作品中也属于首创。也正因为如此,《水浒》对后世农民起义的影响极大。他们不但沿用水浒英雄的绰号或以水浒英雄的名字为绰号(如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就自号"小宋公明"、张汝金诨名"燕青"、王中孝诨名"宋江"),有的农民起义队伍还袭用"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号,采用梁山英雄的战略战术。如《贼情汇纂》卷五中就说:太平天国军队的用兵之道,"截取……《水浒》为尤多"。《庄谐杂录》记载,胡林翼在讲到农民起义军中的计谋时,"全以《水浒》为师资",等等。
  《水浒》在人物塑造上也有不少创新之处。它刻画人物,或用浓墨勾勒,或用工笔细描,或让人物本身来显示性格特征,或从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来进行烘托。就是性格相似的人物,也都有其自己独特的个性,使人物的形象由类型化典型向性格典型发展。特别要提出的是作者在创作人物时,有比较鲜明的阶级观,读者能从其造反精神的强弱,推断其出身的贵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梁山好汉
第1节:专家推荐第2节:开卷解谜(1)第3节:开卷解谜(2)第4节:开卷解谜(3)
第5节:开卷解谜(4)第6节:开卷解谜(5)第7节:开卷解谜(6)第8节:开卷解谜(7)
第9节:开卷解谜(8)第10节:开卷解谜(9)第11节:百家争鸣(1)第12节:百家争鸣(2)
第13节:百家争鸣(3)第14节:百家争鸣(4)第15节:煮酒说人(1)第16节:煮酒说人(2)
第17节:煮酒说人(3)第18节:煮酒说人(4)第19节:煮酒说人(5)第20节:煮酒说人(6)
第21节:煮酒说人(7)第22节:煮酒说人(8)第23节:品酒赏艺(1)第24节:品酒赏艺(2)
No.   I   [II]   Page

Comments (0)